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部门动态 >>内容
近日,市财政局积极落实市财政支持政策,拨付第一批乡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1.49亿元,带动特色田园乡村项目建设总投资3.83亿元,全力推动溧阳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做好“三农”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溧阳市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乡村建设文件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目前我市已有11个村命名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这些村庄已成为具有溧阳特点、地方特色、形态各异的特色田园乡村示范样板,以群众真实可感的实绩呈现出乡村振兴的现实模样,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坚持绿色发展,彰显生态文明
2019年初,溧阳市提出了美意田园行动,这是溧阳市2019年“两大攻坚”之一,“全域环境攻坚年”的“重头戏”,包括交通干线沿线环境整治、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河塘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整治、零散坟整治等五项行动,坚持“着力整治,让出空间”“提升功能、改造环境”“注入文化、赋予灵魂”三步走工作思路,村庄整治严格做到“一清二拆”,即先清垃圾后拆违章。市财政按照“乡村振兴”发展新要求,拨付5.89亿元支持五项行动全面实施到位,282个村庄全面进行了一轮大清理,49个重点村进行了功能提升、特色打造,87个一般村进行了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乡村环境得到整体提升。
2021年我市将争创乡村建设示范列为全市“争创五个示范”之一。全面改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沿路绿化全面提档升级,因地制宜采取接入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等方式,污水收集管网覆盖试点范围内所有农户,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同步建立了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新建公共厕所10处以上,自来水、电信、有线电视入户率100%,村庄道路全面提档升级;在重要节点和部分农户宅前屋后新增生态停车场,方便游客和百姓使用。各村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整治荒山1000余亩、整理农田2000余亩、清理河塘淤积超10万m³,“山水田林人居”的自然淳朴田园风光更加彰显。
二、强化政策支撑,带动产业发展
溧阳通过创建全域旅游,从单一景点景区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将原本局限在景点景区内部的资源,引流到广大的乡村地区。为乡村带来产业,带来就业。同时利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契机,通过培育观光农旅、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电商等产业,大力开展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吸引了大学生、退役军人和企业家等各类人才下乡投资创业,3年来溧回乡创业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为强化政策支持,2021年1月,溧阳市财政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和江苏农担溧阳分公司出台了农业融资担保费补贴政策,使溧阳成为全省首个实现零保费的地区,进一步降低了农业融资成本。今年以来,累计为266户农业主体减免保费共计163万元。截至今年11月底,在保余额已达2.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亿元,累计担保金额达5.3亿元,目前在保农业主体413户,累计担保农业主体668户,服务“三农”成效显著。
通过提供贴息、担保贷款等相关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旅游业就业者、创业者,通过引导金融资金要素供给,提高人力资源要素向旅游业集聚。本地村民纷纷利用自有房屋、特色手艺等开展自主创业,由老乡变老板。共培育特色产业12个,带动周边就业岗位达1200个,村集体增收50万以上,人均增收2-5万元不等。“轻度”“芷兰秋”“青峰仙居”等百余家高端休闲民宿应运而生。一批文创、电商、直播、团建等新模式的“乡村创客”渐成气候,带动电商交易额突破140亿元,获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三、深挖文化内涵,凝聚发展力量
特色田园乡村重在有特色和个性,为树立“设计赋能乡村建设”的理念,诚邀了中央美院、乡伴文旅、原地建筑等知名设计团队和孟凡浩、朱胜萱、宋微建等著名设计师来溧实地考察,深度参与乡村的整体规划、艺术设计和建设过程。力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别具美感的设计、精益求精的建设,让每一个村庄都成为原野大地上的“艺术作品”。每个新建类特色田园乡村严格按照不少于3个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多轮比对、优选、专家评审,确保规划设计有质量、有特色、有深度。
2021年实施的6个争创省特色田园乡村都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如桂林村以“青春不夜村”为主题,填补天目湖景区的“夜经济”;洑家村以“山这边”为主题,讲好基层党建故事;牛头山以“莓”为主题,打造“旅游+农业+文化”林果种植产业模式;树头岗以“百合”为主题,大力发展亲子教育;西汤村以“鹅”为主题,引进社会资本,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样板和示范;钟家村以“葫芦”为主题,糅合了葫芦、啤酒、音乐、体育等元素,打造网红打卡点,“十一”期间游客量达18万人次,最高单日游客量达4万人。
四、唤醒闲置资源,激发治理活力
溧阳以“溧阳1号公路”实现乡村空间景观化为契机,出台撤并村庄农房改建迁建政策,推动农房建设向规划发展村集中,聚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实施庆丰村等10个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唤醒了农村闲置土地、山林、农房等资源,将闲置宅基地和老房子改造利用、对外招商,推动乡村资源的增值。通过入股、置换、租赁、集体资产盘活等方式,塘马村合作社流转50亩闲置土地每年创收300多万元。李家园村富民资产专业合作社以村民闲置农房入股经营乡村旅游,每户社员年均分红超4.5万元。
同时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动闲置农房流转和盘活,村集体收回农户退出的宅基地157处8438平方米,拆除房屋建筑面积6889平方米,收回改造后建筑面积3480平方米,建设如意小食堂,村史馆,口述馆,游客中心,党建中心等,为群众搭建文化活动、公共服务场所,共开展新时代实践活动100余次。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传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十四五”期间,溧阳计划每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不少于120个,全市规划发展村全部建成美丽宜居乡村,新建省特色田园乡村15个以上,5大片区18个田园乡村组团格局初步形成。市财政部门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用足用好乡村建设蓬勃发展红利,市级统筹加大对上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力度,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盘子”,助力溧阳成为“乡愁可寄、未来可期”的全国知名美丽乡村示范区,成为每个人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