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过去的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经受前所未有的时代考验和肩负经开区跨越发展历史重任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镇人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重大项目攻坚”和“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工作主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完成镇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曹山未来城建设全面展开,九洲城市综合体全面启动,瓦屋山高铁站前康养板块通过方案评审,重大工业项目纷纷落地。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同比15%以上增幅,其中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1亿元,增长19.7%,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应税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值分别增长15.9%、19.8%和36.7%,实际到账外资8000万美元,增长19%。
一、克难奋进,经济质效逆势向好
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全力攻坚制造业项目,成功签约项目21个,其中30亿元制造业项目1个,即天津友发与国强集团合资项目,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个;30亿元文旅项目1个,10亿元酒店项目2个;2个50亿元项目已完成商务洽谈,项目攻坚任务基本完成。曹山未来城、国强智能装备等省重点和康本、绝味、威乃达等常州市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转型升级蹄疾步稳。累计4个企业实施了5个技改项目,年内投入近2亿元,实现利润提增约15%。国强集团、天山水泥、盛杰机械、中材环保、容导机电等5家企业高标准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认证”,盛德电子开展省级智能车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分别新增6家与7家。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加强与南京各大院大所的合作,重点推进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合作建设航空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与东南大学合作建设基础设施安全与智慧技术创新中心,力争成功申报建设国家科学大装置项目;依托省疾控中心建设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建设减隔震装置检测中心;在南京设立离岸孵化器。同时加强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大学、五十五所等大院大所沟通,积极融入南京,承接南京的创新资源。
二、内外兼修,城镇框架全面拉开
城乡布局高位谋划。核心区按照“工业东进、镇区北拓、西连景区”空间布局,推动“园区、景区、镇区”融合发展。完成了水利、交通、旅游3个专项规划编制。高标研究北湖、高铁片区城市设计。镇村布局规划、村庄实用性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围绕未来城乡统筹发展、科学落实,经开区空间布局全面优化。基础配套加快完善。建成公园路、S456先导段等主要道路12.2公里,在建安置小区4个共40万㎡,建设标准厂房3.5万㎡,对128幢散住楼进行综合改造和雨污分流,服务能级进一步提升。征地拆迁平稳推进。新开地块8个,签约493户,其中6个地块房屋签约率达100%,扫尾清零往年结转项目53户。征用土地共计5960亩,迁坟312塚,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亮点纷呈,农旅融合迈向深入
景区品质更加优化。以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以精品采摘、休闲观光产业为主导,千亩莓果精品采摘基地、千亩农田景观创意基地启动建设,集观光采摘、科普研学于一体的3万㎡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加快推进,高标准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型田园综合体。旅游产品更加丰富。顶住“疫情”压力,高质量承办“两节”开幕式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借力“两节”、“乡村振兴”号欢乐火车首发仪式、“爱情泼水节”和曹山未来城当代艺术中心开馆等重大活动,推进农旅融合,丰富文旅产品,曹山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更加出彩。开展“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大力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2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700万元。创成省绿优水稻基地,加入省现代农业园区产业联盟,常州首个“学习强国”平台特产代言助农服务点落户曹山。
四、普惠共享,民生保障不断增强
公共服务再完善。成立省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之家”,新建吐祥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建设老河幼儿园和全市首家公办早教中心,深化经开区卫生院和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新增上兴收费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全年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0余次,荣获溧阳市撤县设市30周年广场舞大赛一等奖。生态环境再美化。以“散乱污”企业整治行动为抓手,成立城乡环境和矿区环境整治2个工作专班,集中力量开展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完成上沛矿区环境整治提升方案和重点企业的“一企一策”,排查整改 27个“散乱污”问题,省级环保督察信访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启动上沛公园提升改造和曹山入口景观湖建设,牌楼公园创成常州首家乡镇三星级公园;推动美意田园行动向纵深开展;绿化养护专项考核位列全市第一方阵,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再精细。成立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承接行政审批事项41项、公共服务类事项23项,“立体化、智能化、信息化”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初步建立。网格化管理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覆盖面不断扩大。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有序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年信访案件329起,期内办结率100%,完成特定期间进京赴省“零非访”目标。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广大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五、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氛围更浓
