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早上五点多,天刚蒙蒙亮,别桥镇塘马村村民谢荣祥就扛着一把锄头前往村口的“我家自留地”干活了。六七月份多雨,积压了不少农活,八月份又高温,为了确保客户每周都能收到新鲜的蔬菜,谢荣祥只能错开高温时间,在早晚稍许凉快的时间段抓紧干农活。
谢荣祥今年67岁,是土生土长的塘马人。以前除了种家里的5亩田之外,还曾在市区当过送货工,外出到浙江打过工。一年下来,水稻收成最好的时候也只有5000多元收入,加上打零工的收入,一年只不过挣2万元不到。
2017年,塘马村入围省特色田园乡村首批试点村庄,“我家自留地”项目开始落地运营。当年,谢荣祥回到了村里,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市美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心当起了“田园管家”。
记者了解到,“我家自留地”项目是农民将土地流转给村里,村里再把土地租给市美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市美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土地分割成块,聘请本地菜农当“田园管家”。市民一年只需花3000元即可认领一块地当“地主”,可以自己种,也可以请“田园管家”代种,每周定时有新鲜蔬菜送货上门。
谢荣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把土地流转给村里有土地流转费,在“我家自留地”里干农活,又能拿到一天100块钱的工资,一年下来,至少有3万多元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干得还是农活,却拿着两份收入,我们是越干越有劲啊!”谢荣祥边给豆角架扎绳子边笑着对记者说。
据了解,塘马村“我家自留地”项目运营以来,客户从刚开始的100多户发展到现在已经有260多户,客户越来越多,“管家”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公司引进了优质种子,还请来了专家进行种植指导,大家都铆足了劲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只为了把自留地越种越好,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蔬菜。”谢荣祥说。
如今,一到节假日,常常有“地主”带着家人孩子到自留地里来体验刨地种菜、田间管理和采摘收获的乐趣。劳作之余,在田间凉亭休憩,看孩子在田间嬉戏,认识各种蔬菜,在亲近自然中增长知识、丰富体验。
近年来,塘马村围绕“文艺塘马,睦邻原乡”的目标,运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模式运作,通过优化自然环境、唤醒沉睡资源、构建睦邻关系、引进文化元素等手段,打造了“我家自留地”、美音梨园、百合文苑、本乡本土屋等一系列特色项目,以及原乡面馆、迎来送往饭馆、走过咖啡屋、以茶代酒等特色小店,各类文化活动在这里蓬勃发展,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致富增收。
据塘马村党总支书记黄春洪介绍,塘马村现有常住村民159户、532人,目前有20多位种菜能手当上了“我家自留地”的“田园管家”,还有一些村民在自己家中创业当“老板”。而在这之前,各家田地各家种,一年到头只有不到1万元的收入,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如今,塘马村已经摘掉了“贫困帽”,翻身成为“网红村”。不仅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年轻人也愿意回到村里创业。现在的塘马村呈现出一幅村美、业兴、人和的美丽画卷,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吴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