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围绕20字要求,统筹“五个振兴”一体推进,开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一)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1.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围绕“米袋子”“菜篮子”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稳定粮食生产83万亩以上。加快生猪恢复生产进程,全年出栏生猪15.5万头,猪肉自给率保持在60%左右,禽肉和禽蛋实现60%以上。巩固提升40个菜篮子保供、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面积达3800亩,全市蔬菜自给率力争达75%。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粮安工作责任制,提升粮食仓储现代化水平,完善全市成品粮储备体系,抓好优质粮工程建设,落实粮食应急保供加工点至12个、规模以上粮食应急配送中心增加1家、供应点增加至20个,实现应急保供网络乡镇全覆盖。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9600亩和高效节水灌溉1860亩。完成2000亩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建设5家水产养殖尾水净化生态示范点。
3.提升农业科技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7%以上,同时加快推进畜牧业、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机械化进程。打造2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4.释放农产品生态品牌效应。加强农业品牌的保护和培育,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健全网格化监管工作机制,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行绿色生产、清洁生产、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减施控量,确保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在98%以上和95%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保持在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96%以上。利用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举办白茶开采日、农民丰收节和水果采摘节等农旅活动,提升溧阳农产品影响力。
(二)促进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提升产业融合层次。用足农业农村扶持政策,重点扶持“溧阳1号公路”沿线产业培育、农旅融合、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好各方资金,建设一批符合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项目。坚持龙头引领,促进农业企业与园区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旅项目,再造一批网红打卡点,力争实现农旅收入44亿元,带动5.8万农户增收。争创省级及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和主题创意农园各2个,力争实现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零突破。
2.抓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编制《溧阳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发展规划(2021-2025年)》,建立“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储备库,2021年新建、续建省级项目27个,项目总投资65亿元,年度投资59亿元。
3.提升城乡产业融合层次。围绕城乡协同发展总目标,加快推进溧阳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继续推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特色农业产业园等多重业态相融合的“1+4”城乡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研发+种植+加工+营销”全产业链开发的城乡产业协同平台。
4.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职业农民培训上,根据我市现有农业劳动力总量的实际,力争全市小农户农民培训达65%。乡土专家选拔上,继续做好“天目湖英才榜”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中“乡土专家”第五期选拔工作,选拔出乡土专家25名左右。做好家庭农场培育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四级联创”工作,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整体推进县(市)创建活动。
(三)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力度。加大未改制村改革推进力度。着重抓好溧城街道清安、罗庄2个村和别桥镇湖边村的股份制改革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探索拆迁小区“村改居”等形式。完善全市188个行政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登记赋码工作。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进一步扩面,加强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的宣传,做好服务对接工作。
2.抓好两个牵头试点推进。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建设,在建立健全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机制的基础上,继续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联动融合,运用信息化、多元化、创新式等方式,进一步研究探索推广乡村治理机制模式,形成具有溧阳鲜明特色的试点成果。以入选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稳慎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宅基地退出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衔接机制,优化调整村庄规划布局,推动村庄集聚发展,有序推进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宅基地改革试点流程工作模板、操作细则,做好天目湖三胜村、南渡庆丰村、竹箦水西村、上兴镇花村等试点建设工作,建立规范宅基地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产业,释放乡村空间价值,形成可复制样本。
(四)聚焦经济发展,稳住农业农村基本盘
1.发展富民合作经济。完善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的农地股份合作社,构建“政民社”新型生产组织体系。提升农地股份合作社自身经营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确保完成2021年溧阳市重点工程目标任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任务。
2.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继续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活动,建立起村企联建的长效发展机制,全面激发村企发展活力,努力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大见效”,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到2020年底,村企联建格局基本形成,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到2021年底,政府有力引导、企业有效参与、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联建体系基本形成,村企联建取得实质性进展。
3.持续关注低收入群体。积极探索大数据的应用,将大数据核查程序作为前置程序,打通扶贫系统与社保、医保、民政、税务等系统的数据壁垒,进一步提升扶贫数据的精准度、有效度,通过大数据应用守好扶贫系统的入口,尽力解决扶真贫的问题,努力实现低收入群众收入、支出数据可跟踪、可研判,为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期战争打好坚实基础。积极帮助特殊群体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一揽子事宜。
溧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