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市水利局
2022年12月26日
去冬以来,市水利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思想凝聚奋进力量,用新作为展现责任担当,防汛抗旱、工程建设、行业管理等各项工作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水利要素在贯彻“532”发展战略及打造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
一、2022年工作亮点
(一)全力以赴保民生,抗旱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今年汛期,溧阳累计面平均降雨量348.7mm,较历史同期偏少52%。梅雨期降水更是明显偏少,且分布极其不均,全市累计面平均梅雨量53.9毫米,较常年(264.7毫米)偏少80%。同时,高温日数达54天(2013年历史最长47天),较历年平均高温日数(21天)偏多33天,其中大于37℃的有35天(含大于40℃的有7天),极端最高气温为41.2℃(8月15日)。对此,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在市防指的科学指挥下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工作,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472万元,抗旱救灾1.76万人次,疏浚河道173公里,投入机械157台套,抗旱设备1621台套。作为全市重要水源地的沙河、大溪两大水库抗旱效益尤为显著:沙河水库一级提水泵站向东干渠提水97万方,中干渠架机提水224万方,西干渠架机提水88万方,共节约水库水600万方;大溪水库石街提水站向东干渠提水256万方,西干渠架机提水316万方,望婆桥提水站提水180万方,共节约水库水752万方。根据气象预测及秋冬季节多年平均降雨情况,应急启动总投约2000万元的沙河水库补水入库工程建设已正式投运,目前已具备运行能力。同时,制定了溧阳市节水补水保供方案(含相关子方案)、抗旱工作思路与相关要求等,为全力保障全市用水安全做好了准备。
(二)项目为王抓发展,兴水惠民绘就振兴新画卷。截至12月下旬,我市水利水务基础设施总投资超8亿元,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了贡献,惠民面大、带动力强的优势也充分显现。防汛体系愈加完善:新昌河枢纽已完工验收,并在汛期发挥了应有的工程效益;作为我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建设强度均位居第一的单体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北河治理工程,目前总形象进度87%,完成投资约4.3亿元,年内可基本完工,区域防洪标准将提高至50年一遇,排涝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可有效保护12.4万亩圩区,19.4万群众。水务项目稳促转型:总投2500万元的曹山未来城供水增压站已完成主体施工,准备通电调试。总投3.6亿元的城镇供排水提质增效转供水改造工程开工346个村,开工率96%,累计完成二级管网136公里,三级管网1050公里,计划12月底完成;南渡水厂3万吨/日改扩建工程土建形象进度90%,准备进行设备调试;城区23处二次供水泵房改造预计12月底完工后,移交溧阳水务统一运维;智慧水务系统正在进行部分站点设备安装,预计明年3月完成;总投9040万元的南渡取水和再生水厂取水泵站已通水运行;再生水厂已通水试运行。总投4700万元的城区河道水环境治理5条河道清淤已完成,控源截污工程已进场实施。总投2.5亿元的规划发展村生活污水提质增效107个村正在强力推进,年内可完工。总投2.8亿元的花园污水处理厂改扩建12月底前完成试桩检测和施工许可证办理等工作后全面开工,力争2023年基本完成主体部分,并进行设备安装。此外,我局正督促溧阳水务集团加快推进中心水厂大溪取水泵房迁建和中心水厂清水池扩建等工程。移民项目优质高效:今年共分两批实施移民项目19个,总投约7700万元。第一批12个项目(含结转结余1个)已全面完工;第二批7个项目(含结转结余1个)正全面推进,均达序时进度。9月中旬,我市移民工作得到来溧绩效现场复核的部、省、常州三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农水项目全面推进:完成5座5万方以上塘坝除险加固;国家水土流失重点工程圩庄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和常州、市本级农水项目全面完工。此外,深入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天目湖水质持续稳定向好。
(三)强化监管促转型,坚持不懈打好护水持久战。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总纲领,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完成36条幸福河湖创建、336个小微水体整治,建成2条“五好河道”,其中:5条幸福河湖评定为常州市示范幸福河湖、3个小微水体评定为常州市幸福小微水体示范片区(村、社区),“清四乱”累计清理乱垦乱种13余万平方,清理岸坡垃圾等堆积物1000余吨,清理“三无”船舶及沉船40余艘。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和节约用水工作联席制度为抓手,完成33家取水工程规范化建设、2个开发区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创成31个节水目标(载体),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36.44立方米/万元(按统计局提供指标预测),较2020年下降12%;按照省市助企纾困要求,减征水资源费约42万元,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深化水库管理“溧阳模式”,大溪水库以961高分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评价,系全省首家;沙河、塘马等21座水库白蚁达控复查完成验收,塘马水库已通过江苏省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一级工程创建市级初验,完成王母坝、双百岕等11座小型水库江苏省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二级工程创建。强化重点工程、重点河道、重点领域水事违法行为的集中整治,查处水事违法案件54起,其中立案2起(擅自开启消防栓和不在指定的消防栓取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更加多样,完成天目湖和南渡片区的灌溉设施维修改造。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2022年度水土保持示范县创建已经水利部网站公示。2023年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准备工作扎实开展,力争高分通过。
二、面临的形势及相关困难