完成机构改革。借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扁平化”“大部制”原则,高标准完成“一办九局”机构改革。制定出台综合考核办法,激发工作效能。实体化运作中兴公司。按园区建设、园区运营、科技金融三大主营业务,完善组织架构,引进优秀人才,提升建设管理和产业服务水平。坚决正风肃纪。对在征收、农村建房等领域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会同上级纪监部门联合查处,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浓厚。
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件。人武、征兵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共青团、妇联、老龄、残联、档案、镇志、粮食、供销、统计、审计、供电、自来水、应急、安全、通信、节能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园区营商环境有待提升。目前服务科技企业和高端人才的整体营商环境有待提升,夜间经济层次还不高,商务休闲产品供给不足,同时服务企业效能、服务项目组织化和专业化水平不高,导致一些项目落地不畅。重点区域环境有待提升。矿区、高速道口和区内“1号公路”沿线环境还需进一步提升。创新型园区氛围有待养成。“效率优先、开放为本、创新为要”的园区氛围还未形成,“勇担当、快行动、抓落实、争一流”的园区人行为准则还未在园区干部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此,我们将努力加以解决。
一、坚持项目为王,积聚发展动能
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做强企业服务中心,提高项目服务与推进的专业化水平,在园区确立“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和“贴近客户、快速行动”的服务理念。加快去年已签约的16个制造业项目在“茶叶节”期间全面开工建设,形成园区制造业产业规模与气势,确保一季度在50亿元制造业项目上实现突破,同时加快高铁站前板块建设。加快平台载体建设。北湖科创城和东南大学防灾减灾与应急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全面启动,加快江苏贝世德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常州建科院分院土木减隔震设备检测项目、盛航博测军方四综合检测中心等生产服务平台建设,并加快实施喷涂中心、表面处理中心等园区“绿岛”建设。确保上半年人才公寓、员工宿舍、工业码头等项目全面开工。提高城镇服务能级。加快建设包括5万㎡商业综合体、2.5万㎡酒店和1.5万㎡康养中心在内的九洲城市综合体,提升金鼎苑商务酒店,引进啤酒吧等商务休闲产品,提高服务能级,更好地服务园区各类人才。
二、突出生态为本,提升全域环境
重构重点区域环境。持续加大矿区环境整治力度,完成天山廊道建设,取消原有专用通道;启动兴澄、北山两个石灰窑移建,加强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合作,建设覆盖全区域的智慧环保大数据综合监管平台并接入网格中心。4月底前完成曹山和上兴高速道口改造提升工程;上半年完成溧阳“1号公路”重点路段沿线环境提升,提高区域环境品质。重构曹山旅游新局。曹山未来城彰显国际会议会展地标,精心打造现代文旅特色;曹山国家农业公园突出农旅深度融合,极致融入自然特质。曹山未来城项目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推动项目按约定高品质建设;国家农业公园重点提升欢乐小火车与牛马塘乡村文旅片区,加快乐活森林等精品酒店建设,丰富完善牛马塘和北厂精品民宿酒店,新开民宿酒店10家以上,提升档次与综合服务水平。上半年开放龙峰国家田园综合体精品采摘片区,争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加快建设商业街区、移民文化博物馆与游客集散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加快推动公园城市建设,高水平建设上兴埠公园和北湖公园,稳步推进上兴河滨河步道贯通工程,完成上沛公园改造。继续高标准做好乡村治理,通过农业项目的引进和培育,盘活现有农村资源,促进城乡融合,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统筹兼顾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三、补好民生短板,提高幸福指数
完善公共配套。加快经开区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步伐,大力提升软硬件水平;完成老河中心幼儿园建设,开展上兴第二所小学与体育馆规划设计,协助曹山未来城引进品牌教育资源,高铁站前板块引进高端国际学校。完成环卫综合体建设。健全社会保障。持续强化就业保障,落实好企业招聘、企业培训,拓宽企业用工渠道。落实社会救助及帮扶政策,以“春晖家园”为载体,加大低保家庭、困境儿童和特困人员等救助力度,做好慈善事业、残疾康复和老年人关爱工作。丰富文化生活。完善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提升活动开展水平;继续开展以“兴善、兴学、兴业”为主题的美德积分活动,鼓励和引导更多群众主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宣讲、教育、文艺、医疗、法律等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满足群众的多样性文化生活需求。
四、秉持高质高效,强化自身建设
围绕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导向,持续推进法治建设、效能建设、廉政建设,在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中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广泛听取、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深化政务公开,聚焦社会公众需求,推进政务阳光透明,以公开稳预期、促落实、优服务、强监督,营造诚信、公正、高效的政务环境。弘扬实干担当。进一步落实“三凭一看”选人用人机制,实施好“活水计划”,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考核制度,开展末位淘汰,为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把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