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重点领域 >>政策解读 >>政策法规解读 >>内容
相关文件:市政府关于印发溧阳市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思想,市委市政府提出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9年12月4日,市政府印发了《溧阳市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关内容,现将《方案》解读如下:
1、《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文化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发展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思想,从市级层面系统保护历史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彰显溧阳特色,不断提高城市知名度,丰富城市内涵,进一步推动全市的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并通过外树形象、内聚人心,进一步增强溧阳人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2019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溧阳等苏南6地率先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文化不仅是重要的内容和衡量的指标,更是强大的动力和支撑。开展申名工作就是要通过积极地文化发掘、文脉传承,提升文化软实力,“让溧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更加厚实有力”。
2、《方案》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力争在2021年通过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考核验收,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二是明确主要任务。实施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扩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历史文化研究和展示宣传等六大工程;三是明确职责分工和实施步骤。按照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和相关要求,推进实施16个重点项目,落实各单位职责分工,确定三个阶段的实施步骤;四是合理组织申报机构。市级成立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在领导小组下面成立组织协调与宣传研究组、申报实施组、重点项目组、文史专家组等四个工作小组,由各牵头单位负责组建,形成专业较为完整申报工作架构,并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相关工作;五是明确工作要求。强化组织推进和保障措施,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工作。
3、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要求?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明确提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三项条件,即:1、古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或者文化中心,建城历史在明代或者明代以前,目前仍保存着丰富的地上、地下历史文化遗迹或者实物遗存,口述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或者近代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对近代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2、城市传统风貌与格局具有特色,并具有代表古城风貌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应当有一定的规模,且连成一片,至少要有一条以上的古街,其两侧古建筑仍为原物。3、文物古迹特别丰富,在市区或者近郊区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当有十处以上,其中应当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处以上,且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对城市的性质、布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我市对照申报标准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溧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中华曙猿遗址以及省级文保单位秦堂山遗址、梅岭玉矿遗址、神墩遗址等重要的史前文化链接遗存。秦代建县以来,历代城池遗迹犹存、团城空间格局保留完整,拥有丰足多样的文化遗产和以“水西精神”为代表的璀璨红色文化,这些构成了我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良好基础。近年来,我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底在全面开展普查认定的基础上我市公布了第一批历史建筑,并在2019年5月被列为江苏省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试点城市,这些都为我市申名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对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相关要求,我市还有不小差距。一是历史文化特色不够突出。溧阳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放眼全省,对标宜兴、江阴、常熟、高邮等名城,我们的文化特色在区域中的影响力、知名度不够高,需在下步工作中进一步挖掘和提炼。二是历史城区文化资源相对匮乏。溧阳市域层面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城区格局保存完整,但城区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多,缺少高质量、高等级的文保单位。三是历史文化街区对照标准存在短板。团城范围内内仅书院巷、费家巷、体育巷还具有一定传统风貌建筑群,具有较高价值的古建筑屈指可数,目前还无经认定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
5、根据《方案》要求,下步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有哪些?
一是开展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加强团城风貌保护,编制书院巷、费家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按照“保持原真、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各类文物和历史建筑,将其打造成整体风貌协调、环境设施完善的历史街区;二是开展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做好文物古迹保护的规范化工作,开展各级文保单位排查评估、文物本体维修和周边环境整治;完成宝塔湾遗址公园建设,保护明城墙、赈灾纪念塔、鲁仙宫等文保单位及其历史环境要素,充分开展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三是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扩容,扩大文物保护覆盖面,推进全市第十批市级文保单位和第二批历史建筑的公布工作;四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实施沙涨村历史文化名村传统风貌建筑修复和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展示全球“偰”姓发源地的独特文化;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推进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容、升级,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逐步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是历史文化研究和展示宣传。在深化对我市重要历史遗址保护与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宣传,通过出版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研究书籍,充分利用现有历史建筑建设专题博物馆、陈列馆或文创工作室等方式,开展历史文化遗产展示。总的来说,申名工作的重点就是充分挖掘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特色价值,全面建立遗产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