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现在庆丰发展得这么好,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5月29日上午,记者在南渡镇庆丰村看到,游客三五成群,享受着惬意时光,当地村民陆伟华坐着轮椅在“风雨长廊”下摆摊售卖小商品,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他感慨地说:“人气带来了财气,真没想到,我家这么快就脱贫了。”44岁的陆伟华是南渡镇庆丰村陆家村村民,曾经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三代同堂,上有慈祥善良的母亲,下有可爱的女儿,他和妻子勤劳节俭,家中虽不富裕,但靠打工的收入日子也还过得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5年前的一天,在西安某造电厂打工的陆伟华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颈椎骨折,高位截瘫。“老板一次性赔偿了80万元,我在西安做了手术,当时医生跟我老婆说,我这病好不了,再也站不起来了。可是我不甘心,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孩子还小,母亲身体不好需要照顾,这个家所有的重担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我要是倒下了,他们怎么办?”此后,陆伟华在妻子的陪伴下辗转南京等地求医,却被一次次告知无法再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夫妻俩倍受打击。“之后,我还去过北京求医,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又花光了所有积蓄,也就死心了。”陆伟华心灰意冷地回到老家调养身体,“我刚回来的时候,生活不能自理,全靠母亲照料,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时村上还没修水泥路,我坐着轮椅出门不方便,每天闷在家里,过得很压抑。”得知陆伟华的不幸遭遇后,庆丰村将陆伟华一家列入建卡贫困户,并为他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庆丰村位于南渡集镇西侧,村域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00亩,有2个万亩圩、4个千亩圩。由于土地肥沃、阡陌纵横,特别适宜水稻、油菜等作物生长。该村党总支书记洪骥告诉记者:“以前,村民辛辛苦苦一年,收成仅够温饱,所以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谋生,上了年纪的老人则在家务农。但是村中自然条件好,适合发展休闲农业。”农业,城里人稀罕吗?穷乡僻壤也能发展旅游?这是曾经很多村民想也不敢想的事。2019年,庆丰村乘着“领导挂钩、企业联村、干部帮户”的东风,让农村闲置土地、房产得到盘活,让一批批低收入群体实现脱贫,以发展的温度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美意田园五项行动、中国溧阳第一届“四美”丰收节、精耕细作稻米产业、订单农业……庆丰村以产旅融合新理念的“浴火”实现美丽乡村发展方式的“涅槃”。农旅项目盘活了村集体经济,也让当地百姓看到了致富的曙光。陆伟华在心里发誓:借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一定得好好干,摘掉“穷帽子”。“我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自从我生了病,她吃了不少苦。我们每个月就靠残疾人两项补贴勉强度日。我得找个谋生的法子,不然这苦日子熬不出头。”陆伟华的母亲在陆家村开了家小店,光顾的人少,生意不好,他便想把母亲店里的饮料、香烟等商品拿到庆丰摆摊卖。陆伟华的想法得到了镇里和村里干部的支持,允许他长期在“风雨长廊”下摆摊销售,并积极为他出谋划策,安排人员帮他迁电、设置货柜陈列商品。2019年10月,在大家的帮助支持下,陆伟华在庆丰摆摊做起了小生意。“我家离摊位大约150米,来回一趟10分钟,现在路修好了,我出门很方便。领导们很关心我,经常问我有什么困难,我感到很温暖。”从去年10月份以来,摆摊已经给陆伟华带来了18000元左右的净收入,靠着这门生意,如今,陆伟华一家已经脱贫。“生意还不错,节令上最高峰一天净收入有1000多块钱,平时淡季一天也能赚几十块钱。光是今年‘五一’假期,我就赚了三四千元。”陆伟华笑着对记者说,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家乡发展得这么好,哪怕是残疾人,只要肯吃苦,莫说脱贫,就是发家致富也是有可能的。“我会一直做下去,多攒些钱,争取也在庆丰村上盘个店面开小店。这样,日子就会更好过了。” (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