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苏农计〔2023〕7号)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为突出发挥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对扩大有效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三年活动,集中力量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我市掀起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热潮,把心思集中在“引”项目上,把精力投入在“建”项目上,把目标锁定在“成”项目上,推动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强化各项要素保障,推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以赴促投资稳增长,提升我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劲拉动力。
二、目标任务
突出精深加工、新模式新业态、高技术等3个主攻方向,实施稳产保供、科技自强、数字农业、绿色发展、产业融合、乡村建设等6大工程。3年内全市计划高质量建设重大项目100个以上,打造省级示范项目6个,带动全省农业农村领域新增投资60亿元以上。
三、重点工程
(一)稳产保供工程。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支持、主体建设的导向,强化发展基础、改善生产手段、促进提质增效、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供为目标,通过集聚相关资源,整合相关资金,以改进农田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设施、农机装备设施为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基地、高标准池塘、高标准牧场建设,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设施化、机械化水平。
(二)科技自强工程。以种业科技创新为龙头,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建立一批科企联合型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加快实施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加强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创新推广。
(三)数字农业工程。突出资源整合、数据共享,重点打造一批数字种植业、数字畜牧业、数字渔业和数字园区等数字农业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积极引进农产品流通数字化项目,推动数字技术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
(四)绿色发展工程。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加快推进农业向集约高效、绿色安全方向转变,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大力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实施,提升秸秆、畜禽粪污循环利用水平,持续提升长江十年禁渔装备水平,完善长江水生生物保护设施。
(五)产业融合工程。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统筹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打造在国内外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
(六)乡村建设工程。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的目标,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有机物废弃综合处置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
四、主要行动
(一)抢抓招商引资。各镇(街道)、园区要加快构建项目招商平台,完善常态化招商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领域项目招引。发挥异地商会、行业商会媒介作用,引导广大乡贤把优势项目投向溧阳。聚焦我市优势产业,引进一批风口、高成长性项目,打造一批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夯实招商引资对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各镇(街道)、园区招商项目不低于2个,重点抢抓近期可招商落地项目,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项目库。依托江苏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管理系统,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完善项目入库标准,规范项目入选条件,符合入库条件的项目要及时入储备库,开工建设项目要及时提至在建项目库,实行项目库的动态管理。各地每月更新两次开工项目库进展情况,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适时调整在库项目实施进度。原则上各镇(街道)、园区当年计划实施项目和次年储备项目均不低于2个,确保我市常态化储备项目不低于20个。
(三)落实挂钩服务。市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一个地区若干重大项目;有关职能部门按负责条线跟踪推进;各镇(街道)、园区同步建立并严格执行挂钩服务机制。全面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形成全市各级各部门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内外协同、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年度服务推进工作早谋划、早启动、早实施、早见效,争取一季度开工率超50%,形成一定实物工作量;三季度开工率超90%,投资进度超75%,努力推动项目早日达产见效。
(四)完善支持政策。要加大各级涉农专项资金统筹力度,因地制宜整合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动出台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财政、土地、金融等专门支持政策并公开,增强社会资本投资信心,调动各类主体投资积极性。
(五)深耕产业类项目。要从一方水“土”中寻找乡土资源,打造“特”色竞争优势的产品,延长“产”业全链条,深挖“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溧阳白茶、白芹、青虾、粮油等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为基础,以南部茶、果和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以西北部花卉苗木、食草畜禽为主体;以平原区优质粮油、特种水产为骨干,各地要在全市范围内培育和创建一批产业集群高效、经济效益显著、联农带农紧密的本地区特色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全年孵化农业产业类项目不低于1个。
(六)强化项目宣传。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项目建设工作。树立一批在重大项目促进中争先创优的典型事迹,宣传推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好的做法,积极营造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各乡镇(街道、园区)全年在主流媒体上宣传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不低于1篇,每年将筛选2个项目申报省级示范项目,筛选5个项目作为优秀典型,予以重点宣传。
(七)建设人才队伍。鼓励引育紧缺型、创新型、开放型人才,对重大项目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的咨询服务。实施顶尖人才雁阵、领军人才倍增、人才乐居保障、青年人才汇聚等工程,面向国内外招引各类所需人才,对具有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且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重大创新创业的项目,可实行“一人一议”,根据发展需要全力提供支持,为我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技术攻关、企业规模扩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进。成立市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优化项目调整和退出机制,完善重大项目管理手段,提高重大项目管理水平。各镇(街道)、园区农村工作部门要在每月22日前报送各地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每季度召开现场推进会,及时主动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共同出谋划策、创新理念,找准破解难题的突破口,全力以赴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二)优化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对各镇(街道)、园区重大项目统筹调度机制,主动对接相关部门,营造协力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的良好氛围。强化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考核,将各地重大项目的工作成效,列入乡村振兴考核,对考核评价结果好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对重大项目进行专项督查,及时了解和跟踪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对项目推进不力的责任部门,发文督办,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三)加强要素保障。推进重大项目,离不开强有力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撑。安排不少于5%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认真落实“财政金融支农16条”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的扶持力度,在项目申报、资金上争方面向重大项目倾斜;对列入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管理系统并达到考核要求的现代农业重大产业项目给予奖补激励。夯实人才支撑,要树牢抓项目首先抓人才的理念,推动人才链、项目链无缝对接,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项目发展优势,将人才资源转化为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