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21年,溧阳市工信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常州市工信局决策部署,深入践行“生态品质巩固提升年”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为抓手,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市工业经济呈高速增长态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2021年重点工作及亮点
(一)主要指标势头强劲。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1%;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5%;工业入库税收增长30.9%,纳税超亿元工业企业10家,金峰集团、江苏时代纳税超10亿元。
(二)产业集群提质增效。聚焦“2+2+X”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加强政策集成、创新推进举措,着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四大重点产业产值增长62.5%,高于规上工业产值31.4个百分点。其中,动力电池产业产值增长134.5%,销售增长162.6%,入库税收增长336.3%,出货量占全省50%以上,主导地位日益凸显。
(三)发展动能愈加澎湃。坚持“项目为王”,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江苏时代(四期)、时代上汽(二期)、赛得利纤维、德龙精品不锈钢等一批百亿级项目持续推进,全年工业投入同比增长25.7%。
(四)企业培育成效凸显。出台《关于实施工业经济跃升行动的若干政策》,聚焦优质潜力企业,综合施策、精准培育,促进企业快速做精做大做强。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家,全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2家。
(五)创新活力不断激发。成功举办全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首发仪式和第六届天目湖创新设计大赛。全年新增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省企业技术中心4家;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企业的装备产品被认定为2021年度常州市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
(六)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聚焦“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超额完成常州下达的单位GDP能耗降幅年度目标任务。全年新增省级“绿色工厂”2家。
(七)“智改数转”加速赋能。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和智能制造转型,完善“智改数转”培育工作模式。全年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5家;四星级上云企业16家。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全年突破2.2亿个,解析量突破1亿次。二级节点的标识创新应用接入企业超1000家,成为全省首个接入企业超千家的县级综合型二级节点。
二、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溧阳市工信局将围绕常州“532”发展战略,深入落实溧阳市委市政府和常州市工信局决策部署,以“规模工业经济跃升年”作为部门全年工作主题,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顶天立地”,夯实工业经济支撑。一是服务保障重大项目。紧盯德龙高端不锈钢、时代上汽二期、赛得利纤维、利华纺织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各项前期工作。二是落实项目全链管理措施,加大要素保障的调控力度,加强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和服务。三是紧扣溧阳市“文旅融合巩固突破年”工作主题,围绕德龙高端不锈钢、嘉士伯啤酒、上汽大通等企业,探索培育景区级工业旅游企业。
(二)围绕“铺天盖地”,推动规下企业跃升。实施“小升规”企业精准培育,按照规下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出台溧阳市工业企业重点培育名录库,根据实际需求,用足用好各类政策,制定个性化政策套餐,扶持规下企业升规。
(三)围绕“强筋壮骨”,提升企业发展能级。一是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链主”型企业的培育,精准施策,依托“溧企通”信息服务平台,强化政策集成,提高政策供给效率,使政策快速直达企业。二是推动企业“智改数转”,开展智能制造深度诊断活动,依托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平台,以构建数据链打通供应链和产业链。三是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搭建工业能源互联网平台,帮助企业提高能耗的实时监测水平,在保障有序安全用电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
(四)围绕“四个争创”,打造工信特色亮点。一是加强与国家工信部、省工信厅的沟通协调,确保高新区新能源电力装备产业创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二是争创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对标对点、查漏补差,进一步明确目标、提升站位、创新思路,提高工信各项工作水平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厘清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推动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三是力争将我市动力电池产业链打造成省级卓越产业链,为我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动力电池和绿色储能千亿级产业集群打下基础。四是鉴于我市2021年工信工作亮点较多,明年在常州市工信局关心支持下,我们积极争取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省政府督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