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两大突破年决策部署,聚焦全域环境提升,落实长效管理举措,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全力做到疫情防控与城市管理“两不误”。
一、实施“三大攻坚”,全域环境明显改善。坚持城乡一体全域管理,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控违拆违、固废清零”三大攻坚,推动城乡环境高质量发展。一是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成立森林长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项目指挥部及单项工作组,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目前,该项目正在抓紧实施,预计年前完成宜兴界至233国道段高速、高铁夹心带道路贯通和部分绿化建设。二是控违拆违成效显著。以“新增违建零增长、存量违建负增长”为工作目标,在全市范围开展违法建设集中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共拆除违建3435起,约600915㎡,其中存量违建2400起,约556615㎡,拆除新增违建1035起,约44300㎡,存量违建拆除面积打破了溧阳城管历史最高记录。三是固废清零深入开展。溧阳市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项目正式投运,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全焚烧、零填埋”,无害化处理率100%。开展垃圾填埋场专项整治,编制《溧阳市固废清零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实施方案》和《溧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升我市固废管理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印发《2020年溧阳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意见》,新增1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溧城街道)、1个全域试点镇(天目湖镇)、1个大件垃圾分拣中心、17个垃圾分类单位、53个垃圾分类行政村,创成5个常州市垃圾分类实效小区,创建11个江苏省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完成6座乡镇环卫综合体、6座易腐垃圾处理设施(乡镇5座、城区1座为清溪菜场易腐垃圾处理设备)、93座垃圾“房改亭”建设,全市公共机构和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8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从去年63.81%有望提高到90%,进入全省前列。溧阳市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获批江苏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和江苏省2020年园林绿化示范项目。
二、坚持精管善治,城市魅力不断彰显。用“绣花精神”抓好城市管理,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和提升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一是长效管理名列前茅。考评覆盖全市域,考评重点向农村倾斜,实现城乡一体化长效管理。今年上半年,溧阳城市长效管理考评成绩位列常州地区第一名,三季度位列常州地区第二名。二是市容面貌整洁美好。开展户外广告、油烟污染、渣土运输、菜场环境、餐厨废弃物等专项整治,查处各类违章7.9万余起,有效保障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迎检。加强城乡一体化停车秩序治理,道板违停管理覆盖城区主次干道和背街支巷,各镇增设机动车停车位7425个,智慧停车APP上线运行,江南春、人民电影院等4处公共停车场实行收费管理,提高公共停车位利用率。规范垃圾收运管理,撤除城区57条道路662只沿街垃圾桶,实行定时定点上门收集,有效减少临街垃圾桶的二次污染。实施精品街道“破冰”行动,首批建成台港路、育才路两条精品街道,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抓好路名牌养护工作,今年以来,已对中心城区管辖范围内350余处路名牌展开日常养护管理。三是作业管理精细精致。聘请园艺专家指导绿化修剪,打造“一路一景、一景一品”的绿化道路。加强创意景观小品、花卉专类园等建设,举办荷花展、秋菊展等丰富多彩的园事花事活动。推行市政养护“微改造”机制,对城区花岗岩人行道板上展开同质化修复。加强环卫精细化保洁,实现由平面向立面延伸、墙根至墙根的“一体式、全覆盖、精细化”保洁新模式,不断刷新城市颜值。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服务市场化,环卫作业市场化率达90.4%,同时加强对外包公司的管理与考核,不断提升管理质效。四是民生工程落地见效。印发《关于溧阳市镇(街道)菜市场实施升级改造的通知》,14家农村菜场实施提档升级改造。完成西城菜场标准化改造,8个城区菜场全面完成标准化改造。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公厕84座(常州下达的建设任务为80座)。城区21座老旧公厕增设洗手设施,80座公厕安装智能厕纸机,推动社会厕所免费对外开放,城区50家单位加入常州“公厕联盟”队伍。完成焦山宕口(原建筑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生态修复,再现绿水青山。实施绿色出行提升工程,在南片区、江苏中关村等区域新增18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800辆自行车,新增高品质绿道8公里,改善民众出行环境。在城区增设5部便民餐车,便利市民生活。
