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 移动端应用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 智能问答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魅力溧阳
  • 政民互动
  • 政府信息公开
  • 办事服务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从“消极空间”到“城市触媒”
溧阳“十二望楼”设计暨“自然服务综合体”模式与建构研讨会及设计成果展在沪举行
发布日期: 2021-06-21 浏览次数:    来源:融媒体中心  字号:〖超大 大 默认〗
 
 

 6月20日,溧阳“十二望楼”设计暨“自然服务综合体”模式与建构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当天下午,溧阳“十二望楼”设计成果展开幕式在该馆举行。此次成果展是溧阳“十二望楼”设计暨“自然服务综合体”模式与建构研讨会的收官之举,展览将持续至7月4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江苏省住建厅总工程师施嘉泓,江苏省建筑科学院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刘永刚,《建筑学报》执行主编黄居正,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光启讲席教授阮昕,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系主任王云教授,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师代表,以及我市领导严俊、陈波涛、谢菊芬等出席当天的活动。

活动由溧阳市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主办,溧阳市城管局承办,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与溧阳市融媒体中心协办,以“自然服务综合体”空间体系建构模式探讨为重点,对集约型、垂直型、生态型“资源集聚点”的功能、价值和设计要求进行研究,推动更多类似空间类型生成模式的持续性研究与实践,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的建构。

溧阳“十二望楼”设计成果展开展前夕,6月19日晚,作为活动学术顾问的市长叶明华率队到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督导检查了成果展布展情况。市领导严俊、陈波涛、谢菊芬陪同督导。

叶明华一行来到展览大厅,实地察看展厅布展推进情况,详细听取了各设计成果特色亮点介绍,并对展厅内展示的图片、文字、实物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

叶明华对前期布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各位建筑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本次成果展意义重大,相关部门要把布展工作做细致、做到位,抓紧抓实相关环节,让设计成果与专家意见紧密契合,进一步完善规划模型和各具体项目详细规划及建筑方案,同时抓紧时间,精心组织,统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多次研讨 瞄准目标定位

全中国近4万公里的高速铁路中,约有70%的路段与高速公路并行,而在江南平原,高速公路与高铁相依并行的情况更加普遍,但两者之间的土地却难以规模化开发,常被看作是“消极空间”,成为人们眼中的“鸡肋”。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由整体快速扩张进入到集约化、精细化发展的“二次城市化”阶段,看似“鸡肋”的土地若能通过设计的手段,使之融入城市绿地之中,或可赋予城市活力新的动能。

横穿溧阳市域内的宁杭高铁和长深高速,两者之间形成了一条绵延约40公里的长廊,分布有江南地区典型的谷地、山地、湿地景观,是宁杭交通生态廊道沿线最重要的生物和景观多样性地区之一。生态长廊通过修复断裂的自然生境,系统性地重建绿色空间网络,切实发挥绿廊的区域联动作用,整合地块及周边自然文化资源,营造绿色休闲空间,“十二望楼”即位于此处。

今年4月11日,溧阳“十二望楼”设计方案征集暨“自然服务综合体”模式与建构研讨会在我市拉开帷幕,活动引发了各界媒体和本地市民的广泛关注。市长叶明华在会上指出,“望楼”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建筑形式之一。作为李白《猛虎行》、孟郊《游子吟》发祥地,溧阳对于“望楼”的审美,来自悠久的历史风华,源自动人的山水诗画,出自匠心的有力擘画。他希望广大院士专家、建筑设计大师以专业的设计笔法和精致的艺术追求为溧阳“十二望楼”助力赋魂,为溧阳、为世界留下值得品鉴的传世作品。同时,他也希望媒体更多关注溧阳、宣传溧阳,为溧阳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增光添彩。

两个多月来,相关建筑师来到溧阳实地调研,主办方对多位专家进行了专题访谈,经过深入研究与精心推敲,建筑师们的设计成果最终出炉。经过前期探讨,溧阳“十二望楼”定位为:自然活动与社会行为的联系节点,自然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标志,特殊服务功能与旅游休闲活动的综合载体。主要包含三方面功能:自然环境数据收集与监控、生态游憩与服务驿站、自然与人文的地标性综合表达。

群贤毕至 共飨设计盛宴

溧阳“十二望楼”设计成果展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王云教授策展,凝聚了业界的众多大咖参与,邀请了葛明、李兴钢、刘晓都、柳亦春、刘宇扬、吴建+董锋、张利、庄慎等知名建筑师领衔的设计团队参加。

成果展开幕式上,建筑师们以模型、展板、影片等多种方式对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并介绍了方案的构思与创意。设计方案分别从生态适应、能量利用、地域文化、田园生活等方面,探索了溧阳“十二望楼”的建构与意义。

溧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严俊在开幕式上简要介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对各设计单位作品的精彩呈现表示感谢。他表示,成果展对我市做好“十二望楼”项目的后期实施工作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和支持,希望通过“十二望楼”的实施推进,为中国高速交通设施快速发展进程中绿廊空间规划与复合利用提供创新策略。

跨界合作 整合优质资源

本次活动采取高校、政府与行业精英多方合作的模式,打破了不同领域之间的界限,促成了跨领域的创新合作。高校和行业进行合作,可以将知识的创新和行业的创新做到巧妙的结合。同时,这样的结合又有了政府的支持和介入,提供了合作的机会、资源和实施的可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从研究到实践是产生原创性作品的一条必由之路,这次的合作搭建了这样一个优质平台,整合更多优质资源,形成高品质的设计学术团体,将多学科交流付诸实践,能够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服务行业和社会。

创新之举 助力生态建设

一座望楼就是一处风景,一座望楼就是一个地标。溧阳“十二望楼”的建设理念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提升交通绿廊复合利用和构建生态长廊体验方面,是全国范围内的创新之举。“十二望楼”以自然环境为基底,以生态游憩为体验,导入相关游憩活动与设施,形成“一条惠民共享的生态体验绿带”。“十二望楼”的建设能有效整合沿线自然人文资源,适度拓展生态长廊的休闲功能,立足多维视角,成为溧阳生态文化地标,形成“一条多维视角的生态旅行纽带”。

“十二望楼”在生态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全国各地高速发展,高铁、高速公路快速建设的背景下,使原本的消极空间变成生态长廊,具有深远的意义。“十二望楼”不是一栋栋孤立的建筑,而是采用集群设计的方式,将节点资源联系起来,也进而逐步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结合起来,利用城市触媒的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发展,具有示范意义。(余琛)

常州市人民政府 溧阳人大网 溧阳政协网 溧阳市人民法院网
溧阳市人民政府  苏ICP备1700361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256号  网站标识码:3204810031
网站主办单位:溧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南环路18号网站地图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