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一、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严格对照环境质量约束性指标,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底线,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和污染管控,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综合施策、克难求进,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细化大气应急联防联控要求,及时完善大气精准溯源专班运行机制,强化部门联动,提升重污染应急管控水平。全面做好大气重点工程的推进力度,特别是重点行业整治的推进力度。开展富春江2台锅炉SCR脱销改造、金峰水泥4条熟料生产线SCR改造等工作。
水环境方面:继续巩固、强化重点断面整治不放松。全面梳理排查全市水质易波动的国、省、市控断面,找出问题所在,列出问题清单,并整治到位。强化骨干河道支流支浜、排涝泵站预警监测,成立水质异常快速响应机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处置,确保水质基本稳定安全。持续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农污治理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厕新改扩建等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配合水利部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争2023年底前行政村双60覆盖率达70%。
土壤环境方面:完成今年关闭化工及高风险遗留地块土壤调查任务,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推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推进区(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处置、倾倒等环境违法行为。深化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
二、多措并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与资规部门建立生态空间保护联动执法机制,加密生态红线及生态管控区域建设情况变化分析,根据问题线索,强化现场核查,及时督促整改。补充完善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上黄镇联动建设长荡湖鸟类观测站。加快推进生态岛创建,力争将天目湖湖群率先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岛试验区。按要求完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两山”基地复核;继续开展国际生态学校创建;配合做好生态宜居美丽示范创建。积极跟踪推进生态中轴、生态绿城项目建设,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配合国投集团总结前期生态产品交易市场项目经验,深化完善生态产品交易制度顶层设计,以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为落脚点,推进“生态产品容量收储增值”案例。加强与广德、郎溪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的生态合作,进一步落实生态共管、协同审批、信息共享、联合监测等措施。
三、抓铁有痕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做好督察的后半篇文章。同时,对通报问题举一反三,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强化环境保护监管,以环境执法效能提升促环境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整改,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全年度开展执法练兵,通过办大案要案,切实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环境问题、重点投诉问题,定期开展“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效,防止反弹回潮。借助科技提升执法效能,实现环境问题精准管控,切实保障区域环境安全。
四、举一反三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积极配合市局开展“生态常清”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工作,紧紧围绕服务“532”发展战略大局,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中梗阻”问题,结合部门职能和业务工作,查找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形成自查报告,并进行持续整改。重点瞄准项目审批、总量管理、资金支持、执法监管、企业服务、督查激励等方面,坚定不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护航。
五、持之以恒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坚持党建与业务“两手抓、两手硬”,充分发挥局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推动党的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融合、互促共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标准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找准党建工作与“532”发展战略、“生态中轴”建设、打造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等中心工作的切入点、融合点,坚持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着力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污染防治攻坚的强大动力,坚持党员干部打头阵、当先锋,躬身实干、恪尽职守,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政治思想的风清气正守护生态环境的绿水青山,确保高质量完成2023年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