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民生实事之七 ——医疗服务和保障提升工程
1.引进省级优质资源,分别与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建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养老康复教学基地,对接2家省级特色科室孵化中心,力争2家乡镇卫生院与南京三级医院或医学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2.健全完善全市卫生急救体系,筹建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省中医院溧阳分院胸痛中心和创伤中心;完善院前急救网络,按照现代化标准更新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仪器设备,建立溧城、南渡、戴埠、社渚、竹箦、上兴6个急救分站。3.在常州社保一体化基础上,逐步实现溧阳和南京两地医疗费用实时结算。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今年,我市通过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卫生急救体系建设、搭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等实实在在的举措,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医联体”惠民获百姓点赞12月11日一大早,别桥镇卫生院的走廊里,坐满了前来看病的老百姓。原来当天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刘元标博士来别桥镇卫生院坐诊的日子。别桥镇黄金山村的石大叔6年前中过风,因为平时注意锻炼,所以康复得不错,只是右侧身体不灵活。刘元标主任诊断后建议石大叔:康复要注重灵活性,还示范了专业康复动作技巧,坚持半个月后再来复诊。石大叔笑着说:“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南京的专家看病,而且刘主任技术过硬,负责又耐心,态度也非常好,我觉得很满意。”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引进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1月上旬,戴埠镇、南渡镇中心卫生院被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确定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学特色科室孵化基地”。4月26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与天目湖镇政府、市卫健局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将天目湖镇卫生院建设成为康复护理教学基地、中医养老康复培训基地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10月24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别桥镇人民政府、市卫健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南医大二附院提供技术支持,将别桥镇卫生院打造成为有一定专业水平特色的区域医疗中心。全市卫生急救体系加快建设10月27日22点30左右,省中医院溧阳分院胸痛中心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当救护车到达医院时,患者李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根据临床经验,急诊科值班医生判断患者可能为急性心梗发作。医院胸痛中心立即启动相关程序,急诊科、心内科、ICU多科室联动,对患者实施抢救。经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亚低温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手段,把李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真的非常感谢,如果没有中医院,我早就和家人阴阳相隔了。”45岁急性心梗患者李某感激地说道。今年,我市加快推进全市卫生急救体系建设。目前,我市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已取得较好成绩。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已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并与全市17家卫生院搭建“卒中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省中医院溧阳分院已完成胸痛中心和创伤中心建设,并与7家卫生院以及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签订“胸痛急救合作协议”。今年初,市卫健局制定了“1个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6个急救分站”建设具体方案,并赴常熟市120医疗急救中心考察调研。4月,市卫健局组织溧城,上兴,戴埠,社渚,竹箦,南渡6家卫生院急救分站的367名医护人员完成院前急救岗前培训。目前,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仪器设备及11辆救护车均已采购到位。异地就医结算方便快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日益加剧以及群众对高质量医疗需求的迅速增长,参保人员到医保统筹区以外的就医行为越来越多,异地就医人次呈明显上升趋势。搭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解决参保人员跨省跨市异地就医垫支压力大、报账周期长、报销往返跑的问题,是参保人员的迫切期望。今年初,市医疗保障局正式组建。该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作为“头等大事”,从推进常溧“金保系统”一体化、完善异地就医政策、搭建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平台、规范转外就医备案程序等方面狠下功夫、下真功夫,打通异地就医“最后一公里”。今年10月,职工医保平台按时上线,这标志着职工医保异地住院报账开启“网跑”模式,门诊特殊疾病结算实现“全省漫游”。目前该系统各项功能运行正常,全市24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实时结算”更加便捷,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下一步,还将完成城乡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系统并轨,实现我市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全国实时结算。(吴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