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部门动态 >>内容
近年来,由于水稻和小麦秸秆还田,水稻二化螟和大螟发生基数上升较快。特别是水稻手栽水育秧田不用无纺布覆盖,导致比机栽秧田发生更重。另外,今年杂优水稻仍面临细菌性条斑病危害的严重威胁,因此,各地应充分认识秧田一代螟虫和细菌性条斑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技术指导,认真抓好秧田病虫的防治工作。
一、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
(一)一代二化螟
1、灯下诱虫:今年新昌灯下一代二化螟于5月7日始见,比去年迟10天,发蛾高峰期为5月12日-5月25日,高峰期蛾量为123头,5月24日为发蛾高峰日,高峰日当日蛾量为38头;截止5月26日,新昌灯下累计诱蛾量为126头,比去年同期增67头。
2、田间卵量:据近期在手栽水育秧田调查,平均每亩卵量747.6块(145.0~2294.0),去年同期亩卵量733.8块,亩卵量略高于去年,其中初期卵占29.6%,中期卵占51.9%,后期卵占14.8%,末期卵占3.7%,目前田间卵块发育进度以初、中期卵为主。预计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在6月2日-4日。
根据灯下诱蛾量及田间卵量综合分析,今年一代二化螟属于中等偏重发生年份,局部地区及田块大发生。
(二)大螟
一代大螟虫高峰明显,峰期长。据今年新昌淦西灯下观察4月20日至5月5日,5月11日至20日,出现两个发蛾高峰,高峰期蛾量分别为136头、64头,4月25日、5月12日为蛾高峰日,当日蛾量分别为17头、13头,至5月26日止,新昌灯下累计诱蛾量为219头,比去年同期309头减少了90头。属于中等发生年份。
(三)灰飞虱
据市植保站近期调查,一代灰飞虱平均每亩有虫6163头(1200~10800),均为成虫;去年同期每亩有虫38640头。随着油菜、小麦收割,田间一代灰飞虱成虫及部分高龄若虫将向秧田迁移,秧田虫量还将进一步上升,危害水稻秧苗。
二、防治意见
针对今年秧田一代二化螟和大螟的田间发生态势,务必要高度重视,坚持科学用药,打好以螟虫为重点的水稻秧田病虫总体战。
(一)防治策略:
对于一代螟虫,必须坚持“狠治一代压基数,狠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策略;对杂优稻的细菌性条斑病,应立足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
(二)防治对象和用药适期
1、防治对象:主治二化螟、大螟,兼治灰飞虱、稻瘟病、稻蓟马、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害。
2、防治适期:手栽水育秧第一次防治在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即6月2日-5日,第二次防治在移栽前1~2天;机插稻坚持在揭布炼苗后立即用药防治,手栽稻和机栽稻在移栽前必须用好出嫁药,直播稻防治参考手栽稻秧田用药。
(三)防治药剂和配方
1、亩用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10克+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8克+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克。
2、亩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6克+1.8%阿维菌素100毫升+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克+75%三环唑20克。
此外,杂优稻秧田在上述配方中必须再加30%噻唑锌80克/亩,兑水30公斤喷细雾,以预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三、注意事项
1、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类农药,确保人、畜安全。
2、农药使用后,包装袋或瓶必须回收,防止遗弃田间,污染田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