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为“十四五”发展夯实基础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科学研判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市工作中职能定位,找准发展坐标,主动作为,走在前列。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切实扛起三大光荣使命中勇挑重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要求,担当挺在前,苦干为发展,奋力谱写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扎实推进市场监管服务中奋发有为。始终坚持从问题出发、从实处着力,依靠市监人,办好市监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务实践行全市发展战略中干事创业。坚持将全市“文旅融合巩固突破”发展战略贯穿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全领域,放眼大趋势,实干成大事,在助力溧阳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中贡献力量。
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围绕“文旅融合巩固突破年”工作主题,突出“崇质尚品、强企惠民”市场监管核心,稳中求进,高效创新,以市场监管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深入固本筑基,在打造担当有为崇质尚品监管内核上谋划新篇章。坚持打牢基础、守好底线,在加强党的建设和安全稳定中体现市监担当。一是巩固政治建设核心阵地。结合“五个百”“我为群众办实事”“‘两在两同’建新功”等活动,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党建品牌建设,依托全市红色教育资源,加强观摩交流、学习借鉴,构建“党建+市场监管、精神文明、人才队伍、为民服务”工作格局。深入开展“三效三提”作风建设行动,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注重抓早抓小,守牢红线底线,打造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市监执法铁军。二是加强民生幸福风险管控。规范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管理运行,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主体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全市260多家“一老一小”食堂、大型以上餐饮单位监管力度,持续完善食源性疾病应急管理。开展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校园安全守护、农村食品安全等专项执法检查,餐饮单位实施“阳光餐饮”数量达2500家,学校和养老机构食堂“阳光餐饮”实施率达100%。开展疫苗使用专项检查,加强执业药师“挂证”、中药饮片等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医疗器械分级监管。三是提升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深入开展“两化融合”,实现全市50台(套)以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全覆盖。推进特种设备专委会“扩军”,将市公安局、城管局等6部门纳进成员单位。开展燃气管道检验整改,实现“应检尽检”。联合整治“三区”外叉车,完成4100台起重机械“双限位”装置加装、1200台电梯鼓式制动器隐患排查治理。深耕电梯智慧监管体系建设,为人员密集场所电梯、使用时间超过15年和事故多发的老旧电梯加装关人报警智能终端,实现电梯关人自动报警、运行状态实时监控。
二、深化改革创新,在构建充满活力强企惠民营商环境上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交出高质量攻坚“答卷”。一是构建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健全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落实30个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计划实施21次联合检查。开展信用风险评价和分类管理,推动涉企信息归集,构建不同信用类别企业联动监管、联合惩戒的工作机制。抓早抓实2021年年报公示,落实《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等监管新规,做好“黑名单”和行政处罚信用修复,研究探索僵尸主体退出机制。二是集聚知识产权强市新动能。以全市创新创业和研发型高企为重点,开展知识产权大走访,经常性送政策、送专家上门,实现“一企一策”服务。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和商标扫零”工程,力争实现18家高企发明专利“清零”和商标“扫零”。因地制宜开展地理标志品牌培育,结合溧阳独特资源、环境和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培育1-2个地理标志,指导社渚青虾做大做强地理标志品牌,助推全市乡村振兴。三是抢占质量标准品牌新赛道。推进质量强市工程,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积极组织华鹏变压器等企业参评省长、市长质量奖,辅导10家工业企业申报质量信用AAA、AA评级,培育5家“江苏精品”企业。积极组织天目湖旅游公司、华鹏智能仪表等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对2021年立项的5个省地方标准项目和在建的2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加强督促、指导和服务,确保通过评估、考核和验收。
三、深度提质增效,在维护风清气正公平开放市场秩序上展现新作为。立足深化社会综合治理成效,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一是推动竞争监管落地见效。持续推进公平竞争审查,消除阻碍发展的政策壁垒。强化涉企收费检查,严格执行减免费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全面履行价监、网监和市场管理职责,围绕水电气暖、物业费、停车费等民生热点,加强乱收费和价格欺诈等清理整治。鼓励行业组织建立健全自律公约和道德准则,依法规范竞争,实现市场监管协同共治。二是深化综合执法多元集成。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形成部分行政执法权限下放镇区(街道)后新型执法模式。深化与公安等部门执法协作,推进“长江禁渔”、扫黑除恶等专项整治常态化,常抓不懈“乱象治理”,树立综合执法权威。吸收成熟先进经验,探索实施简易处罚,提高案件办理效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持跟班学习常态化、执法培训实战化,实现基层办案能力和案件质量跃升。三是创建放心消费示范模板。健全完善“一地六县”区域一体化满意消费工作机制,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增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培育无理由退货线下实体店200家,设立先行赔付保证金30万,发挥好12315投诉举报平台和12345政府热线“连心桥”作用,及时、合理、高效处置各类投诉举报。推进ODR企业运行工作,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活动,组织“市场监管大讲堂”知识讲座,引导商家诚信规范经营,消费者理性消费,共筑诚信、文明、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