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一、坚持规划引领,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求突破。一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把握新时代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要求,全面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高水平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按照人口环境资源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和主体功能定位,坚持融入“三调”成果,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生态、农业和城镇三类空间,前瞻谋划全市新一轮空间发展格局。二是创新编制公园城市规划。立足全域生态资源,有机融合公园形态与城乡空间,全力构筑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精美形态,彰显城市创新创造、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色,绽放独特的自然人文之美,以建设公园城市为载体,推动城乡环境融合互生。三是探索建立天目生态容量评价机制。坚持“生态优先、兼顾开发”的原则,厘清天目湖水环境容量与各类用地的产污情况、污染治理的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治理、污染截留和建设管控,将天目湖的水质维持在安全水平。建立合理效的生态容量评价机制,进一步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管促结合,在落实自然资源保护上见真章。一是全面抓好生态修复工程。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要求,规范在采矿山开采,加快完成天山矿国家级绿色矿山创建。坚持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两手抓,做好植树造林和绿美村庄示范村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湿地保护、湿地名录认定及湿地公园、小微湿地、湿地修复工程建设。严控林地资源消耗,实行林地“占一补一”。二是不断深化土地综合整治。指导督促各镇区全面完成下达的各类土地整治任务,确保早立项、早实施、早验收,及早启用指标,通过指标交易落实资金。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与各镇区配合联动,全力加强对全市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护。三是严格贯彻执法监管责任。继续加大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厅关于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处理信息实时上传实施监督要求,提升三级动态巡查执法体系的实际效果,坚持从源头上强化预警监管。建立健全共同责任机制,加强与镇(区)、部门的沟通协调,盯紧各类新开工项目用地、用林是否合规合法,以及在采矿企业依法利用资源的动态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止、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四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及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预警,分期分批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坚持深化改革,在实现惠民利民目标上谋实效。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宽“不见面”服务范围,落实审批清单和审批办理事项;推进登记、查询业务“全城通办”,优化服务流程,推动服务下沉,打造“全科服务窗口”,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线下进一门、现场一窗办”;进一步整合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二是加快推进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巩固完善现有各类不动产确权登记提供基础数据、积极显化农村集体和农民土地资产,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下一步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打好基础。三是编制镇村布局规划。全力配合市住建局开展镇村布局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支持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整治、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引导土地集约利用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