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疫情防控“抓重点”。高标准应对南京、扬州、常州等新冠肺炎疫情,确保本地“零”感染。完善全员核酸检测方案,开展2次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并参与常州市流调消毒转运隔离应急处置演练活动,均圆满完成任务。开放18个新冠疫苗接种门诊(妇幼保健院和17家乡镇卫生院)、一个奥体集中接种点和多个流动接种点。
(二)基础设施“补短板”。扎实推进医疗基础设施升级建设,戴埠、天目湖、马垫和新昌4家乡镇卫生院以及全市范围内的26家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建设。埭头、上兴上沛、竹箦前马、别桥后周4家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均已申请到第一批债券资金支持,年内均已开工建设。社渚、别桥和竹箦3家卫生院改扩建以及全市范围27家村卫生室新建的打包项目立项申请已获批复,项目已入国家重大项目库。
(三)院府合作“扬长项”。2021年1-10月份,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和省中医院溧阳分院门急诊量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7.42%、45.7%,业务收入量分别增长15.47%、29.38%,四级手术量分别增长12.6%、42.6%。省中医院溧阳分院中草药使用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8.11%。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普外科成功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骨科、泌尿外科、检验科、影像科建成常州市临床重点专科;省中医院溧阳分院外科、眼科、肺病科、儿科通过常州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期评审。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建立省人民医院放疗中心溧阳分中心、溧阳市放射治疗中心。
(四)基本公卫“促公平”。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88元,有序落实新划入项目经费保障。制定《溧阳市老年人健康体检服务实施方案》,优化整合老年人健康体检服务,同步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及65岁以下企退人员体检,将于12月底前完成体检任务。截止目前,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为92.57%,孕产妇健康管理率为91.1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60.43%,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为67.01%。
(五)特色发展“强基层”。别桥镇卫生院消化内科、上兴镇卫生院慢病科、天目湖镇卫生院中医科创成常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社渚镇中心卫生院普外科创成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出台《关于做好溧阳市2021年“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工作的通知》,戴埠、南渡、社渚、竹箦、溧城、上兴6家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9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基本标准,基本标准达标率高达88%。
(六)生命保障“全覆盖”。在全市村卫生室、学校、车站、高铁站、大型酒店、国防园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100台。编制《溧阳市AED培训安装手册》,对AED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使用人员、公众普及者及安装单位相关人员共计1100人组织开展培训。
二、2022年工作思路
(一)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埭头、上兴上沛、竹箦前马、别桥后周4家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用。申请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社渚、别桥和竹箦3家卫生院改扩建以及全市范围27家村卫生室新建的打包项目的建设,争取年内开工并完成一半建设进度。
(二)坚持强化医院等级建设。持续发挥政府作为搭台人、推动人、监督人的作用以及医疗机构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两家溧阳分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尽快将省中医院溧阳分院建成三级医院,推动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科研教学中心建设取得进展。继续通过合作推动一批乡镇卫生院提档升级为二级医院,尽快将社渚、竹箦、溧城3家卫生院建成二级医院,提升医院综合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储备。启动《溧阳市“医学英才”“医学新锐”培养实施方案》。建立机关和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干部集训制度。确定省农村订单学生长期培养思路,尽最大努力争取名额,适时启动本土贫困或优秀学子定向培养计划。充分发挥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政策优势,重点为市级医院抓好医学团队引进。面向全国尤其是本土市级医院,每年为乡镇卫生院返聘一批“首席专家”,做好传帮带。
(四)完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形成以一个指挥调度中心,两家医院(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省中医院溧阳分院)为主要中坚力量,六个急救分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更新120指挥调度中心装修装饰及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标准化院前急救分站;建设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省中医院溧阳分院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进一步完善院前院内急救信息通道,完成院前院内急救信息衔接平台Ⅱ期建设,彻底打通急救病人院内的绿色通道。
(五)全面推进慢病中心建设。依托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建设代谢中心项目,通过物联网平台,建立区域中心(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及下属若干个乡镇卫生院(戴埠镇、南渡镇、天目湖镇、平桥、社渚镇、竹箦镇、别桥镇、埭头镇、上黄镇、溧城镇、昆仑、马垫卫生院)构成的“(1+X)模式”,形成“代谢性疾病标准化”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院内院外慢病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