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11月26日,由市委统战部、市委党校、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的“《水西百忆》红色故事我来讲”校园品读会在清安小学举行公益专场,并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全网呈现。
江苏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邓飞,常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常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杨光,溧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吴寅参加活动。
邓飞在致辞中表示,在全党、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力量之际,“播下同心‘籽’ 开出团结‘花’——《水西百忆》红色故事我来讲”校园品读会的举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溧阳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依法管理民族事务,依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伴随着孩子们的欢呼,“《水西百忆》红色故事我来讲”校园品读会按下启动键。孩子们放飞手中的气球,让七彩的梦想展翅飞翔。
“沉浸式”思政课讲出历史的味道
“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村成立,陈毅、粟裕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战略方针,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开辟了茅山抗日根据地……”清安小学操场上,教师黄维动情地给孩子们讲述《水西百忆》革命故事。
“听完这些革命故事,我深入了解了新四军在溧阳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进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想将这些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清安小学六(1)班学生王茂元来自苗族,她听着红色故事,眼里饱含泪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溧阳是全国1599个革命老区县市之一,是老一辈革命家谱写感天动地英雄壮歌的一方红色热土,新四军铁的担当和作风激励着一代代溧阳人团结、实干、开放、创新。
“虽然门楼早已拆除,但记忆中的那座门楼和新四军与老百姓的军民鱼水情在每一个水西村民心中根深蒂固,永远不会忘记。”活动现场,除了观看陈毅元帅长子陈昊苏讲述的百集微纪录片《水西百忆》之《一次统战工作》,清安小学三位回族、布依族、汉族的学生还为大家讲述了《一盒饼干》《一座记忆中的门楼》等红色故事,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今年以来,我市依托红色资源,用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把党史教育讲到学生心坎上,让道理入脑入心。目前,《水西百忆》已举办了三场品读会及一场陈毅诗词分享会。而这场清安小学公益专场更是旨在通过《水西百忆》红色故事公益思政课形式,让小小“石榴籽”感受到家国情怀的自豪感和社会各界的关爱。
“‘走出校门,从此这些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这是直播后台一位网友的留言,我印象特别深刻。”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孙艳是满族人,也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之一,他深有感触地说,“当你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那一切就都值得了!”
画好“同心圆”讲出团结的味道
“奶奶,我也想您!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我非常友好,下次接您到溧阳来走走看看。”今年春节,溧阳的新市民积极响应号召“留溧过年”,清安小学很多孩子都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家乡亲人了。活动现场,三(2)班回族学生马丽雅从大屏幕上看到远在家乡的奶奶发来的视频非常感动,她告诉奶奶自己和父母在溧阳过得挺好的。
溧阳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地区,全市共有少数民族族种27个,4000余人。清安小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在全市居于前列。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举办“在溧阳过年挺好的”“播种希望、点亮成长”“在阳光下成长”等主题活动,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如何为新市民儿童提供第二课堂活动空间?溧城街道为清安小学新市民子女提供送课服务,共设少儿编程、葫芦丝、素描等8门课程,有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此外,还有爱心企业家投资30万元,为清安小学改造了图书馆,学校为其取名为“行远书苑”,寄托了对孩子们的期望。
“今天《水西百忆》走进清安小学,和孩子们一起分享80多年前发生在溧阳的英雄抗战故事,目的就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理想扎根孩子心中,让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江南铁军教育学院院长陶华美说。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活动在《爱我中华》歌声中落下帷幕,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铿锵的声音,表达内心炽热的爱国情怀。(韩一宁/文 史茵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