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有关单位:
为高质量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紧扣高质量发展争当表率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统筹部署打造创新长板和补齐关键短板两大任务,根据《溧阳市科技创新券后补助实施方案》(溧政办发〔2019〕46号),决定组织开展2023年溧阳市科技创新券(培育创新项目)申报工作。具体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方式
2023年溧阳市科技创新券(培育创新项目)按照创新导向、技术突破和高端引领的原则,分为接轨南京专项、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等四类项目组织实施,明确界定,择优扶持,充分体现政府科技计划的工作导向。
二、计划项目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条件
(1)申报单位应为在溧阳境内注册满1个会计年度的独立法人单位(即在2022年1月1日前注册成立);
(2)申报市培育创新项目(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须有自主研发的有效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
(3)申报单位具有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自筹资金,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农业类项目自筹资金与申请资助资金比例不低于2:1,社会发展类、对接南京专项项目自筹资金与申请资助资金比例不低于1:1;
(4)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必须为项目建设与运行的主体,鼓励产学研合作联合申报;
(5)同一单位只能申报一个本年度市培育创新项目(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农业);
(6)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完成时须形成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以及相关标准,成果形式以样品、样机为主,对销售等经济指标不作考核要求;现代农业类须有农业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方面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或授权;社会发展类、对接南京专项项目完成时须形成论文发表;
(7)社会发展类项目仅限事业单位申报。
2、项目负责人条件
(1)项目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职业道德和实施项目所需的组织与管理协调能力;
(2)项目第一负责人原则上应为第一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并确保在职期间能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3)同一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本年度的市本级项目。
3、申报项目条件
(1)申报项目必须符合指南方向(申报指南见附件2);
(2)申报项目实施方案必须科学合理,实施内容明确,技术路线成熟,预期目标具体,且经费预算合理;
(3)申报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实施完毕方可申请验收。
4、优先支持类别
以下所述“市级”均包含溧阳市级。
(1)为鼓励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攀上新台阶,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立项(高新技术企业立项率:原则上产业前瞻类不低于80%、全部项目将不低于60%);
(2)优先支持建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的企业申报项目;
(3)优先支持省双创人才申报项目;
(4)优先支持拥有多个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申报项目;
(5)优先支持生产安全装备的企业申报项目。
5、限制申报类别
(1)截止申报通知发布之日,除省创新型领军企业、省百强创新型企业外,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有在研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项目的企事业单位,不得申报;
(2)申报单位或项目负责人有中止或撤销立项的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在三年内不得申报项目;有结题的,一年内不得申报;
(3)未按市科技局要求及时提供项目执行情况相关数据的,无故不接受市科技局、市财政局或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审计与评估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均不得申报;
(4)同一单位以及关联单位不得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研发项目重复申报市级计划项目,凡属重复申报的,一经发现,取消评审或立项资格;
(5)本计划不支持无实质性技术创新内容和一般性技术应用推广项目,不支持产品中试及产业化开发。
(6)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
6、其他有关事项
(1)项目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及项目主管部门在申报项目时应出具信用承诺。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应对项目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并作出同一项目未申报其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承诺。各项目主管部门要强化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严格把关,认真对申报材料原件进行审核,对申报项目单位的经营状况、资信风险、承担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查实;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做好项目组织申报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保证项目申报质量和水平。
(2)申报单位应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可靠,严禁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立项资格,申报单位三年内不得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同时不得推荐申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3)根据溧政办发〔2019〕46号文件规定,市级培育创新项目全部按后补助类项目方式实施,项目验收通过后拨付资金,未通过验收项目将强制终止并不予资金支持。
