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村(社区),有关单位:
为做好村(社区)换届中的疫情防控,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圆满完成,根据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苏政传发〔2020〕324号)和《江苏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有关要求,为扎实做好村(社区)换届选举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结合街道实际,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织密织牢社区常态防控安全网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重要防线。各村(社区)做到“五有”,即: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等措施。加强网格化管理,组织人员到户、到人,做好假期返乡人员(特别是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返乡人员)、外来人员、尤其是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摸排和日常健康监测工作,确保不漏报、不少报、不瞒报,坚决杜绝漏管失控现象。督促落实好个人防护措施,强化出现发热等症状后的自我隔离和报告制度。加强巡回督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了解、核实和报告。健全数据落地核查反馈机制,广泛运用“健康码”等信息化查控手段,严格按要求报送社区疫情信息,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发现和报告无症状感染者。加强社区内办公区域、为民服务区域和室内公共活动区域通风换气和日常消毒,保持社区环境清洁卫生。用好社区微信群、社区公众号、智慧社区客户端等社区信息平台,广泛宣传疫情防 控动态信息、健康知识、好人好事和感人事迹,引导社区居民充 分认识社区防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二、全力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疫情防控工作
各级要按照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卫健委制定的《江苏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要求,结合属地管理规定细化防控方案,落细落实防控措施。要加强换届全流程管理,严格落实人员信息登记、健康检查核验、防疫宣传培训、组织推选投票、场地防疫消杀、防疫物资准备、垃圾处理管理、突发应急处置、选后疫情防控等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措施。对于身处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疫情严重国家(地区)的选民尽量采取委托投票的方式参加选举。必须参加现场选举的,至少提前21天返苏,进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隔离观察。会前21天内有到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或国(境)外旅居史,或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史的对象,也应采取“14+7”的隔离观察。所在地区或社区被列为中高风险地区的选举工作一律暂停,待风险等级正常后方可进行。要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压紧压实责任,强化监督管理,统一纳入社区防控网,实现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和精准防控,确保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扎实规范有序开展。
三、突出重点完善投票选举环节现场防控工作
参加“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和投票的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医用口罩。严格控制选举现场人数在50人以下,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原则,各村要制定详细规范的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报街道疫情防控专班备案。各村(社区)可结合实际,合理设置中心投票会场和投票站,分段错时投票形式进行投票选举,中心会场应控制现场人数,自觉保持人与人之间1米间距,不扎堆、不聚集、不围观;投票站应按照相关规定设置验证发票处、秘密写票处、公共代写处、投票处和进出路线等,投票站开放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选民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投票,选民数量较多的村(社区)可采取增设投票站等防控措施;针对特殊困难人群投票,可审慎使用流动票箱使用范围(必须全程录像);对因未解除隔离或身体出现异常等原因不能参加现场选举的,应按照相关规定采取委托投票等方式参加选举。投票选举现场防控具体方案如下:
1.加强健康监测
选举日前每天进行村(社区)换届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并做好相关台账记录,做到有据可查;若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可疑症状,不得上岗,应及时就医排查;每位换届选举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2.选举场所设立
选举场所设在室内的,应符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要求,尽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每日至少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进入室内的工作人员、选民应当佩戴口罩。
3.入口设置
选举场所原则上只设一处入口,入口处准备一次性医用口罩及免洗手消毒液,在入口处设置一米线等候线。
4.体温监测
在入口处设立体温监测点,对进入选举场所的所有人员要进行体温监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体温异常人员≥37.3℃引导至隔离室;体温监测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5.减少选举人员聚集
合理设置选举投票现场,优化领票、写票、投票流程,实施分时、错峰投票,引导村(居)民有序进出并保持至少一米以上间距。严格控制唱计票现场人数,可通过选派代表参加等方式。持流动票箱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对投票选民用过的笔进行酒精消毒。
6.选举用品的消毒处理
选举现场发放的笔、选票等交叉使用物品时,工作人员应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人员清点选票时戴好医用手套或一次性手套;选举用笔,最好一人一用,不能一人一笔一用的,可使用消毒酒精消毒后再次使用。周边应配备多个口罩回收垃圾桶,供选民丢弃口罩,选举结束后,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并清理转运。
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处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入境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有以上症状人员或情况未明人员,不得参加现场选举和服务工作。可通过QQ、微信、电话(录音)、短信、书信等方式委托投票,保证其选举权。
附件:《江苏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溧阳市昆仑街道办事处
2021年1月11日
附件
江苏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
