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消委会成员单位、各村(社区)、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冬春季节火灾防范工作,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全街道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现将《溧城街道2022年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溧阳市溧城街道办事处
2022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溧城街道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方案
冬春季节传统节日、大型群众性活动集中,用火用电量大, 历来是火灾多发高发期。当前,受重大活动后放松期、年底业绩冲刺期、传统事故多发期“三期碰头”叠加影响,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消防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11·21”河南安阳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火灾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压紧压实消防安全责任,细化实化火灾防范措施,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现制定今冬明春火灾防控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防住重特大、盯住小而险、紧跟新情况、消除空白点”的工作思路,围绕全国、全省、全市两会、国家公祭仪式等重大活动和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点,聚焦重点领域、重要场所和薄弱区域,分类施策,精准防范,综合治理,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压降一般火灾事故,有效遏制较大火灾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积极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坚决防止高风险场所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1.持续开展消防安全“除患治违”专项行动。溧城街道各辖区派出所和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继续按照《全市消防安全“除患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溧消委﹝2022﹞11号)要求,深刻吸取“11·21”安阳凯信达厂房等火灾事故教训,聚焦“口袋式”工厂、“厂中厂”“三合一”、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整治重点,既要紧盯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又要聚焦纺织、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精准纳入“危污乱散低”专项行动,紧盯九类违法行为、四类突出风险,持续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除患治违”专项行动。
2.推进商场市场和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按照
市安委办、消委办《关于印发商场市场和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溧安办〔2022〕62号)既定部署,街道各辖区派出所和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对照10类重点整治情形和5项整治措施,全面排查整治商场市场和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问题,建立台账、列出清单、逐项整改。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严格依法处理,实行闭环管理。要结合街道实际情况,重点督促江南春市场、苏浙皖边界市场、平陵广场、上河城等老旧商市场和吾悦广场、万达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对尚未完成达标建设任务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联合开展达标验收评定工作,对未实现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建设任务的, 持续跟进督办指导,直至达标。
3.推进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风险专项整治。按照市消委办《常州市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常消委办﹝2022﹞36号)、溧阳市消委办《高层建筑重大火灾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溧消委办﹝2022﹞17号)既定部署,街道各辖区派出所和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根据职责分工,针对燕山大厦等老旧高层商住混合体、老旧高层住宅,万豪酒店等超高层建筑、高层公共建筑、高层工业建筑等5类重点对象,对照10条共性、17条个性突出风险,分行业、分地区组织开展高层建筑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责任“两个清单”,挂账整改、照单销号。督促高层建筑管理(使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江苏省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积极运用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建筑消防设施联网监测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强化日常消防管理。
4.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结合实际情况,街道各辖区派出所和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开展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文博单位、宗教活动场所、学校、幼儿园及校外培训机构、医疗场所、养老院、地下人员密集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检查,特别是乡村重点整治违规用火用电用气用油、占堵疏散通道、停用消防设施以及员工消防意识淡薄等隐患问题,提高火灾防控能力。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认真宣贯即将出台的江苏省地方标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范》,有效提升单位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水平。
