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原通知公告历史信息 >>内容
当前我市水稻已进入分蘖盛末期,大面积水稻长势良好,田间郁闭度较高,十分有利于水稻病虫发生。因此,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打好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为主的水稻病虫防治第一次总体战,确保水稻正常生长。
一、当前水稻病虫发生概况
(一)白背飞虱
1.灯下诱虫情况:灯下6月19日始见,比去年早9天,比常年迟3天左右。灯下未出现明显迁入峰,至7月16日止,灯下累计诱虫7头。
2.田间虫量:7月17~18日普查30块水稻,平均百穴虫量74.3头,幅度30~565头,达标田块率3.3%。
3. 田间卵量:7月17~18日调查15块水稻,平均百穴未孵卵条142.2条,幅度33.3~366.7条,百穴未孵卵量720粒,幅度100~1966.7粒。
目前正值五(2)代白背飞虱卵孵高峰期,随着时间后移,田间虫量将进一步上升,预计五(2)代白背飞虱中等偏轻发生。
(二)褐飞虱
1、灯下诱虫情况:目前灯下未见虫;
2、田间虫量:田间调查未见虫。
(三)稻纵卷叶螟
1、田间赶蛾:埭头赶蛾点草地赶蛾于6月15日始见,比去年迟2天,稻田赶蛾新昌赶蛾点于7月11-7月18日出现蛾峰,高峰期亩蛾量累计304头(去年同期34头),高峰日7月15日,亩蛾量740头(去年80头)。
2、田间调查:7月16-18日普查18块水稻,平均百穴活卵72.2粒,幅度0-333.3粒,百穴活虫29.6头,幅度0-133.3头,虫卵合计101.8粒·头,幅度0-400粒·头。其中卵占比71%,以初、中期卵为主。目前蛾峰持续中。
四(2)代纵卷叶螟田间发生不平衡性较大,预计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局部田块大发生。
(四)水稻纹枯病
7月14日系统普查5块单晚,平均病穴率为0.8%,幅度0-2%。随着田间搁田后复水,水稻植株郁蔽度增加,水稻纹枯病将急剧上升。
(五)二化螟
1、灯下诱虫情况:灯下一代二化螟于4月20日始见,比去年早3天,4月20日至7月16日,共出现四个发蛾高峰,发蛾高峰期分别为4月28日-5月5日、5月10日-5月21日、5月25日-6月4日、6月7日-6月11日,高峰期蛾量分别为70头、122头、322头、125头,高峰日分别为5月5日、5月13日、5月28日、6月9日,高峰日当日蛾量分别为16头、21头、88头、41头;截止6月20日,一代二化螟灯下累计诱蛾量为697头,去年44头。截止7月16日止,二代二化螟新昌灯下累计诱蛾量为2头,比去年同期少15头。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主治稻纵卷叶虫螟、白背飞虱、纹枯病,兼治二代二化螟、稻苞虫、灰飞虱等病虫害。
2、防治对象田:全市所有水稻大田。
3、防治时间:7月21-23日
4、防治药种和方法:
(1)亩用11.6%甲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神手)20克+5%阿维菌素悬浮剂(魔盾)50克+25%吡蚜酮悬浮剂(格伦)20克+10%己唑醇悬浮剂(美安泰)40克。
(2)亩用15%多杀·茚虫威悬浮剂(克胜灵)16克+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快电)10克+5%己唑醇悬浮剂(欢苗)80克。
(3)亩用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颗粒剂(展净)10克+25%吡蚜酮悬浮剂(腾龙剑)30克+20%噻呋·己唑醇悬浮剂(纹歼)30克。
以上药种配方任选一种,兑水50公斤喷雾,采用飞防的,用水量不得少于2升。为了确保防效,用药时田间应保持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药后保水3-5天。
特别提醒:杂优稻必须在上述配方的基础上再加30%噻唑锌100克/亩进行防治,以预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三、注意事项
1、药后4小时内如遇到中等以上降雨天气,雨后应立即补治。
2、目前已进入高温季节,注意用药人员安全。
3、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和菊酯类农药。
4、农药包装袋或瓶必须回收,防止遗弃田间,污染田园环境。
5、使用过除草剂敌稗的田块,药后10天内禁止使用有机磷(三唑磷、二嗪磷、敌敌畏、敌百虫等)和氨基甲酸酯类(茚虫威、异丙威、仲丁威等)农药,以免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