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市客运、路运、吉达公司等客运经营企业: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南(第四版)》的通知(交运明电〔2020〕196号),就我市客运站场和交通运输工具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克服麻痹思想、松劲心态,坚决遏制疫情反弹工作,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二、要严格落实客运站场和营运车辆的消毒、通风工作。各企业要严格对照《防控指南》要求,切实抓好客运站场和督促落实交通工具的消毒、通风频次规定,建立消毒、通风登记制度并做好记录。
三、要严格落实工作人员防护工作。客运站场工作人员、营运车辆驾驶员等要严格执行体温检测制度,要坚决落实岗前体温检测工作并做好记录。对体温异常的,一律不得上岗。工作人员、驾驶员上岗期间要坚持佩戴口罩,按照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四、要切实督促乘客落实佩戴口罩工作。按照《防控指南》要求,高、中、低风险区域乘客口罩佩戴率均为100%,客运站场、公交车辆、营运出租车等要严格督促乘客落实全程佩戴口罩制度,对不戴口罩的乘客,要予以提醒佩戴口罩后乘车。
五、要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各企业要加大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客运站、公交车辆、营运出租车等要及时通过广播、视频、流动字幕、张贴海报、标语等开展疫情防控和卫生防护知识宣传,使广大司乘人员知晓、了解疫情防控要求,减少矛盾,维护客运秩序和社会稳定。 附件: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南(第四版)
溧阳市交通运输局
2020年12月31日
附件:
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南(第四版)
1.道路客运
项目
高风险地区
中风险地区
低风险地区
备注
消毒
客运站
乘客接触设施设备消毒频次:封闭环境的无障碍设施设备、自动售取票设备、饮水机(热水器)、乘客及行包安检设备、候车厅座椅、楼梯(直梯)扶手、直梯轿厢内部等
每1小时1次
每4小时1次
每日1次
若出现人员发热情况,立即对接触区域及设施设备消毒。
乘客接触区域消毒频次:封闭环境的进站口、售票窗口、检票口(检票闸机)、发车位、下客区,候车厅(室),公共卫生间,行包托运处,行包寄存处,综合服务处(咨询台),母婴室,站内餐厅,商店等
每6小时1次
工作人员接触区域消毒频次:封闭环境的停车场、车辆安全例检场所,站务员室、驾乘休息室、调度(报班)室、出站检查室等
卫生间洗手液配备情况
配备
车辆
车厢内部消毒频次:车内空调出风口、车身内壁及车窗、司机方向盘、车门及扶手、车辆座椅及安全带、行李架
每趟次1次
行李舱消毒频次
通风
候车室、餐厅、商店等公共区域通风时间间隔
持续通风
每2小时1次
每次通风时间≥10分钟;室外温度等条件适宜情况下,宜持续自然通风。
客运车辆通风时间间隔
每次通风时间≥10分钟;室外温度和车速等条件适宜情况下,车辆可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高、中风险地区车辆使用空调时,应当选择外循环模式。
运输
组织
乘客聚集人数占设计乘客最高聚集人数的比例
≤50%
≤70%
—
省际、市际客运班线客车和包车客座率
人员防护
乘客口罩佩戴率
100%
发现体温高于37.3℃,或有呕吐、乏力、腹泻症状的乘客,立即拨打120电话,移交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如低风险区客运站设有吸烟区,尽量减少人员聚集。
乘客体温测量率
站务人员口罩佩戴率
站务人员防护手套佩戴率
站务人员体温测量要求
每日上岗前
1次
临时留观区设置
设置
吸烟区使用(如有)
关闭
乘客途中体温测量频次
每趟次至少1次
若有人员身体不适,随时测量体温。
发热乘客移交
开展
立即拨打120电话,移交当地卫生健康部门。
司乘人员口罩佩戴率
司乘人员防护手套佩戴率
司乘人员体温测量要求
进京省际客运班线客车和包车乘客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登记
是
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包车临时留观区设置
10座及以上客车单侧后一排设置
留观区采用简易窗帘(盖布)遮挡。
