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农村建设领域谋划布局的一篇“大文章”。作为首批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溧城镇八字桥礼诗圩村结合村庄实际,立足传统抓产业,立足村情抓建设,立足文化抓治理,立足劳力抓富民,不断放大自身特色,努力实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建设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我市加强领导,成立了溧阳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25个部门为组员的办公室,从规划设计入手,汇聚建设资金,调派工作人员,形成建设合力,有序推进建设工作。溧城镇党委、政府和八字桥村委,统筹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一个江南特色的水韵田园乡村已经靓丽地展现在市民面前。因地制宜 让特色“显”出来礼诗圩村是地处溧阳城东的平原圩区,全村有265户,815人,现有耕地面积1450亩,水面350亩。过去,村民一直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为主,河塘水面搞些养殖,虽然地处城郊,农民实际收入并不高。2012年,在市、镇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礼诗圩村通过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201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首批试点村庄后,更是加大了建设力度。礼诗圩邀请浙江省建科设计院,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以“水韵礼诗”为发展定位,打造集特色观光农业、湿地田园生活、耕读传家和特色民宿为一体的小桥流水式的典型江南水韵田园乡村。在规划设计方案时,礼诗圩注重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特色产业规划的有机融合,尤其注重在现有基础上,培育壮大有优势、有潜力、能成长,以农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在建设中,礼诗圩依托原有的田园风光,传统建筑,特别注重乡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做到多绿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乡村环境,留住了世外桃源式的乡村风貌,延续了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特色农产品开发上,该村成立了“江苏礼诗荷韵建设有限公司”,注册“礼诗荷韵”商标,经营范围涵盖农旅服务、优质水产品、蔬果花木等17个类别,让“土货”蜕变成“仙货”,其中莲藕、茭白、荸荠、芡实、茨菇、菱角、莼菜等“八鲜”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吃、住、玩、休闲等方面广开消费渠道。村委成立了“溧阳市百众土地农地专业合作社”,将村民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盘活,通过合作社进行租赁流转,发展餐饮、民宿、创意文化、休闲娱乐等项目,推动农旅融合,带动农民增收。以人为本 让乡村“兴”起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复杂,综合而又具有挑战性,从规划设计到项目落地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照,工作中难免出现矛盾和问题。礼诗圩在市、镇两级党委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寻找老支书”“评选新乡贤”“最美志愿者”等系列活动,把党性强、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威望高的村民代表聘请到工作团队中来,通过“百姓议事堂”“文化大讲堂”“党员示范岗”等平台,调解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另外,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在建设用地保障上、在技术和工作指导上,市、镇、村三级党组织严格检查、监督和把关,把钱真正用在刀刃上,土地用在必须上,技术用在支撑上,工作指导用在关键上,确保了高质量完成既定的创建目标。突出机制创新,注重市场化运作。在建设中,礼诗圩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发挥职能部门的优势和作用。他们组建了“政府+公司+合作社”的项目公司,全面负责规划建设、行运保障、宣传策划、招商引资等。去年,“江苏喝了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金瓜子创意联盟”等企业看中了“礼诗荷韵”这块金字招牌,纷纷投资加入到建设中来。今年,公司与“创客联盟”签约,计划进一步打造礼诗圩特色田园乡村“共享农庄”平台,用品牌提升价值,用创意农业实现农旅相互融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富民增收的新路子。突出“农”字当头,富民优先。礼诗圩着力在致富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方面做文章,除了建立了“溧阳市百众土地农地专业合作社”,盘活村民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外,村里还推出了“共享菜园”,第一期开辟的“共享菜园”二十亩,采用会员制和订单式农业服务模式,城市家庭通过认购菜园成为会员,由公司全程服务。目前有许多城里人前来咨询和认领“共享菜园”,预计每亩可增收1.2-1.8万元。今年,礼诗圩又通过“互联网+”模式,推出“共享农家厨房”“共享果园”“共享鱼塘”等共享平台,不断为老百姓致富开辟新门路。(市农研会沈汉良 沈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