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为确保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指南。
一、防控工作总体要求
1.坚持统筹推进。统筹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和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完善城乡社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群防群控组织体系,充分整合各方力量资源,不断健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社会治理机制,确保实现精准疫情防控和社会安全稳定。
2.优化防控策略。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和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充分考虑换届选举过程中疫情防控和公共安全领域可能引发的矛盾风险,科学制定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实施细则)、村(社区)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
3.落实防控责任。做好中高风险地区和疫情严重国家(地区)返回人员、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和解除医学观察等人员回乡参加选举工作,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家庭和个人“五方”责任,确保网格管理到位、人员跟踪随访到位、密切接触者管控到位、环境卫生整治到位、防控知识和法律知识宣讲到位。
二、抓好重点环节防护
4.明确主体责任。县乡党委要承担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疫情防控“县乡共管”主体责任,县(市、区)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县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指挥机构负责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应急处置,指定专人组织实施本次活动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5.人员信息登记。所有参加“两委”换届选举的党员群众都必须登记身份信息,由县(市、区)、乡镇(街道)换届领导机构会同卫生健康部门指导村(社区)在换届选举14天前,组织村(居)民申请“苏康码”并每日进行健康申报,完成健康监测信息核实采集。对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和疫情严重国家(地区)返回人员要重点追踪登记,纳入网格化管理,并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依法做好集中(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和健康监测工作。
6.健康检查核验。对参加“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和投票的所有人员严格核实身份,严格查验健康码,只有绿码且体温测量正常后方可正常参加选举活动。对无法查验健康码的老人等,可由其家属等代为申领“苏康码”附属卡或由所在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具纸质版《个人健康申报卡》,同时测量体温了解近期身体状况。健康码为红码、黄码或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不得参加集体会议和集中投票等活动。
7.防疫宣传培训。开展“两委”换届选举疫情防控宣传培训,通过海报、电子屏、宣传栏,发放选举手册、防疫指南,利用循环广播、微信平台等方式,线上线下开展宣传培训,重点加强选举关键环节和重点场所的防疫技能培训,增强党员群众防范意识,做好换届选举疫情防控准备。
8.组织推选投票。参加“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和投票的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医用口罩。提倡采取分段错时投票,控制现场人数,自觉保持人与人之间1米间距,不扎堆、不聚集、不围观。村(居)民委员会选举投票时,选民数量较多的村(社区)可采取增设投票站和流动投票箱的方式进行投票,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特殊困难人群投票选举保障工作。因未解除隔离或身体出现异常等原因不能参加现场选举的,应采取委托投票等方式参加选举。
9.场地防疫消杀。“两委”换届选举期间,村(社区)要组织专人对会议室、礼堂等人员密集场所每日消杀,并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条件的在打开门窗自然通风的基础上还应全程采用机械通风,保证充分足量的新风输入。场地防疫消杀范围包括会议室、礼堂、过道、走廊、楼梯、就餐区、卫生间、垃圾站和电梯按钮、开关、扶手、门把手、水龙头、座台面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10.防疫物资准备。村(社区)负责备用口罩、消毒用品等疫情防控物资的保障和发放,为前来参加会议或投票的党员群众免费提供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村(社区)要备好充足的消毒药械、用具和个人防护用品。
11.垃圾处理管理。村(社区)要在会议室、礼堂外或室外投票场地定点设置“废弃口罩垃圾桶”,根据实际需求可适当增加摆放数量,洗手间门口、各出口通道增加“废弃口罩垃圾桶”的摆放。及时消毒、打包清理,做到“日产日清”,避免二次感染。
12.突发应急处置。召开大会等投票选举时,有条件的地区现场可设置一处临时医疗服务点,安排专职医务工作人员全程驻点值守,若现场发现发热人员(体温≥37.3℃)以及咳嗽、乏力、腹泻等异常症状,应第一时间将相关人员送至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诊治。
13.选后疫情防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各村(社区)要对全体选民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随访14天,并将随访情况汇总后上报乡镇(街道)。若选民或工作人员出现发热、干咳入院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确诊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病例,应配合卫生健康部门,排查密切接触者和开展应急处置。
三、应对风险等级调整
14.制定调整预案。各地要根据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特点,制定疫情防控总体方案和突发疫情应对预案,明确责任主体、健全组织体系、细化防控措施。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部署调配,完善应急体制,储备防疫物资,组织应急演练,实施网格化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15.启动应急措施。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一旦调整升级,各地要按照辖区疫情防控领导机构统一部署,根据疫情处置预案和工作方案开展疫情处置工作,落实人员管控、核酸检测等措施,调整转化卫生防护要求,尽量采取不接触和少接触方式开展推选和投票。非开不可的会议要控制频次和规模,并在敞开通风的地点进行,缩短会议时间,减少人员数量。疫情特别严重地区,按规定履行报批程序后可推迟选举。
16.加强协调配合。相关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健全工作机制,科学统筹安排,形成工作合力。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压紧压实责任,强化监督管理,实现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和精准防控,协力织密“多位一体”防控强网,确保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期间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