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溧阳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及产业转移调查
江苏省溧阳市位于长三角西南部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宁杭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长三角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及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2020年,溧阳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086.36亿元,位居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25位、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24位、未来投资潜力百家县(市)第5位,制造业产业发展总体较好,但受科技含量不高、创新动能不足困扰,面临转型升级或产业转移抉择,当前我国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并且“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同时全球产业分工也面临一定调整,尤其是后疫情时期各国可能重塑产业链和价值链,均会对国内、辖内产业转移和升级产生深远影响。
一、溧阳市制造业基本情况
溧阳市制造业产业发展总体较好,全辖有制造业企业4000多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400多家,逐步形成了以四大重点产业即智能电网、农牧与饲料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和动力电池产业为发展重点,传统产业包括机械、冶金、建材、纺织、轻工等产业为基础的制造业产业发展格局,全辖拥有50家工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4家、常州市级24家,为制造业企业发展提供后劲。2020年,全市规上制造业企业总产值1397.4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66%。
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是现阶段制造业企业摆脱低水平发展、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而不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一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制造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二是品牌质量水平不够高,缺乏国际上有影响力、大型的跨国公司和品牌企业;三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各地在产业布局上存在同质化竞争,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低端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高端制造长期被发达国家垄断。随着我国制造业企业低成本优势的迅速递减和国际竞争环境的恶化,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归和发展中国家低端制造分流的双向流失。
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以及对资源环境不友好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向绿色发展转型。
制造业由大变强,是实现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必然选择。据了解,近年来溧阳市制造业对产业转型升级已有部署,2019年至2024年间,溧阳市辖内确定5000万元以上的升级改造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422.9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136.14亿元。同时,部分制造业企业为拓展国际市场或为规避美国提高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已经部署或计划部署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案例
(一)产业转型升级案例
案例1:辖内江苏申特钢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焦化、烧结、球团、石灰、炼铁、炼钢、轧钢、制氧、发电、洗煤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2002年7月30注册成立,总资产100多亿元,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亿元,2014年发生债务危机,后基本处于停产状态,2020年5月其债权人中国建材申请破产重组,淘汰原螺纹钢产能,主营不锈钢产品,生产线全部到位后预计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案例2:辖内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是江苏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公司拥有9条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和3条年产200万吨的水泥粉磨生产线,集团年产水泥3000万吨,公司创建于1980年,注册资本10.28亿元。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安全事故,公司计划2021年至2022年投入32.8亿元,引进全电机器人智能控制原材料输送项目,项目建成后,形成年输送5000万吨的能力,对企业提质增效产生深远意义。同时,企业为响应绿色发展理念,拟在2年内投入15.2亿元新设溧阳市金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营工业废渣综合利用项目,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
产业转移案例
案例3:辖内江苏正昌粮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饲料装备及其工程为主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注册成立于2000年5月29日,注册资本1亿元,是国内饲料机械行业的领军型企业,先后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江苏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等荣誉。380多个产品先后通过了CE及GOST-R认证,公司十分重视科研发展,拥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粮食安全储贮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3个省级研发机构,科研实力位居同行业前茅。公司是行业内较早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随着国际销售的不断增长,为加强售后服务,并进一步促进产品在当地的营销推广,同时,为了规避进口国关税,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产品竞争力,企业2015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巴西巴拿那洲里提巴市设立分公司,主营饲料机械工程设备、粮食仓储设备、生物质能源设备等成套装备和零配件的生产、组装、销售和成套工程安装,相关售后及技术服务,进出口贸易。2020年企业又通过境外放款方式收购当地一家南美最大的饲料设备生产商,其生产规模、工业技术水平、客户群等资源均较优质,企业期望通过产业转移达到稳固并进一步开拓巴西以及整个南美市场的发展目标。
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中遇到的问题
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由于传统产业的技术、工艺、产品、市场成熟,虽然产品附加值不高,但是能够快速“变现”,企业决策者因害怕风险,不愿对不能马上见到“效果”的项目投入时间、精力和资金,日积月累,决策者思维固化,不愿轻易变化。
企业技术储备或者开发能力不足导致转型升级难以开展。当企业意识到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改变发展模式时,直接面对的问题是生产什么产品、需要什么设备、有无技术人员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如果没有技术储备和开发能力,容易导致企业刚刚萌生的转型“念头”马上被浇灭。
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制约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需求重点已经从一般的操作工转向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由于传统产业中多数企业并不在一二线城市,对于高素质人员吸引力较弱,人才的缺乏直接制约企业转型升级意愿。
对转移国营商环境不熟悉使企业不敢轻言“国际产业转移”。除大型跨国集团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国际市场、政治生态、法律法规、竞争环境、人文历史知之甚少,想转移但不敢转移的企业不在少数。
突发的新冠疫情阻止了企业“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虽然新冠疫情在国内已经得到较好控制,但放眼世界,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各项数据反复窜升,未见疫情防控曙光,未来预期不明朗。同时,在疫情下暴露出的西方国家不友好、法治环境脆弱的境况令持“国际产业转移”意愿的企业望而却步。
政策建议
政府搭台,通过改进制度安排、加强政策引导,为企业转型升级或者产业转移提供帮助。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引导,促进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加快创新、创业、创优,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二是发挥政府优势,搭建信息、技术、人才、资金服务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或者产业转移提供多方位支持。三是加强政府服务,以政府或产业协会的形式搜集、整理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信息,特别是对主要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人文环境加强梳理并提出应对策略,为企业转型升级或产业转移提供咨询和服务,帮助转移企业解决转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企校合作,加强科技研发力度,储备一批新型实用技术,供企业转型升级或者产业转移选用。因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独立研发能力,同时,我国大量的高校研发团队的成果又缺少走向市场的现实条件,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将高校储备的新型技术和研发成果汇集成库,在互联网上发布,供有意向的企业选用,通过加强企校合作,加强信息沟通,一方面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帮助高校转化科研成果,达到双赢局面。
引培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或者产业转移服务。中小城市中的中小企业要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通过“引进+培养”的方式培育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对急需的、不易培养的国际贸易和技术人才可以通过优渥条件直接引进,对重要的管理人才则通过长期实践、慢慢锻炼来培养。
金融发力,充分发挥金融优势、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转型升级或者产业转移提供资金支持和各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除资金优势外,一般还具有专门人才和广泛了解技术信息的优势,特别是大型国有银行除了能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外,普遍都具备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专门人才,且了解市场信息和技术趋势,能够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提供多方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