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市各部委办局、直属企事业单位:
《中共溧阳市委溧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溧委发〔2020〕30号)(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印发,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单位,下同)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市财政局就如何加强部门内部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请各部门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一、切实增强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职责
《意见》明确,各部门是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负责。当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如: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意识仍然存在;预算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财经生态有待进一步优化;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一些领域财政资金低效无效、闲置沉淀、损失浪费的问题较为突出等。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上来,把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促进各部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要以绩效为导向,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落实工作责任制,增强内部控制,形成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格局,确保《意见》中相关任务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二、科学设置部门内部预算绩效管理组织架构
预算工作是部门“三重一大”的重要内容,健全的组织架构是强化部门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根本保障。各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决策、管理、执行、监督体系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内部协作,落实督促指导职责,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延伸至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决策机构应由部门领导班子及相关归口职能部门(财务、人事、资产管理等机构)负责人组成,负责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重大事项的决策;管理职责由归口职能部门按其职责分工分别负责,一般由主管财务的机构牵头组织实施;各资金使用单位是预算责任单元,具体负责其预算和绩效目标编制、执行、自评等具体工作;应明确内部预算管理监督考核职能承担机构,负责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职责落实情况的监督考评工作。
三、逐步完善部门内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
各部门应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匹配性等原则,建立健全内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规范预算决策、编制、审核、执行、监督、决算、评价分析及结果应用等内部管理流程。应建立重大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对新出台政策、项目的立项必要性、方案可行性、目标合理性、投入经济性、筹资合规性及执行风险加强评估论证,评估结果作为政策项目申报立项的重要依据。完善预算编制审核机制,按照“谁申请、谁编制”和“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将预算和绩效目标编制、执行任务落实到各预算责任单元,加强部门内部评审,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完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健全信息采集机制,及时分析工作进展、资金使用、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监控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纠正。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按照“谁使用、谁评价”原则,预算执行完毕,预算责任单元应当对照事先确定的绩效目标全面开展自评价,部门加强对重点政策项目的评价。完善结果应用机制,根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果,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加强管理、完善政策,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依法依规推进绩效信息公开,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
四、有效夯实部门内部预算绩效管理基础支撑
各部门要根据相关规定,健全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等相关制度建设,依法依规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党委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和部门职责,科学规划部门及相关行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合理制订年度实施计划,分解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加强项目库管理,通过科学方法和严谨程序建立本部门项目储备,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构建本行业、本领域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推进部门工作标准化建设,增强系统内部工作指导。推进部门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部门业务、预算、资产等信息互联互通,加强信息数据整合利用。
五、切实加强部门内部预算绩效管理能力建设
各部门要积极宣传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政策业务知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绩效意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队伍建设,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岗位职责,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和管理水平,使之与工作岗位要求的资格能力相适应。将业务管理与预算绩效管理充分融合,实现业务与预算同谋划、同执行、同监控、同评价,切实打牢人人懂预算、会管理、讲绩效的工作基础。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部门内部考核内容,充分调动各单位履职尽责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溧阳市财政局
2021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