5.强化石油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街道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按照相关要求组织对前期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安全专项检查督导发现的隐患问题开展“回头看”,督促企业针对冬春季特点制定严密安全防范措施,加强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消防装备设施配备和企业消防力量建设,提升消防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二)全力防止敏感场所发生有影响火灾事故。
1. 强化涉疫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结合街道疫情防控实际,街道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对定点医院、集中隔离点、疫苗接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仓库等涉疫重点场所开展专项检查,重点纠治电器使用、供氧供气、易燃易爆危险品等方面突出问题,严格电源火源管理,及时清理可燃物品。明确涉疫场所安全管理职责,对因防疫需要临时关闭的安全出口,签订消防安全承诺书,明确专人看守,确保紧急情况下安全顺利疏散,坚决杜绝出现火情发生时人员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受阻的情形。
2. 深化文博单位、宗教场所消防安全检查。组织对街道内各宗教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回头看”, 重点整治用火用电用气用油、施工改造、违章搭建、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值班值守等方面风险隐患。指导单位对照文物建筑和博物馆火灾风险指南及检查指引,加强火灾隐患自查自改, 结合文物修缮、设施改造同步更新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电气火灾监控等技防设备。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提醒、培训警示和应急演练,建立健全评估预警、定期会商、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
3. 防范新业态新领域消防风险。对照《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苏文广旅发〔2022〕96号)要求,深化“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火灾风险隐患排查,结合街道实际情况提升民宿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严查用火用电、易燃可燃装修装饰、防火分隔、安全疏散、应急通讯等方面突出问题,强化源头管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室内冰雪活动场所检查,对违规使用聚氨酯保温材料、违规敷设电气线路的,坚决予以拆除、更换,严防“带险运营”。对电化学储能电站和风电项目,组织能源、电力、应急管理以及消防救援等相关部门进行检查评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依法予以停用、搬离。针对大型物流仓储、电子洁净厂房风险特点,重点排查整治违规混存货物、违规用火动焊、违规装卸操作、违规占用通道、违规留宿人员等突出问题,科学设置防火分区,强化消防用水保障措施,确保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及时有效处置险情。
(三)有效预防和减少小单位小场所亡人火灾事故。
1.加强检查整治。街道各辖区派出所和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持续开展群租房消防安全管理“清患安居”行动,按照职责加强沿街店铺燃气安全监管。加强群防群治,对经营性自建房、群租房、“三合一”等小单位小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检查。督促“九小场所”逐一配备专兼职消防安全员,组织进行登记造册、教育培训并落实标识管理。
2.落实基层监管。贯彻落实全国基层消防力量建设会议精神,全面加强街道消防监管机构建设,明确专职人员承担消防管理工作。深入推进街道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实体化运行,协调各方共同加强本地区消防工作。将消防安全纳入本地网格化工作机制,明确网格员消防工作职责清单和具体任务,深入应用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消防管理模块。
3.强化宣传教育。深刻吸取今年年初 4起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小火亡人火灾事故教训,推进消防宣传“五进”,特别是结合季节特点加强农村地区的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宣传。持续开展“消防公益说”“全民学消防”等消防宣传主题活动。针对冬春季节火灾特点,组织全员消防疏散演练,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广泛发动基层网格员、消防志愿者等公众力量,大力宣传“九小场所”专兼职消防安全员“五会六必须”以及消防安 全“七严禁”工作要求,加强电动自行车、电气取暖、燃气安全等靶向宣传。组织新闻媒体曝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公布当地典型火灾事故案例,以案释法、以案警示。利用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开设冬春火灾防控专栏,以网络直播、短视频、扫“消防安全码”等形式,引导公众关注消防安全、学习识别火灾风险、自改消防隐患和科学逃生自救知识。
(四)紧盯重点环节消防安全风险管控。
1.持续深化畅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治理。聚焦建筑内、外消防安全“生命通道”,持续深化专项治理,确保人员安全疏散逃生、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紧盯餐饮、住宿、医疗、养老等经营性场所外窗安装防盗网和广告牌匾等影响疏散逃生的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坚决予以清理拆除。依法查处大型商业综合体、“密室逃脱”等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通道被堵塞占用、安全出口被封堵锁闭等违法行为。联合公安、住建、消防救援等部门开展集中治理高层建筑、老旧小区消防车通道被私家车停放占用、设置障碍物等行为,实施综合监管,同时进一步加强“大脸盆”式“消防电子告知单”的运用,确保消防车通道畅通。
2.严格电源火源管理和易燃可燃物品清理。街道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重点关注使用燃煤、燃气和电热等方式取暖,以及农村秋后烧荒、建筑施工工地不安全用火等风险,靶向纠治私拉乱接电器线路、违规使用醇基燃料和燃气灶具、油烟管道清洗不及时不彻底、违规动火动焊等问题,降低起火风险。持续整治人员密集场所违规使用塑料仿真绿植等易燃装饰、夹芯彩钢板房违规住人、冷库违章喷涂保温材料等隐患问题,依法采取查封、关停等强制措施。深入开展高层建筑外墙易燃可燃保温材料专项治理,采取设立安全警示牌、修复破损保温层等措施,严防被引燃。督促指导管理单位加强老旧小区、城镇化集中安置区域等集中居住区域安全管理,组织清理公共区域易燃可燃物品,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严禁进楼入室充电。发动群众开展“三清三关”(清理楼道、阳台、厨房可燃杂物,离人关闭电源、火源、气源),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发生。
