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20年,是溧阳撤县设市三十周年,也是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全市财政干部要继续紧紧围绕“重大项目突破年”和“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突破年”工作主题,突出高质量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解放思想、团结实干、齐心协力、奋勇争先,实现财政工作新突破。
经人代会批准,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为737788万元,比上年增加35090万元,增长5%。其中:税收收入627150万元,比上年增加24830万元,增长4.12%;非税收入110638万元,比上年增加10260万元,增长10.22%。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做好疫情防控和疫情影响应对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上级决策部署,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保障疫情防控资金及时到位,下一步,要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推动各项财税支持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工作部署到位、政策落实到位、预算安排到位、资金拨付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全力支持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一是要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做好经费保障工作。确保支出足额到位,确保患者救治、物资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全面落实到位。落实好医务人员关心、激励各项政策,保障医务人员持续健康投入疫情斗争。加强财政监管,充分发挥疫情防控资金使用效益。二是要落实好应对疫情影响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和企业的支持,让政策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效果,努力争取把疫情对经济影响降到最小,为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支撑。落实好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有效投资,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三是要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健全财税等征收部门和镇(区)之间的配合协作机制,不断增强合力,加强税源分析和研判,充分挖掘潜在税收,做到依法收取、应收尽收,力争高质量完成收入目标任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投入,兜住“三保”底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环境全面整治,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做好相关经费保障工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严控行政成本,从严安排“三公”经费预算,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在刚性支出持续增加、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形势下,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努力实现收支平衡。
(二)强化底线思维,积极防范化解风险,筑牢财政安全运行底线。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完善工作举措,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财政风险有效防控。一是严控政府债务规模。通过优先安排土地出让金、积极筹集可用财力、大力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确保完成全年化债目标。加强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监测和应对,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二是规范债券资金管理。加大项目审核力度,明确资金使用方向和具体项目,对续建工程、民生工程及重点工程优先用债券资金安排;及时拨付债券资金,规范资金使用。三是加强债务监管力度。及时完善更新地方政府性债务综合监管系统数据,以动态监控系统为平台支撑,提升内控和监督效果。
(三)兑现激励政策,强化有效支撑,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政策兑现。及时兑现“四大经济”“天目湖英才榜”等政策和政府支持企业举措,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实施,推进落实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政策落地生效。二是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更好地服务溧阳经济发展。三是更好发挥财政投融资机制优势。在支持经济发展领域,更多运用市场化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大力推进政银担模式,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支持;持续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风险池作用,支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管理体系,推进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紧紧围绕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是推进市镇财政体制改革。推进新一轮市镇财政体制政策实施,清晰市镇事权和财权关系,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实现体制平稳转换。二是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按照“绩效管理覆盖四本预算,并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总要求,逐步扩大预算绩效管理项目范围,推进全面绩效管理。三是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根据已出台《溧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厘清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职责,规范专项资金管理程序。四是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认真落实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不断推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加快建立“资产云”大数据平台,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管力度。五是提升镇(区)财政管理水平。做好乡镇财政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加强财政涉农资金就地就近监管,规范基层财政管理。六是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深化“六位一体”法治财政标准化常态管理,不断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五)鲜明政治旗帜,坚定政治方向,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认真领会全市党建引领发展和作风引领突破部署会精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财政系统党的各项建设。一是提升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建工作为“纲”,其他工作为“目”,坚持把党的领导地位体现在统领全局引领发展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切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二是体现争先创优。要坚持把党的建设内核体现在争先创优带领发展上,推动工作向高处攀登,各项事业向纵深发展。要坚持归零心态,以有为求作为,争得影响、争先进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动上级决策部署真正在财政部门落地落实。三是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深入开展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整治,切实加强对财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结合、两促进”。根据市纪委统一部署,今年实施作风建设问题线索移送制度,财政局作为线索移送实施单位之一,负责对财政、财务、会计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由财监科牵头实施,各科室积极配合,该项工作是局党组履行主体责任的具体体现,全体财政人员应统一思想,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监督责任,及时发现并移送相关问题线索。四是激扬担当之风。要克服精神状态上的“疲软”,力戒工作落实上的“虚浮”,营造崇尚实干激励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正确用人导向,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全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五是抓实意识形态。要坚持把党的作风特质体现在意识形态工作中,要注重舆论引导,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弘扬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