(4)计划项目验收通过后,按照相应验收等级,分别给予拨款,其中: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现代农业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20万元;社会发展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10万元;接轨南京专项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30万元。
(5)项目因不可抗拒因素无法继续实施的,远达不到合同技术、经费投入指标遭到强制终止的,不予资金支持。
(6)切实落实廉政风险防控要求。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严格执行科技部《科学技术活动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规定(试行)》(国科发监〔2020〕360号)要求,对因“打招呼”“走关系”等请托行为所获得的项目,一经发现,将立即撤销立项资格,追回全部资助经费,并对相关责任人或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三、申报程序
1、申报方式
采取网上申报和书面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申报单位登录“溧阳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项目系统”),填写并上传材料。
用户初次在项目系统注册后,必须送交法人营业执照、上年度财务报表的原件到所在地主管部门查验,并经形式审核同意后才能激活、进行网上申报。
2、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所需材料:溧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材料,《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可在项目系统里下载。
附件材料包括:
(1)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必备);
(2)申报单位近两个年度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必备);
(3)项目负责人的学历、职称证书、在职证明等相关资料(必备);
(4)知识产权证书及最近一次缴费发票复印件(产业前瞻类必须提供);
(5)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复印件)或公示文件;
(6)产学研合作协议;
(7)检测报告;
(8)查新报告;
(9)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3、材料报送
申报材料经市科技局网上审核通过后,统一使用A4纸双面打印,按①封面、②单位注册信息、③单位基本情况表、④项目信息表、⑤项目附件审核表、⑥项目申报书、⑦附件资料的顺序排列后胶装成册,一式三份,项目负责人签字、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中的信用承诺书需项目承担单位及主管部门签字盖章。
4、截止时间
2023年1月为材料准备阶段,项目申报网站将于2023年2月1日正式开放。
项目申报材料网上填报及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23年2月28日17:00,逾期申报系统将自动关闭,将无法提交或推荐。项目申报纸质材料受理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6日17:00,逾期不予受理。纸质材料需经主管部门审核盖章,统一由各主管部门汇总后报送至溧阳市科技局高新技术科,不接受企业单独报送申报材料。
四、 联系方式
联系人:高新技术科 章文杰 87172818(农业、社发)
史靓曦 87172808(产业前瞻)
材料报送地址:溧阳市燕园路88号407室
附件1:2023年接轨南京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2023年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2023年现代农业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4:2023年社会发展项目申报指南
溧阳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1月4日
附件1:
2023年接轨南京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为使溧阳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中加快布局,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获得更多发展优势,抢占创新先机,占领技术高地,高质量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特制定此专项。
NJ001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产业战略转移专项
以承接省级项目产业战略转移为目标,主要支持南京市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近5年内(2018年至今)获得的省科技厅立项的省级培育创新项目(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在溧阳境内注册企业并实现产业化。此专项资金支持额度一般不超过30万元,通过验收后一次性拨付。
NJ002与南京三甲医院重大医学技术攻关合作专项
本专项鼓励溧阳本地医院与南京市内的三甲医院合作申报,此专项必须为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的前沿技术及诊疗手段,鼓励本地医院引进三甲医院的先进诊疗技术、仪器,鼓励双方开展长期深入的人员交流培养活动。此专项资金支持额度一般不超过30万元。
注:此专项申报主体必须以本地二甲(含)及以上医院为主体并联合南京市内的三甲医院申报。申报项目需双方共同签字盖章,联合方医院项目人员需作出项目诚信承诺,且一个医院立项原则上不超过两个(按1:3确定立项名额)。每个申报主体必须提出三个及以上课题备选,否则视同放弃申报资格。
附件2:
2023年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申报指南
市培育创新项目(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将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实施,面向我市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更加注重先导性、引领性技术创新,着力加强产业前瞻性技术研发和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和标志性技术成果,积极引领我市四大经济尤其是智慧经济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为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最多不超过20项)。
1.智能与新能源汽车
1101 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及轻量化设计及制造技术