3.做实做强社会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做实做强社会单位微型消防站。继续全面推进社会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其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全部建立微型消防站。单位微型消防站要做到平时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工作,发生火灾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一是建立完善微型消防站防火巡查制度,明确火灾隐患登记、报告、督办、整改、复查等程序,安排队员分班次开展防火巡查,每班次在岗人员不少于2人,保证24小时值班。二是组织微型消防站队员熟悉消防设施器材、安全疏散路线,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消防器材。三是微型消防站队员积极向员工宣传普及消防常识、提示岗位火灾危险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4. 深化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街道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强化电动自行车生产、流通、改装、停放、充电以及电池强制报废、回收利用等全流程监管, 集中查处不按标准或降低标准生产、私自改拆装、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行为。各村(居)民委员会、建设管理单位以及重点快递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集中清查,贯彻执行地方标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技术规范》。
(五)全力做好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准备。
1.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街道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结合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事故特点,建立完善恶劣天气预警和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强化会商研判,更新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及时掌握气候变化和灾情信息,提前发布预警提示。
2.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加快各村、社区微型消防站物资配备、灭火药剂、生活保障物资的储备,提前做好人员防寒、装备防冻、车辆防滑措施;各村、社区单位开展自查及时发现消除问题隐患,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和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做好火源管控和灭火力量联合演练,确保森林消防安全。
(六)统筹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点消防安全工作。
1.压实重大活动消防安保责任。全国、全省、全市两会、国家公祭仪式等重大活动期间,要提高火灾防范等级,严格落实安保措施。活动举办地采取特殊火灾防控举措加强关键环节防 范,对涉会场所实施全面消防检查,对重点部位明确专人严看硬守。
2.严密重要节点安全防范措施。圣诞、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前,通过城市大屏、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宣传栏等载体发布消防公益广告,推动移动通信运营商发送消防提示短信,组织发动节庆活动场所开展消防安全风险隐患自查自改。节日期间,采取集中检查、联合检查、交叉互查、错时检查等方式,紧盯烟花爆竹燃放、临时设施搭建、祭祀祈福、游乐出行等环节, 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合理安排执勤力量,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场所和重点区域的现场执勤,必要时前置备勤力量,实施现场监护。
三、时间步骤
(一)部署发动(2022年12月8日前)。街道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采取印发方案、召开会议等方式,广泛动员部署。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加强条线发动。
(二)组织实施(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全国两会闭幕)。街道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对照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定期研判调度,加强检查督导,从严从细从实抓好责任措施落实。
(三)总结验收(2023年全国两会闭幕至3月底)。街道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认真总结工作,固化经验做法,健全完善消防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街道消委会和相关职能及行业部门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层层抓好冬春火灾防控工作组织实施。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实施综合治理。街道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专题研判一次本地消防安全形势,找出最不放心的区域、最薄弱的环节和最突出的问题,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开展精准化治理,实施重大火灾隐患集中攻坚。强化行业监管责任,组织开展行业系统安全大排查,跟踪督促整改隐患。发挥各级消委会综合协调作用,健全完善部门会商研判、信息共享、联合检查、移交查办等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三)严格监管执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突出精准执法, 对高风险领域和单位场所要实施重点抽查。紧盯单位主要负责人,核查落实消防安全法定职责情况。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用足用好查处、坚决督促整改,防止遗患成灾;对涉嫌犯罪的,推动行刑衔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屡罚不改、屡禁不止的,纳入消防安全严重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
街道消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各村社区冬春火灾防控工作动员部署及推进情况, 请于 12月20日前报送至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3月20日前报送工作总结。联系人:洑康敏,联系电话:87963312,电子邮箱:28072103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