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包车消毒剂配备
宣传
通过广播、视频、海报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通过车载广播、视频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注:客运车辆起讫地和中途停靠客运站点所在地风险等级不一致的,按就高原则执行疫情防控要求。 2.城市公共汽电车
封闭环境的首末站
乘客接触设施设备:候车厅座椅、无障碍设施设备等设施设备消毒频次
乘客接触区域:候车室、公共卫生间、发车位、商店等区域消毒频次
车厢内部:车内空调出风口、扶手、地板、司机方向盘、车窗开关把手消毒频次
公共区域通风时间间隔
车辆通风时间间隔
每趟次
每次通风时间≥10分钟;室外温度和车速等条件事宜情况下,车辆可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高、中风险地区车辆使用空调时,应当选择外循环模式。
运输组织
拥挤度
每平方米≤4人
每平方米≤6人
工作人员口罩佩戴率
工作人员防护手套佩戴率
工作人员体温测量要求
每日上岗前1次
每次往返1次
站台
3.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
乘客频繁接触设施设备(部位)消毒频次:车站安检设备、自助售票设备、闸机等
乘客易接触设施设备(部位)消毒频次:楼梯扶手、电扶梯扶手、公共卫生间门把手、直梯轿厢四壁等
乘客接触区域消毒频次:封闭环境的车站出入口、站台、站厅、公共卫生间等
重复使用的一次性票(卡)消毒频次
每3日1次
每周1次
空调滤网消毒频次(或更换滤网频次)
每3—5日消毒1次(或每15日更换1次)
每5—7日消毒1次
(或每15日更换1次)
常规修程
卫生间洗手液
列车
车厢内部消毒频次:拉手、立柱、扶手、车门等乘客易接触部位
回库后列车全面消毒频次
通风时长
运营时段+1小时
运营时段+0.5小时
正常工况
夏季,高、中风险地区车站通风模式可调整为“小新风”,列车通风模式可调整为“正常通风量不间断通风”。
通风模式
全新风
最大通风量不间断通风
满载率
工作人员体温测量率
所有车站设置
重点车站设置
通过车站广播、视频、宣传海报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通过列车广播、视频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4.出租汽车
重点区域消毒频次:司机方向盘、座套、安全带、座椅、脚垫、后备箱等
重点部位消毒频次:车门把手、车窗升降按钮、后备箱按钮等
每单1次
司机可随车携带使用醇类消毒湿巾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
室外温度和车速等条件适宜情况下,经乘客同意,可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高、中风险地区运行的车辆使用空调时,应当选择外循环模式。
乘客信息登记率
司机口罩佩戴率
司机防护手套佩戴率
司机体温测量要求
每日发车前、收车后各1次
每日发车前1次
5.水路客运
旅客接触设施设备:旅客及行包安检设备、自动售取票设备、饮水机(热水器)、候船厅座椅、无障碍设施设备、楼梯(直梯)扶手、登船设施等设施设备消毒频次
旅客接触区域:封闭环境的进站口、售票窗口、码头前沿(停船泊位)、检票口(检票闸机),候船厅,公共卫生间,行包托运处,综合服务处(咨询台),站内餐厅,商店等区域消毒频次
站务司乘人员接触区域:站务员室、休息室、调度室、出站检查室等区域消毒频次
候船室、餐厅、商店等公共区域通风时间间隔
通风选用外循环模式,每次通风时间≥10分钟;温度和安全允许条件下,可关闭空调,全天开窗通风。
吸烟区使用
6.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用户接触部件消毒频次:握把、刹车握把、座垫及升降开关等
每12小时1次
线下工作人员口罩佩戴率
线下工作人员防护手套佩戴率
通过租车应用程序(APP)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7.汽车租赁
租车门店
承租人接触设施设备消毒频次:桌台、座椅、签字笔、门把手、饮水机等
每1小时1次(签字笔为每人次1次)
每2小时1次(签字笔为每人次1次)
承租人接触区域消毒频次:接待区、验车区等区域
司机方向盘、车门把手、车窗升降按钮、后备箱及按钮、安全带、座椅座套、脚垫等
每次租赁结束后1次
(其中分时租赁每12小时1次)
(其中分时租赁每24小时1次)
分时租赁车辆消毒后未被租出车辆可不消毒。
通风时间间隔
通过租车门店宣传栏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