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市水利局
2021年8月9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市水利局坚持以“生态品质巩固提升”为主基调,扎实做好水利建设、管理、改革等各项工作,在生态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现将相关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亮点
(一)严阵以待,扎实做好汛情应对。紧紧围绕安全度汛目标,扎实做好汛前检查和汛前准备工作,时刻以临战状态应对可能发生的汛情。一是全力消险。对河湖堤防、水库、塘坝、涵闸、泵站、在建工程、涉水项目及易涝易淹点等进行全面检查,共计查出险工隐患63处,目前已消险40处,23处全部落实了各项度汛应急措施。二是压实责任。及时调整市防指成员单位,修订完善成员单位职责,落实各镇(区)重点防汛防旱工程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三是提升能力。市级储备的麻袋、编织袋、草包、木材、块石、铁丝、柴油等必要抢险物资全部补充到位。成立各类抢险队伍347支,总人数7852人,全部登记造册。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了全面更新。7月下旬,面对建国以来首次正面影响我市,并对我市南部片区短时间产生暴雨超过500年一遇、未达千年一遇的“烟花”台风,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确保了台风对我市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调整思路,全面推进项目建设。紧扣转型,调整思路,在持续完善防汛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乡供水治污、水环境治理等项目。一是防汛项目。在完成余桥集镇、别桥集镇、南渡北河东塘桥堤防加固等应急工程的基础上,大溪水库主坝坝体防渗处理工程已完工,梅庄、前马、双桥、宋庄、新桥、刘家边等圩区排涝泵站总进度80%,6座塘坝除险加固工程总进度95%,完成南大街雨水管道改造,目前均可发挥效益。二是水务项目。举全局之力,倾力推进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域安全供水。当前,南部山区供水管网建设总进度达90%,水厂进度达70%;曹山未来城及北山片区环状管网工程、南渡取水和再生水厂建设工程均已开建。对农污项目进行摸排整改,目前各镇(街道)农户庭院接户部分的整改已完成100%,项目公司农户庭院外公共管道及终端处理站的整改已完成60%,预计10月底前可全面完成。三是农水项目。常州市农水补助2条农村河道治理正在扫尾。本级21个单项农水工程均已完工或基本完工。4条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正在开展前期。四是移民项目。庆丰、水西项目已完工。新建的5个扶持项目正全力推进,社渚下西、上兴练庄、溧城八字桥进度均达序时进度,社渚青虾产品交易中心和别桥无人机特色小镇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三)多手发力,着力提升监管水平。持续深化河长制工作,完成小微水体整治227个,申报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3个,创建“五好河道”2条。在持续推进“两违三乱”整治,去存量、遏增量的同时,扎实开展“清晏行动”,截止7月底,全市累计打捞水葫芦等水面漂浮物2700余吨,清理乱垦乱种17余万平方,清理岸坡垃圾等堆积物340余吨,清理非法围网管桩500余根,清理“三无”船舶及沉船36艘。积极落实工程长效管护机制,深化“溧阳模式”,完成了大溪水库江苏省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单位创建工作。强化重点工程、重点河道、重点领域水事违法行为的集中整治,查处水事违法案件23起。持续深化天目湖水源地保护工作,继续加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监督检查。
二、存在的不足
(一)防汛短板依然存在。从工程方面来看,作为境内主要引排河道的北河、中河,受航运影响两边堤防塌方严重,城区段“五改三”仍未实施,两条河道现已列入水利部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库和省厅三年滚动计划项目,今年启动北河建设,预计2023年启动中河建设,两河整治投运前仍是我市防汛主要短板;城市防洪工程历经大包围和提升两轮建设,在近些年城区防洪保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城市南拓西延,中关村、生命康原等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水系未同步贯通,且区域排涝能力不足,城市防洪仍存短板。10万方以下塘坝未消险,有些圩区村基段标高相对不足等,农村防洪的薄弱环节也较多。此外,长荡湖退圩还湖还未实施,下游出水口门严重短缺。从流域现状来看,我市是太湖湖西重要的“洪水廊道”,在区位和功能方面,既要面临太湖水位的“顶托”,又要承接上游“客水”的压力。近年来,上游县市水利条件快速改善,下游太湖持续高水位运行,我市上压下顶态势有增无减。
