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今年以来,在常州市局和溧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溧阳市自然资源系统以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履行好“两统一”核心职责和“优空间、护资源、促发展”中心任务,紧扣我市“重大项目突破年”、“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突破年”工作主题,大力促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完善、治理能力提升、服务环境优化,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大力实施增减挂钩及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累计新增农用地面积8945亩。立足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储备补充耕地核查复核认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及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等工作。二是加快推动矿山生态修复。按照全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一部署,加快推动全市废弃矿山综合治理的收尾工作,督促指导相关镇区完成9个废弃露采矿山综合整治工作。三是全面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年度造林抚育工作力度空前,完成成片造林1.3万亩。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完成湿地修复580亩,新建湿地保护小区三处,建设面积达3250亩;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我市成为全国唯一的拥有两处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县级市。扎实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获评全国先进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称号。
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一是提高重大项目服务质效。充分发挥空间指标要素支撑作用,向上争取省重点项目用地指标4620亩,累计争取用地指标1.36万亩。3月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般性修改,10月完成双规矛盾一致性处理,通过规划局部调整,有效保障莱赛尔、曹山未来城、国强太阳能等一批省重点项目落地。二是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溧阳市情,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点推进三线划定、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研究、国土综合整治等10个专题研究工作。三是深入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编制覆盖城乡的公园城市规划,探索构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精美城市形态,明晰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理念,不断丰富城市建设内涵,提升城市发展定位。探索上兴镇、竹箦镇一体化发展,开展上兴与竹箦片区规划统筹研究,不断加强空间、产业、交通、旅游等统筹发展,培育溧阳北山片区新动能。开展溧阳北道口至腾飞路片区规划研究,进一步从空间上统筹协调中关村、埭头镇区域发展,切实提升区域门户形象和功能品质。四是加强城市功能品质塑造。进一步落实天目湖保护条例要求,探索建立天目湖流域生态容量评价机制,重点解决天目湖保护与开发关系,形成可操作、可借鉴的管理模式。加快推动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溧阳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及《书院巷、费家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同步完成历史建筑活化利用试点相关工作,编制完成沙涨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三、推动资源要素配置高质量。一是强化用地保障。实行“重保优供、分级保障”制度,强化土地供应的导向型和有效性,完成供地135宗、面积1.2万亩。二是积极落实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建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合同》与《产出监管协议》并举的“双合同”管理制度,推行工业用地差别化供应,“双合同”供地43宗、面积5118亩。三是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以列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完善试点村、试点项目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依法登记,推动首批项目入市改革。
四、推动政务服务改革高质量。一是深入开展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分别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大力推进“多测合一”、“多验合一”,常州地区率先实现了“联合踏勘、联合测绘、联合竣工验收”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牵头深化我市立项用地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改革,完善各类制度,做好系统对接,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及时、精准到位。二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做优品牌“溧即办”,在年度营商环境评比中不动产位居全省第二,在常州苏小登业务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名。完成不动产权属登记约5.7万多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2.7万件,不动产权证明1.1万件;实现了常州地区商品房小区首个“交房(地)即发证”。三是切实拓宽监督渠道。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政务服务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落实“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调处化解、包停诉息访”的“四包”责任制;制定并印发《溧阳市自然资源领域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清单及主要依据》,按照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的工作职责,提升部门联动工作质效。获评年度全省信访系统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五、推动基础工作高质量。一是加强调查监测与确权登记。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统一时点更新调查,顺利通过“三调”的国家级审查。全面完善现有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和权籍调查成果,着力推动农房房地一体不动产发证率50%,宅基地、建设用地证发证率90%的目标任务。二是加强基础地理建设。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标准要求,完成三维数字城市模型、地下综合管线、地下空间等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入库工作。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结合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情况,完成自然资源和规划数据的梳理、整合、标准化处理。建设核心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维护机制,全面建成自然资源“一张图”信息系统及基于“一张图”的移动踏勘与展示系统。结合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数据,建设完成智能管网信息系统。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多审合一”,全面融合原国土、规划、林业等业务审批系统,形成自然资源业务审批一体化信息平台。四是狠抓安全生产。编制《溧阳市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排查出全市27个隐患点,发放“两卡”并督促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强化责任、提高警惕。严格落实防火责任,严格管理野外火源,保证信息指令畅通,编制修改《溧阳市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溧阳市自然资源局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方案》;累计建设森林防火通道23.28公里,全市林火扑救网格不断完善;累计购置灭火弹10000只、二号工具1050把、风力灭火机30台,制作森林防火宣传指示牌100块,完成消防车、运兵车等防火设备采购。
六、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一是狠抓党建创特色。制定出台局系统《2020年党建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党建工作思路、重点和工作要求,建立党建责任清单,细化工作任务,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围绕聚力服务民生,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制定《“绘自然”特色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方案》,林业党支部围绕林业职能特色创建“实境课堂”,昆仑中心所党支部围绕园区建设开设“8:00课堂”,不动产登记窗口党支部拓展“溧即办”设立“苏小登”党员先锋岗等,社渚中心所党支部获评今年我省不动产登记“党员先锋岗”,做实打响“绘自然”党建品牌群。全面协助疫情防控,号召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组织42名“楼长”深入社区进行疫情防控、16名志愿者配合泓口村委开 展排查防控工作、数十名中心所同志参加所属镇政府组织的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推进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督促各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七项基本制度,规范日常支部党内活动,全面促进支部活动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化。进一步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组织支部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制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方案》、组织开展《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专题讲座学习。二是久久为功转作风。制定《2020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三项清单”》,细化责任清单,明确履责方式,完成我市“两个责任”信息化平台履职纪实191条。做好巡察整改报结和督查验收工作,顺利通过市委巡察办问题整改“回头看”督查,全面完成巡察整改问题销号工作。制定《违规吃喝和烟(卡)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方案》,将“回头看”列入常态化管理;扎实开展“清风自然·党风廉政教育学习月”活动,组织“六个一”活动,拍摄《清风廉韵自然人》廉政视频;组织干部职工收看专题教育讲座《以党纪党规为镜 深学细照笃行》、学习《全省系统反面典型案例汇编》,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自警自戒,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三是强基固本建队伍。出台《青年干部助力成长培育工程》实施方案,以助力青年干部成长为抓手,成立自然资源青年学习社、开展师徒结对传帮带活动、建立局领导联系青年干部制度、完善青年干部系统化培训体系,加快青年干部成长,激发年轻党员干部爱岗敬业、主动担当的实干激情;以“大自然的声音”自然资源论坛为载体,持续开展干部职工上讲台活动,分享工作经验和方法;加强“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学习平台的推广使用,形成真学、常学、善学的好风气;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活力,开展“战疫我们在行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热血抗疫”义务献血、“世界地球日”暨“爱鸟周”主题宣传活动,组织青年干部赴溧水红色教育基地李巷村开展“弘扬五四精神、凝聚青春力量”教育活动,组织志愿者赴社渚镇丁山村和南渡镇大圩村开展阳光扶贫及挂钩村走访活动,通过各类活动开展,不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