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部门动态 >>内容
近日我市“庆丰村以法治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案例经层层筛选成功入选司法部案例库。
基本情况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镇有这样的一片万亩圩区——庆丰村。作为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过3万元的经济薄弱村,通过以法治方式赋能乡村振兴,短短几年时间,庆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876万元、经营性收入超过286万元,成功晋级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庆丰村的华丽蜕变,成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新典范。“八五”普法以来,溧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治理为依托,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路径,聚焦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百姓的腰包鼓了、生活富了,乡村的环境美了、人气旺了,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发展新路。
任务措施
“党建+网格+自治” 凝聚党群共建“同心力”
把党建作为推动法治乡村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以高质量党建激活“一池春水”。打造集组织生活馆、书记茶话吧、党员渡心坊、党员代理站、文明实践岗等功能于一体的“蔷薇红”党群小院,夯实党建基础,做实村民自主议事。坚持运用党建民主法治制度化解矛盾纠纷,对涉及邻里纠纷、土地确权、房屋建设等常见问题,由村干部主持,组织矛盾纠纷当事人、镇司法所等相关人员参加,在“蔷薇红党群小院”或网格化工作联动站进行公开听证,推动矛盾纠纷阳光化解,切实解决广大党员“最后一公里”学习难、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落实难等问题。建立“党员代办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党员办单、群众评单”。党员代理员对责任区内的群众及家庭定期走访、座谈,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帮助责任区内群众解决生产发展等方面的困难,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1月至6月,全村4个网格的党员代理员共为群众办事128件,民主调解土地确权和土地承包合同纠纷7起,9个自然村897冢坟墓按时搬迁,反馈村庄环境治理意见建议30多条,推动解决了道路、路灯、健身广场等10多件公益法律问题。
“党建+网格+法治” 筑牢乡村治理“防护网”
建设“田里·法之苑”法治文化阵地,分为“律·路”“乡·约”“守·护”“治·汇”等四个区域,“律·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宪法法律制定公布(实施)的时间为轴,展示我国法治建设日臻完善和依法治国决心;“乡·约”以庆丰村村规民约和相关法治格言,展示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气象和风貌;“守·护”以青官(蛙)护法的卡通形象,展示法律护佑民众的温情和力量;“治·汇”以广场开放互动的形式,展示法律和人生相伴,法治与文明同在。建立村内法治书屋并对村民开放,收纳农村实用法律书籍和普法报刊,不断提高村民法治观念。培育“小蛙说法”品牌,以青官(蛙)护法的卡通形象,向群众“土味”说法,让普法更接地气、聚人气。“田里·法之苑”法治文化阵地获评常州市社区教育游学实验项目基地、溧阳市青少年校外普法教育基地。庆丰村创新“一网情深”工程,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专属网格化工作联动站——庆丰阁,吸收党员代表、“三官一律”等参与,有效发挥“智库外脑”的积极作用,深化网格化治理内涵,培育乡村治理特色品牌。同时,通过遍布网格的“法律明白人”,宣传法律知识,收集社情民意舆情,依法解决矛盾纠纷,让法治宣传教育延伸到“最后一米”。
“党建+网格+德治” 提升善治乡村“软实力”
以乡村建设为主题,充分利用稻家、风雨长廊、“稻田论稻”、道德大讲堂等阵地,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政情宣讲、政策解读、康养知识普及、劳动技能培训、稻谷文化宣传等活动30余场,营造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重视家风家训建设,党员干部带头亮家训传家风,征集评比好家风好家训并展示宣传,赋予其新时代德治内涵,引导村民孝老爱亲、勤俭持家、重义守信、向上向善等。狠抓农村文化建设,在读书斋里设置德治空间,集中展示村里的好人好事、新乡贤事迹,定期发动村民评比先进,邀请优秀村民进行事迹分享,让善良质朴的乡村文化深入人心。在庆丰村举行的溧阳稻田音乐节上,邀请“好公婆”“好儿媳”“文明家庭”“最美庆丰人”前排就座,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激励村民,进一步强化德治的实效。积极开展“四美丰收节”“田上风筝文化艺术节”“萱草文化节”“稻田读书节”等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活动,实现法治文化“育民、乐民、惠民”。
特点和效果
一是以“情”动心,带动村民自治群策群力。
邀请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妇女代表、退役军人等力量担任“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他们“点多、线长、面广”的网格“百事通”群众优势,走村入户,收集民情民意,高效解决村民日常问题,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让村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
二是以“理”服人,推进乡村德治春风化雨。
采取乡贤示范引领的方式,举办“好公婆”“好儿媳”“文明家庭”“最美庆丰人”等评选活动,表扬奖励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时,利用微信和“道德讲堂”“乡贤文化榜”“善行义举榜”等广泛宣传乡贤先进典型事迹,让村民学有样、行有范,大力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尚贤成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以“法”治家,推动基层法治定纷止争。
加强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法律条文,唤醒村民的法治意识,形成学法用法的法治氛围。以“蔷薇红党群小院”或网格化工作联动站为基地,网格员携手“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共同推动矛盾纠纷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