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一、空间谋篇,构建更具活力的城乡发展格局。一是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市、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并开展报批工作,构建“一心两轴,一环五片”的空间格局。协调做好国土空间实施监督系统和一张图的建设,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测、评估、预警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自然资源监测网络构建,开展2022年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二是强化专项规划服务。探索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控规的编制,加快构建控规一张图。分批次推进村庄规划评审报批和入库备案等工作。编制完成两湖创新区溧阳片区概念规划、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公园城市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三是优化城市品质格局。强化城市设计引领作用,创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片区指引和规划管控。全力推动省级名城申报工作,加快完成第二批历史建筑建档测绘和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的编制。
二、创新赋能,提供更高效率的资源要素供给。一是全力争取用地指标支持。主动顺应新增用地指标政策调整和减量化趋势,加强形势研判,紧盯“加大存量盘活、争列重大项目、争取考核奖励”三方面重点,全力拓宽用地指标获得渠道,切实增强用地指标保障能力。二是扎实做好土地供应。会同发改、工信等部门,在规划调整、土地林地报批、项目供地、方案审查、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踪服务好重大项目、民生项目,确保项目推进不在自然资源和规划环节受到影响。进一步做好商品房用地招商及推介工作,确保按照供应计划有序出让。三是全面推动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推动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加强项目用地容积率、亩均产出、投资强度管控,推广实行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的工业用地差别化供应方式。落实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制度,深化“合同+协议”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与属地政府联动监管机制。
三、严守底线,构筑更加安全的自然生态边界。一是抓好资源保护。坚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新一轮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指导督促镇、村、组三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快推进田长制、林长制建设,开展耕地保护示范区建设,确保耕地、林地各项保护任务落实到位,力争在林长制建设、湿地保护等方面获上级督查激励。二是强化生态修复。全面完成2023年植树造林、绿美村庄建设、湿地修复等任务,持续做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强化在采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严格要求已达终采边坡矿山实现“边开采、边复绿”;推动老虎山玄武岩矿挂牌出让后的绿色矿山建设,同时选取条件好的矿山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三是严格综合执法。围绕“彻底消除存量,严格控制增量”目标,加大对违法用地的巡查监管,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用地。对废弃矿山、在采矿山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巡查检查。持续加大对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改革驱动,厚植更有温度的便民服务基因。一是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推动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完善不动产“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立即出证”模式,确保事项再增加、流程再优化、材料再精简。探索“自审承诺制”施工图,优化审批监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进一步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登记的交接筹备工作,为后续工作顺利交接和持续开展奠定基础。二是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继续加强法治建设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局领导班子带头学法,工作人员系统学法,在全系统形成尊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工作化解矛盾纠纷、解决行政争议的作用,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维稳工作,切实维护各方权益。三是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优化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纳入局党委重要工作议程。落实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和业务领域安全生产措施,切实提升在空间规划、用地审批、地质勘查和测绘行业、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意识,加强森林火灾防御和单位内部安全生产,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灾害防御的工作底线。
五、党建引领,打造更加高效的系统治理体系。一是强化党建引领。运用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强国等平台载体,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推动新思想入脑入心。持续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严格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三会一课”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政治生日”“书记讲堂”“特色支部创建”和“机关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等特色党建活动。二是强化廉政建设。重点围绕消除中梗阻和责任层层递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向部门、党员干部延伸。认真贯彻《问责条例》,以严格执纪问责确保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刚性落实,实现责任追究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加强对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不动产登记、规划管理等营商环境各个环节的专项督查,完善权力运行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强化廉政风险排查,细化廉政风险的具体表现及防控措施。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干部交流,加大轮岗交流力度,丰富干部经历,拓宽干部知识面,着力打造“全科型”干部。加强干部选拔,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规范选人用人工作。加强人才引进和学习教育,围绕学习型干部建设目标,全面提高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