(一)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防汛工程体系方面:作为境内主要引排河道的中河项目暂缓实施;随着城市南拓西延,高新区、生命康原等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水系未同步贯通,且区域排涝能力不足,加之防洪大包围双电源未落实,城市防洪仍存短板;长荡湖退圩还湖、10万方以下塘坝消险等工程刚刚起步,沙河溢洪河标准较低,戴埠西排河溢洪不畅,埭头薛垫河沿线隐患较多等,致使农村防洪的薄弱环节大量存在。同时,丘陵山区多级翻水站年久失修,甚至许多处于报废状态,干旱期无法正常保障农灌。此外,我市上压下顶态势有增无减,较多年轻干部在意识和能力上有待加强。特别是应对正在持续的秋冬连旱,将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二)农污治理率较低。根据省生态环境厅最新的农污“双60”考核要求,2022年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需达40%。截至2021年底,我市治理率为28.3%,故2022年还需完成34个行政村的农污治理。当前,由我局牵头实施的新一轮规划发展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完成后将新增13个行政村(107个自然村),剩余21个行政村(123个自然村)已完成招采,准备进场施工,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建设任务。
(三)供水短板仍然存在。工程推进方面,因项目点多线长面广,属地矛盾较多,加之一些手续办理问题,导致部分项目推进缓慢。水源保障方面,全市生活用水主要由沙河、大溪2大水库进行供水,较干旱情况下两座水库联合调度的可供水总量为36万吨/日,极干旱情况下可供水总量为24.7万吨/日。但在我市2025年预计服务人口86万的情况下,较干旱条件下水库可满足供水,在极干旱条件下缺口为5.3万吨/日;在2035年预计服务人口100万的情况下,较干旱条件下缺口为2万吨/日,在极干旱条件下缺口为13.3万吨/日。对此,需进一步加快水源保障研究与落实。
(四)考核压力越来越大。GDP用水量方面,溧阳农业用水总量大,但创造的地区生产总量不高,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与常州其他地区比较不具备优势。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方面,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水平权重为5分。省对常州的考核是:至“十四五”末,覆盖率达65%以上。我市共有县乡河道143条,总长619.7公里,截至2021年底覆盖率为38.59%,故四年内需新增覆盖率26.41%,年平均需新增覆盖率为6.6%,即41公里。2022年申报生态河道建设18条,长54.26公里。由于现有基础较好的河道均已申报完毕,剩余部分全部需要系统整治方能达标,但暂无资金渠道。目前溧阳市政府已将任务分解至各镇,水利局每季度进行考核通报。据了解,该项考核我市2021年在全省76个涉农县中排名18位。如剩余河道无法实施,排名可能继续下降。
三、2023年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
(一)防汛不出事。针对今年汛后检查发现的部分村基段堤防标高不足、河道圩堤整体位移、堤防堤身单薄、泵站年久失修、5—10万方塘坝高病险等5大类问题,要求各镇(街道)在冬春水利建设中一一落实解决措施。立足防大汛、抢大险,超前筹划、提早部署2023年汛前准备工作,通过严格落实各级责任,快速实施中涧河治理、奥体撇洪沟等防汛项目,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同时,严格把控防范重点,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二)抗旱有保障。适时启动溧阳市节水补水保供方案,充分发挥沙河水库补水入库工程效益。实施总投约9950万元的南渡应急取水工程(拟在南河南渡西桥附近新建应急取水设施),确保出现极端天气全市仍可安全供水。加快实施饮用水、农灌水和工业用水“三支水”分离工程,即对沙河水库中干渠、西干渠等进行水源置换,每年可节约水量约850万方;对大溪水库灌区进行改造,每年可节约水量约1100万方;两大水库每年可置换水库水约2300万方;同时,通过工业水厂及配套管网等建设,实现工业和生活专管供水。
(三)供水全闭环。今年年内完成转供水地区管网改造和城区二次供水泵房提升改造。南渡水厂3万吨/日扩建、南渡水源厂工程今年年内投运,南渡水厂总规模将达9万吨/日,中心水厂大溪泵房迁建工程2023年汛前完成。2023年全面启动中心水厂10万吨/日扩建工程(总规模达25万吨/日)。
(四)农污治理全面推进。今年年内完成107个自然村建设,明年上半年完成123个自然村建设。在此基础上,计划通过“一次招标、分年实施”的模式,于2023—2025年实施352个自然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污治理率。
(五)重点工程抓紧抓实。加快北河治理工程防汛道路、水保提升等剩余内容施工,全力推进增补工程招标及建设工作,确保明年汛前全面完工、年内通过竣工验收。全力推进花园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等续建项目,按时启动大山口小流域综合治理、塘坝除险加固等新建项目,确保2023年年度项目均达序时进度,治污、防汛等工程体系更加完善。
(六)安全、质量有保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过程、全天候对施工项目进行现场监督管理;深入持续开展质量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治理,针对现场检查抽检中发现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积极落实质量与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及时迅速下发整改问题函,责令参建单位限期整改,限时销号。
(七)各项考核争一流。充分发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多举措强化考核指标、考核评价,创成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高分通过2023年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幸福河湖、生态河道等创建任务走在常州、乃至全省前列。
(八)工作亮点更加突出。持续深化“溧阳模式”,继续推动水库日常管护工作常态化,保质保量完成黄鳝岕、北山岕等7座小型水库江苏省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二级工程创建任务。
(九)管党治党从严从实。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全系统党建工作重中之重,抓细抓实;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严明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持续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