(二)重大项目形势严峻。随着机构改革及职能调整,我局同时承担着3个PPP项目的建设任务,受资金拨付等外围因素影响,进度总体滞后。当前,城乡供水项目建设任务依然很重:区域供水PPP项目中中心水厂转供水管道和南渡净水厂供水地区管网改造任务仍然繁重;天目湖、戴埠等地区供水水压和水质不稳定,南部山区供水提升改造亟需加快完成。农污治理矛盾重重,主要体现在:因运维力量有限,有些已治理村庄溢污等问题得不到快速处理;已治理村庄因农户不同意或施工技术问题,仍有未接户;因施工企业层层转包等原因,农民工讨要工资行为依然存在;全市范围内仍有部分村庄未进行治理,投资量较大。
(三)对上争取仍有欠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水利进一步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所建项目涉及生态保护、供水治污、水源保护等方方面面,但仅凭本级财政保障捉襟见肘。如我们今年准备实施的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约4500万元,但根据省厅先行补助标准,奖补资金仅几百万元,缺口较大,我们暂且只能筛选出体量较小的5条河道先行实施。下一步,如何充实“三个口袋”(省、市、县三级资金),突破融资瓶颈,争取民间资本,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将直接决定着溧阳水利高质量的程度。
三、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齐抓共管,在防汛减灾上保完胜。持续加强雨情、水情、工情分析,提高预警能力,科学调度工程。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借助河长熟悉河道、区域水情和周边生产力布局的优势,统筹抓紧抓实防汛防旱及防台的应对工作,必要时请相关河长调配各类资源。同时,进一步做好北河整治、新昌河枢纽、胡桥撇洪沟等市重点防汛工程的前期工作。
(二)先行先试,在规划布局上谋新篇。高站位谋划顶层设计,把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作为大事要事来抓,抓住当前“三区三线”划定、“三调”成果调整、生态红线完善的机遇期,9月底完成编制,年内具备报批条件。高质量完成前期工作,对照2021年全市水利重点工程投资计划安排,原则上处在可研阶段的在8月底完成,确保汛后全面开建。高效能推进计划统计,按照水利部今年全社会水利投入不能比去年降低的要求,积极协调,加快投资计划执行,提升水利统计工作能力,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及时发挥投资效益。
(三)全力攻坚,在重大项目上求突破。始终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组织管理力度,合理划分事权,落实目标责任,严格考核,加强督查,确保城乡供水治污等民生项目真正惠及民生。全力服务保障好南渡赛得利、天目湖中再生、经开区时创等重大项目建设,考前服务、跟踪对接,确保及时完成审批及相关建设。
(四)突破传统,在移民后扶上增光彩。移民后扶一直是我市水利工作的亮点之一,多次得到部、厅的表扬和表彰。今年我市移民工作思路是“加强移民村产业扶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在完成今年5个扶持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传统思维,突出产业扶持的方向,加强谋划、储备一批特色产业扶持项目。
(五)多手发力,在生态治理上树标杆。切实发挥河长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查考核作用,探索完善“警长河长”“民间河长”“企业河长”等工作模式。持续开展河湖库“两违三乱”“四乱”专项整治,完成2个五好河道建设,创成3个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社区),完成337个问题小微水体整治,将7167个小微水体纳入长效管护体系。
(六)固强补弱,在监管效能上勇创新。做好水行政许可事项的调整、承接和下放工作,抓好河道、水库、水土保持、水旱灾害防御、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等重点领域的常态化监管,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围绕强监管工作重点,修订河道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利建设质量与安全生产、信用体系、水利工程合同、水利资金、水资源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和监督检查办法,规范涉河项目审批、全过程监管和防洪影响补偿制度的执行,净化水利建设市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实施水利工程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推进堤防、水库、涵闸、泵站等国家级和省级水管单位创建。强化水行政执法和追责问责,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