三、勇于担当作为,行业形象持续提升。一是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建党员先锋突击队,在疫情防控、控违拆违、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让干部接受锻炼、经受考验。打响“蓝盾驿站”党建品牌,完成天目路、罗湾路两座“蓝盾驿站”建设。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逐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涵养清朗政治生态。二是执法队伍规范管理。强化执法队员学习培训,每月定期组织开展业务知识和法治培训,提升执法队员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加强对乡镇派驻中队的督查考核,完善执法制度,固化执法流程,规范权力运行。开展星级协管员评比活动,让城管协管员的考核有了量化标准。三是疫情防控落实落细。第一时间成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全体干部职工迅速组建疫情防控突击队,深入街道、社区、村组,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加强菜场、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管控,严格落实防控举措,强化设施设备消杀,规范收运废弃口罩,做好职工健康防护。尤其是各乡镇派驻中队始终坚守在卡口执勤、人员排查、隔离防控、物资发放、宣传管控、巡查监管、环境消杀等多条疫情防控战线,成为了地方党委政府有力的“左膀右臂”,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2021年城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用“绣花”功夫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为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作出新贡献。
一、强化项目建设,美化绿化家园。新建溧阳市建筑垃圾转运中心(总投资2800万)、总库容60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总投资1000万),完成上兴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和渗滤液处理(总投资1400万)、大型垃圾转运中心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600万)等整治工程,进一步提升垃圾处置能力。实施森林长廊一期项目建设(总投资约2.5亿),完成东起宜兴边界、西至芜申运河大道的城区段绿化工程和相关配套设施。打造锦绣路和南大街两条精品街道,以点带面提升城市环境容貌。老城区利用街头巷尾闲置空间进行“微空间改造”,做好“立体绿化文章”,建设一批小游园、口袋公园、街角公园,利用小景点显示大亮点,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满足感和获得感。
二、强化精细管理,提升城市环境。从市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市容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加强市容管理。开展停车秩序、户外广告、餐饮油烟、餐厨废弃物等专项整治,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加强市容城乡一体化管理,尤其对被撤并乡镇及新设立乡镇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加快固废清零。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废清零专项整治行动,对乱堆、乱填、偷排等违法现象加大打击力度。构建溧阳市固体废物监管大数据平台,对固废危废产出、运输、处置各环节实行全方位、智能化监管,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规划和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提升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三是重拳整治“违建”。加大存量违建拆除的广度和力度,对主要道路两侧和景观节点周边的散乱污企业、工具房、构筑物等加强整治,持续整治违建别墅,确保存量违建快速负增长。实行违法建设网格化监管,做到新增违建即查即拆,将违建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四是提高作业标准。提高道路精细化保洁程度,加强地面油污、口香糖等细微垃圾清扫保洁力度。巩固提升公园景观,提高各类市政设施养护标准,加强绿化管养精细化管理程度,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向精致化迈进。
三、强化城乡统筹,实现常态长效。一是推进垃圾分类。深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全市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投放400余只可回收物专用箱体,减少混投;继续完善11个省级达标小区创建工作,迎接省级督查考核。二是深化“厕所革命”。启动县域公厕改善工程,计划对城乡110座公厕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加强农村公厕建设,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完成上级任务目标。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行业管理作用,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作,提高镇区城市管理专业化程度。强化乡镇长效管理工作,对各镇长效管理落实情况、管理效果等开展督察,优化美化城市环境,确保我市长效管理工作在常州地区名列前茅。
四、强化队伍建设,打造城管铁军。一是强化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提高政治站位,把讲政治作为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做好党员管理工作。二是从严管理队伍。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规范高效的执法流程制度。以执法队伍、执法方式、执法保障规范化为重点,加大对全市城管队伍建设的督察力度,提升全市城管执法队伍执法效能和整体水平。三是增强服务能力。按照政务服务“溧即办”建设要求,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深化“城市保姆”和“蓝盾驿站”体系建设,时刻关注信访投诉、网络舆情和日常管理中的民生诉求,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