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社区、各单位:
为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提升居民满意度,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深化“三社联动”工作机制。根据溧社建发〔2019〕1号、2号文件精神《关于推进“三社联动”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实施意见》与《关于社区品牌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经研究,现将《“三社联动”创新社区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印发给你们,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好三社联动创新社区治理工作。
溧阳市溧城镇人民政府
2020年6月30日
“三社联动”创新社区治理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的战略部署,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深化“三社联动”工作机制,现制定三社联动创新社区治理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党建引领为主线,打造基层党建“共驻共建示范点”,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积极协调整合辖区资源,依托“社区+ ”新平台,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效明显、居民欢迎”的社区治理品牌。
二、工作内容
结合社区道德讲堂、社区议事园、文化小礼堂、如意小食堂等阵地,依托社区社会组织拓展服务内容,开展社区服务、公益慈善、文体活动、民主自治等多元化共驻共享服务,社区治理由“独唱”转变为“合唱”,初步形成“三社联动”创新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工作流程
(一)成立品牌领导小组和活动阵地
以社区为平台,坚持党建引领,成立社区建设(一居一品)品牌领导小组。社区书记为组长,涉及到相关条线的社工为骨干组员,并聘请社会组织、相关条线等领域的专家为顾问,申报品牌建设项目,编制品牌建设经费预算,布置活动阵地,制订年度工作方案。
(二)品牌建设的氛围营造
利用宣传栏、橱窗、横幅、互联网等平台宣传“三社联动”的服务品牌,营造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打造彰显社区特色的品牌,使品牌建设成为一张闪亮的社区名片,并且成为社区文化的象征,提高社区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
(三)培育志愿服务队
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培养居民骨干,激活社区的内在力量,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因此,“三社联动”的一个重要关键点在于品牌志愿者团队的招募、组建、培训和管理。
1.志愿者的招募和团队组建
通过在社区张贴志愿者招募海报和在网络发布信息,公布二维码,居民扫描二维码即可提交报名申请,并可以在线咨询相关信息。在收到申请后,社区有专人负责联系申请者,预约面谈,组织培训(集中学习、座谈会、 茶话会、外出参访等),签订志愿服务承诺和协议。
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组建多支志愿者队伍(不少于5支)。既包括综合性的志愿者队伍,也包括专一主题活动的志愿者队伍。每一支志愿者队伍选出一名队长和若干名副队长(可有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兼任副队长),负责具体活动的对接事宜,并逐步自主完成志愿活动的设计、队伍管理和活动的开展等工作。
2.志愿者团队的管理、培训和激励
做好志愿者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好志愿者数据库:包括志愿者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参与动机、对志愿服务的期望和要求等,实施动态管理。其次要维持常态化的日常交流:根据服务功能的需要,对志愿服务队建立不同的微信群,并且建立自我管理机制,制定好群规,确定群主,规范管理,保持日常的沟通交流。最后制订相配套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如制定社区志愿者服务档案、志愿星级评定、志愿者年度表彰、集体活动等物质之外的福利。
(四)开展与品牌建设相匹配的活动
社区活动是社区营造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产出,一个好的活动设计辅以规范化的管理,可以极大提升居民的积极性和满意度。活动组精心策划活动计划(全年活动计划日程表),确保活动前有方案,活动中有内容,活动后有小结,使服务对象、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有收获。
(五)活动成效评估
活动结束后留存图文资料,注重总结并形成文字及时上报社区办,年终镇召开社区治理品牌成果评审会,相关社区以PPT或影像的形式展示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和成效。项目实施成效突出的将上报参加市级年度社区治理品牌评审(获奖者给予奖励)。
四、工作经费
为规范对活动经费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求活动社区建立经费台账,如实记录资金使用情况,做到票据手续完备,款物相符。
附件1: 溧城镇社区治理品牌化建设标准
附件1:
溧城镇社区治理品牌化建设标准
类别
内容
具体标准
基础
工作
1. 有完整的项目设计
方案
方案定位正确,目标清晰,立意新颖,有项目名称、项目LOGO、 项目缘由、项目内容、效益评估、进度安排、创新亮点等。
2. 有规范的项目依托
阵地
项目 有专门的“社区+”平台开展活动,空间设施布置合理。
3. 有科学的项目运行
机制
有对应的项目实施机构,合理的人员分工,健全的工作制度,明确的工作计划,可行长效的推进措施。
4. 有丰富的项目实施
记录
记录全面、 真实,图文并茂(电子记录方式为主)。
社会 参与
5.有征求居民意见记录
项目实施中能够广泛听到社区居民意见建议,并能得到居民群众认可。
6.有居民参与记录
居民群众在项目实施中发挥主要作用,并且以志愿者身份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宣传等工作。
7.有社会力量等共建
社会组织、社工专业人才或驻社区单位等能够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并给予资金、物质、人力、技术等
方面的支持。
8.有项目宜传记录
居民对项目的知晓率在90%以上,被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报道或交流。
品牌
效应
9.有创新性
项目能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有效解决受益人群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和服务需求问题,并形成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10.有持续性
项目有清晰的发展脉络,有良好的社区基础和群众基础,有可调动或利用的各类社会资源,保持项目持久运转。
11.有示范性
项目符合政策导向和社会价值取向,在社区治理探索实践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可总结形成一套标准化模式, 在条件类似的社区中借鉴和推广。
12.群众满意
居民随机抽样测评满意度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