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原通知公告历史信息 >>内容
水稻穗期是多种病虫集中危害的重要时期,也是防病虫夺丰收最为关键的时期,更是实现秋粮稳产保供的重要窗口期。综合分析当前田间病虫情况、气象条件、品种抗性等穗期病虫发生相关因素,预计今年我市水稻穗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因此,各镇(街道办、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精心组织,克服麻痹思想,全面宣传发动,坚决打好水稻病虫害防治第三次总体战。
一、当前水稻穗期病虫田间情况及发生趋势
(一)穗颈稻瘟病
今年我市大面积种植的品种都属于感病品种,特别是易感病的优质水稻品种种植面积大。根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下旬至9月上旬雨日较多,与单晚水稻破口期高度吻合,十分有利于水稻穗颈稻瘟病的发生与危害,因此,今年穗颈稻瘟病暴发危害的风险较大。各镇(街道)务必高度重视,千方百计指导农户做好药剂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二)纵卷叶虫
1、田间赶蛾:据埭头、淦西等地田间赶蛾,五(3)代成虫峰期长、蛾量大,埭头赶蛾点三代成虫峰期为8月4日至22日,高峰日为8月13日,高峰日亩蛾量2250头。
2、田间虫卵量:8月21日-23日调查17块单晚稻田,平均百穴虫卵量209.8粒·头(去年同期122.2粒·头),幅度33.3-666.7粒·头,其中百穴卵量103.9粒,幅度33.3-300粒,百穴虫量105.9头,幅度0-600头。随着时间推移,田间虫卵量还将进一步上升。今年纵卷叶螟发生重于去年,预计发生程度为大发生。
(三)褐飞虱
1、灯下诱虫情况:灯下未诱见成虫。
2、田间发生情况:8月21日-23日普查40块单晚,百穴虫量平均2头,幅度0-20头。共查见成虫4头,其中短翅型雌成虫2头,占成虫比例50%,短翅型雌成虫比例相对较高,田间条件比较适宜褐飞虱生长危害,部分田块存在冒穿风险。
(四)白背飞虱
1、灯下诱虫情况:8月13日-18日和8月23日共出现两个高峰,高峰期虫量分别为127头、16头,高峰日分别为8月15日、8月23日,高峰日虫量分别为57头、16头,第二高峰延续中,截止8月23日,灯下累计诱虫184头。
2、田间虫量:8月21日-23日调查40块单晚,百穴虫量平均为17.5头,幅度为0-85头。
3、田间卵量:调查17块单晚,未查见卵。经过前期防治,田间白背飞虱虫、卵量明显减少。
(五)水稻纹枯病
1、系统田病情:8月21日调查,病穴率为98%,病指48,自然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今年雨水较多,田间郁闭度大,气候条件和田间小气候均十分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2、大田普查情况:8月21日-23日调查40块单晚,平均病穴率2.2%(去年同期2.8%),幅度0-8%;病指0.62,幅度0-2。目前水稻长势好群体大,田间郁闭度高,加上后期降雨,田间湿度大,均有利于纹枯病的扩展蔓延。
(六)稻曲病
目前我市种植的水稻品种对稻曲病抗性较差,尤其是在水稻孕穗后期至抽穗扬花期阶段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将十分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下旬至9月上旬降雨天气较多,较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危害。
(七)螟虫
1、二化螟:灯下二代大螟在8月21日-23日出现一个小蛾峰,高峰期蛾量11头,高峰日8月23日,高峰日蛾量6头;至8月23日止,新昌灯下,二代二化螟累计诱蛾39头(去年同期54头),发生量略轻于去年。
2、大螟:灯下三代大螟在8月6日-18日出现一个发蛾高峰,高峰期蛾量77头,8月10日为发蛾高峰日,高峰日蛾量16头。至8月23日止,新昌灯下,三代大螟累计诱蛾108头(去年同期49头)。
二、防治意见
根据今年水稻穗期病虫的发生特点,各地必须根据当地虫情和苗情,分类指导,科学用药,千方百计打好以穗颈稻瘟病为重点的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确保秋熟丰收。
1、防治策略:主治穗颈稻瘟病、纵卷叶虫、稻飞虱、纹枯病,兼治螟虫、稻曲病等病虫害。
2、防治时间:第一次用药在水稻孕穗大肚末期至破口初期,大面积水稻破口时间大约在8月28日-30日左右;第二次用药在齐穗期,大面积水稻齐穗期大约在9月4日-6日左右。
3、防治对象田:全部单晚稻和部分迟熟杂交稻。
4、防治次数:坚持两次防治不动摇,孕穗大肚末期至破口用第一次药,再隔5-7天(齐穗期)用第二次药,以确保防治效果。
5、防治药种和方法:
第一次药剂配方(孕穗末期至破口初期):
1、亩用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一定吊)30克+5%阿维菌素悬浮剂(魔盾)50克+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飞鸟)10克+30%苯甲·丙环唑乳油(正茂)20克+20%噻呋酰胺悬浮剂(粒美乐)30克+40%稻瘟灵乳油100克。
2、亩用15%多杀·茚虫威悬浮剂16毫升+5.7%甲维盐悬浮剂(洲际)20克+5%己唑醇悬浮剂(欢苗)80克+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剂10克+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20克+40%稻瘟灵乳油(汇之力)100毫升。
3、亩用25%甲维·茚虫威干悬浮剂(展净)10克+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兴柏战警)20毫升+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正欢)10克+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鼎穗)45毫升+40%稻瘟灵乳油(金福士)100克。
以上药剂配方任选一种,兑水50公斤喷雾。为了确保防效,用药时田间应保持3-5厘米左右的浅水层。
第二次药剂配方(齐穗期):
1、亩用11.6%甲维•氯虫苯悬浮剂(神手)20毫升+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飞鸟)10克+6%春雷霉素水剂(春风)50克。
2、亩用25%甲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展净)10克+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正欢)10克+40%三环唑悬浮剂50毫升。
特别提醒:第一次用药时间以水稻孕穗大肚末期至破口初期为用药标准,已经破口的水稻应立即用药防治,不需等到月底,切不可延误防治时间,否则影响穗颈稻瘟病和螟虫的防治效果。另外,迟熟杂交稻需再加40%噻唑锌100克/亩或20%噻菌铜悬浮剂100克/亩,兑水40公斤喷雾,以防止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和危害,对于田间已经出现疑是细菌性条斑病症状的杂交稻田块,则过5-7天用40%噻唑锌100克/亩或20%噻菌铜悬浮剂100克/亩再防治一次。
三、注意事项
1、前期飞虱防治效果不理想的田块,建议用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6克/亩进行防治,以确保防效,避免稻飞虱通天造成损失。
2、防治采用飞防的,亩用水量不能低于2.5升。
3、在药后四小时之内遇到中等以上降雨天气,雨停后应立即补治。
4、对于迟熟品种如南粳46等,破口期在9月5日-10日的水稻,视天气情况定防治次数,如后期雨水多,则在破口后5-7天用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再单独防治一次稻瘟病。
5、注意用药人员安全,严禁使用高毒农药。
6、蚕桑地区避免药液漂移污染桑叶,引起家蚕中毒。
7、农药包装袋或瓶必须回收,防止遗弃污染田园环境。
8、严禁在河流池塘等地清洗药械,避免污染河流池塘等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