1102固态锂离子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飞轮电池、钠离子电池、低铂膜电极等高效动力电池、高性能快速充换电系统关键技术
1103分布式驱动电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固态激光雷达、车物互联(V2X)底层通信等关键技术及部件
1104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智慧座舱、能源管理等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及车规级芯片与云控系统平台
2.先进制造
1201高端数控机床、大吨位智能化工程机械、高精度智能
装配装备、智能化大型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发动机等大型整机装备设计、控制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
1202磁悬浮轴承、高端液压(气动)件、高性能密封件、微小型液压件等高性能机械基础件设计制造技术
1203超精密加工及铸造、微纳跨尺度制造、多工艺复合加工、高精度光学器件加工等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技术
1204 10MW以上风电机组、低风速整机等先进风机关键技术
1205高可靠大功率激光器、高精度阵列式打印头、智能化实时监测、新型 3D 数据采集系统等增材制造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技术
1206柔性触觉传感器、高精度驱控一体化关节、高精度磁编码器、伺服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及测控关键技术
1207高精度重载机器人等先进工业机器人及重大基础设施运维机器人、高负荷环境作业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整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1208 工业控制软件、嵌入式软件、通用基础软件等高端软件及硬件关键技术
3.先进能源
1301 大容量柔性输电、远距离高压输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与消纳等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1302大规模绿色制氢、高效储氢加氢、安全用氢等关键技术
1303 能源互联网、微能量收集、新一代储能等关键技术
4.新材料
1401新型纳米传感器等微纳器件和纳米改性金属、二维纳米材料等新型纳米结构、功能材料制造与应用技术
1402 新一代高性能碳纤维制备及复合材料设计应用技术
1403氮化镓、碳化硅、氮化铝、氧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
1404大尺寸低缺陷高纯度单晶硅片、高功率密度封装及散热材料、高纯度化学试剂、高端光刻胶、抛光液、溅射靶材等关键材料制备技术
1405 高代次高温合金、高性能钛合金、高强高韧铝合金、高性能镁合金、高强度特种钢、高性能化纤等新型结构材料制备技术
1406 特种高分子、特种分离膜、陶瓷基复合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及助剂等新型功能材料制备技术
5.电子信息技术
1501 高压功率集成电路、新一代功率半导体器件及模块等
先进制备工艺及装备制造技术
1502量子密钥分发、量子中继、量子数字签名、量子存储等量子保密通信核心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
1503高性能分布式存储、区块数据、时间戳、跨链通信与数据协同等区块链核心技术
1504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神经网络芯片、图形处理器(GPU)芯片等人工智能专用硬件和模组制造技术
1505 6G移动通信、毫米波与太赫兹无线通信、空天地海融合、新型超大规模天线阵列、智能通信等新一代信息网络关键技术与设备制造技术
6.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激励政策研究
1601 围绕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纲要,以专利密集型产业为研究背景,针对新能源、智能电网、智能装备等溧阳特色产业集群,就溧阳市现有科技创新政策进行研究评估,以期提升溧阳市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的效率,进一步推动相关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经济发展。
1111 除上述所列技术方向外,其他突破性强、带动性大的非规划创新产业前瞻技术(常规技术除外)。
附件3:
2023年现代农业项目申报指南
市培育创新项目(现代农业)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支持农业优良品种培育和前瞻性技术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最多不超过10项)。
2001 主要农林植物及特色畜禽水产精准育种技术创新
2002动植物种养多源数据一体化监控物联网体系和设备研发
2003 作物高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发
2004 农机无人驾驶与自主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2005 动物重大病毒疫病疫苗创制及关键共性制造技术研发
2006 特经作物生产机械化、智能化装备研发
2007 动物绿色高效规模化养殖关键技术研发
2008 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营养健康食品创制
2009 智能化水产养殖及储运系统装备研发
2010 新型种养结合及农林复合绿色立体栽培技术研发
2011 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2012 农产品智能保鲜和冷链物流技术及装备研发
2013 农产品重要污染物生物快速定量检测及品质控制技术研发
附件4:
2023年社会发展项目申报指南
市培育创新项目(社会发展)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位,重点支持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创新发展需求,培育民生科技相关产业,着力提升科技惠民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最多不超过5项)。
3001公共环境卫生(非医院类单位申报)
围绕环境与健康、重大传染病防治、出生缺陷及妇女儿童健康、老年人健康、残疾人及慢性病患者康复等公共卫生重点领域,针对疾病的筛查、预测预警、早期干预技术和疾病治疗等关键环节,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状态辨识和健康管理等相关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有效降低疾病的患病风险与发生率。
3002 生态修复技术与应用示范
3003 水体、土壤、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
3004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应用研究
3005 职业危害防范与治理关键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