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八五”普法的关键一年,市工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建设法治政府目标,认真组织、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制定计划、狠抓落实,促进工信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法治建设情况
(一)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大力助企纾困。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6次,形成《送服务、解难题、传政策、办实事》大走访调研文章一篇,协调解决企业困难400余件。全年组织“溧工益”服务支队开展企业服务政策宣传5次以上,印发惠企政策汇编1000余册。对全市301家机关事业单位、镇(区、街道)及相关融资平台进行了两轮清欠排查,及时解决排查中发现的问题。今年以来,帮助企业累计向上争取资金超13101万元。二是加强政务公开。落实政务公开考核各项要求,充分运用微信小程序、政企通、网站、电子滚动屏、广告机等方式发布公开各类信息600余条,在线直播1场,在线访谈1期,方便群众获取相关信息。疫情防控期间,发布各类工业企业优惠政策、信息,全方位助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二)防范化解风险。一是统筹疫情防控与工业经济发展,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企业工作组职责,组织全局干部职工下沉企业一线,及时将最新的防疫政策传递给工业企业,靠前指导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开辟进溧货车核酸检测绿色通道,常态化管理货运车辆城东消杀点,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货物、人员、车辆进出问题。累计督查服务企业600余家次。二是创新治理方式,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联合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共同起草《溧阳市“十四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三是充分发挥“溧工益”志愿者队伍作用,加强日常网格化巡查走访排查工作。及时受理解决12345公共服务热线反映的矛盾纠纷34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四是做好各项信访维稳工作,完善局信访接待工作制度。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充分发挥各留守中心作用,早发现、早处置,注重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高度关注退伍志愿兵群体,及时掌握动向,主动沟通,落实政策待遇。全年未发生赴省进京和群体访事件。
(三)严格依法行政。一是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年初编制局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清单,经局党委审议通过后及时公开,建立重大项目专家评审库,对重大行政决策开展论证。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评估。二是进一步规范党委议事和决策程序,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结合工作实际,研究修订党委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按照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原则,详细明确了重大决策事项范围、行政决策程序及监督管理要求,对重要规划、政策、项目资金安排以及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坚持先调查研究后集体讨论决定,为我局推行重大行政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局党委会每年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完善权责清晰、运转顺畅、保障有力、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三是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着力做好梯度培育,全面提升企业能级,全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60家。
(四)规范执法活动。一是继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全面推进“首问负责制”、“不见面审批”和“一件事”改革,优化服务效能。二是推进工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规范建设,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按照“两法衔接”相关制度开展工作。按照国家、省、市“互联网+监管”的要求,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双随机”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切实做好节能监察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及时做好双公示信息上报工作。三是大力宣传贯彻《行政处罚法》,严格落实行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情况。四是严格规范执法证件管理,根据要求更换证件。
(五)加强学法普法。通过集中学习(党委中心组学习)、学法考试平台学习、“工信讲坛”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切实加强本单位干部职工法治教育学习,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切实提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组织全局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法律知识考试。积极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参加“江苏省第五届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律活动”、“迎新春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参与率达100%。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情况
(一)提高思想认识。局主要负责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学法用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将法治机关建设列入局年度工作计划,同部署、同考核。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较好完成全年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二)主动学法用法。加强系统内普法,将学法用法与理论学习、“工信讲坛”、学习强国平台相结合。通过集中学习(党委中心组学习)、学法考试平台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切实加强本单位干部职工法治教育学习,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切实提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坚持执法与普法融合,将普法宣传贯穿到执法过程中,推进普法与行业治理紧密融合、互相促进。持续深化“法企同行——送法送政策进企业进园区”活动,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树立诚信守法意识,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
(三)全面依法履职。一是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常年聘请平凌律师事务所吴富春律师为我局法律顾问。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核。促进依法治企。加强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新增全省履行社会责任示范企业7家。三是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稳投资、快转型,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6月,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8月,成功入围全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地区。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常州保持领先地位,全年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工业技术中心3家。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家,实现“量”的猛进。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送法进企业活动开展的还不够深入;二是执法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涉企政策法规查询还不够便捷。
四、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主要安排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大力推行信用承诺制审批模式,提升首问负责、“一件事”改革、不见面审批。
2.创优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强市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清理、废除涉及本局职能范围的妨碍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3.依法防控重大风险。依法做好“困境企业出清”、危污乱散低企业出清和化工企业关闭提出工作,做好风险评估,防范化解风险。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4.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落实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落实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认真清理规范性文件,及时更新、公布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三)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5.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开展重大行政决策。
6.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讨论、决定重大行政事项之前,注重听取法律顾问意见。起草、论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送审稿,邀请法律顾问参加。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积极作用。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7.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落实制度要求,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常态化抓好督促落实。
8.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执法水平。
(五)强化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
9.全面深化政务公开。加大重大项目和重要资金申报的公开力度,强化社会监督。
10.依法落实重大决策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及时研究处理人大、政协提出的意见建议。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按规定出庭应诉制度,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11.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落实信访首问负责制和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信访法治宣传,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
12.创新治理模式,变上访为下访,发挥局留守中心和“溧工益”志愿服务者作用定期排查,主动沟通,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七)保障法治政府建设
13.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召开局党委会研究部署法治建工作。
14.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创新法治建设工作新做法、新亮点、新经验,以创促进全面提升法治建设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