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溧阳高新区、源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管理办公室、市各委办局、直属企事业单位:
现将《2023年“科创中国”常州试点溧阳市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23年“科创中国”常州试点溧阳市工作要点
溧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9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2023年“科创中国”常州试点
溧阳市工作要点
2023年,“科创中国”常州试点溧阳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中国科协和省科协关于“科创中国”的部署要求,紧扣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坚定融入常州“532”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深入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新机制,加快建设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溧阳新篇章。
一、抓载体强推进,持续开展“区域创新”提升行动
1.打造更高档次创新载体。加快推动高新园区争先进位,确保实现全省综合评价“五连冠”,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布局引进一批高端科创平台,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经开区和社渚先导区通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要素保障、创新综合评价等措施,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突破。乡镇工业集中区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综合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产业园区。
2.打造更高能级新能源集群。以产带链,以链兴群,领跑常州新能源产业赛道,针对性导入高端创新资源,力争动力电池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依托天目湖先进储能研究院创建清洁能源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国家清洁能源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取得突破。
3.打造更高水平“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大力推进“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建设,加快平台数据对接和成果落地转化。完善平台溧阳资源库,组织引导30家以上溧阳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进驻平台,对接联通全国。加大“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应用力度。全年引导10个以上(园区、创新)载体,50家以上(科研和企业)单位使用平台、对接资源。着力推荐我市单位(项目、个人)上榜“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开源创新榜、青年创业榜、产学研融通组织榜等多项榜单,扩大溧阳科创影响力。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高新区、经开区。
二、抓对接聚资源,持续开展“产业创新”推进行动
4.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建设,持续做优“三站三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支持驻溧研发机构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科技攻关,探索建立关联产业集群间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我市行业龙头企业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建成绿色铸造、动力电池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挂牌天目湖健康研究院、钠电池公共技术平台。依托东南大学联合创新中心全力创建国家城市生命线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形成我市多元化布局的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及相关产业的集聚基地。
5.推进“科创”带动“双创”。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双创活动,面向省内外知名高校,完成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组建工作,加速高端创新资源的衔接导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高成长性企业集群,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行动,积极打造创新型企业发展矩阵。组织召开2023年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登记、科技人才项目等政策内容宣讲及指导。高新区、经开区等板块,对接“沪深宁杭苏”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加强推进人才飞地建设,实现“研发在外地,转化在溧阳”。实施溧阳市“双创优选计划”,加大重点创新项目支持力度,积极申报省“双创计划”双创团队、创新人才、双创博士等。组织申报第一批常州市领军型创新人才(团队)引进培育项目(企业创新类)。
6.推进数字经济纵深发展。实施“智能升级、机器换人”工程,发挥数字化转型新引擎作用,深入开展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进企业设备和核心业务上云,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进一步优化“溧企联”微信小程序,从技术层面完善政策更新推送、项目申报提醒等功能促进企业供需高效对接,实现资源直达共享。加快完善溧阳市产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服务,争取全年上线各类工业应用产品30个,新增生态合作伙伴或服务商20家,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本地企业配套率。为企业开展“智改数转”深度诊断服务,进一步挖掘可推广复制的典型应用场景,提升企业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能力,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开展“智改数转”沙龙和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沙龙活动,帮助企业拓宽发展思路,加快转型节奏,提升核心竞争力。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人才办、市商务局、高新区、经开区。
三、抓成果促转化,持续开展“企业创新”孵化行动
7.深化“揭榜挂帅”技术对接。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产业重大技术需求,联合企业、行业协会共同梳理共性技术难题,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技术进行揭榜挂帅,实现锥子突破,对立项项目给予补助;依托平台深厚的创新研发资源,积极开展赋能活动,常态化邀请专家学者到园区企业开展精准指导,着力推动科研院所的优质科研成果在溧阳转移转化。组织国级和省、市科技专家以“科技服务团”“科学家”“科技镇长团”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科技服务,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8.推进“创新主体”提质提量。健全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机制,全年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家,新增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5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10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鼓励企业科协参与创新成果视频大赛、创新方法大赛、创新达人评选和示范企业科协创建。加强部门联动,不断扩大政策受惠面,使更多本地企业享受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场景政策。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科协。
四、抓人才优服务,持续开展“人才创业”助力行动
9.加大科创人才招引力度。组织开展“天目湖英才榜”,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举办第三期乡遇会,启用新农菁英人才培育基地、青年农旅创客中心,打造乡村振兴人才众创空间。聚焦动力电池、智能电网等优势产业链,发挥科技镇长团纽带作用,持续加强“双招双引”,力争新增高层次产业领军人才1000人、高技能人才1900人。推动联赢激光、南航天目湖校区等8家单位挂牌设立海外引才工作站,提升海外引才吸附力。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配合板块“双招双引”,扎实做好信息摸排和存量挖掘,年内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15个以上。
10.加大科创人才服务力度。探索“溧即办+人才”“党建+人才”服务模式,在市镇两级打造人才会客厅、服务专窗专线;发放天目湖人才绿卡,系统集成创新创业、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品质生活等特色服务。策划实施名城名校合作行、天目湖英才榜全球创新创业决赛等市级人才活动;持续做优“溧高新智汇走廊”“乡遇会”“清华大学溧阳校友会”等人才群体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人才活动“百花齐放”。冲刺“三年13500套”目标,以智溧国际人才社区为核心,纳入周边创智园、锂享广场、邻里中心等功能区划,打造集“产创商居娱”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人才集聚区,全力擦亮“新能源人才小镇”特色品牌;积极参与经开区青年人才社区、南渡邻里之家人才社区等规划建设,导入各方资源和专业团队,不断丰富人才公寓功能内涵。
11.加大科创人才培育力度。聚焦争创“五个示范”、争当“三项表率”、争创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联动教育、卫健、农业农村、文旅等行业人才主管部门,通过搭建实训基地、举办赛事活动、组织评选评优、开展系统培育等举措,全方位育强企业“英才”、技能“匠才”、振兴“乡才”、行业“专才”、青年“俊才”等不同领域人才队伍,形成广大人才竞相奔涌的良好局面。
责任单位:市人才办、市人社局、市科技局。
五、抓经科重结合,持续开展“协同创新”融合行动
12.促进会地资源进一步整合。组织开展“品质溧阳 院士聚溧”活动。承办2023第二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暨第十五届江苏省科技论坛,结合智能制造装备、先进碳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开展专题论坛暨高端学术交流20场,推动国家级学会与溧阳市政府签约合作,促成省一流学会与溧阳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对接交流。参与“科创常州专项行动计划”,培育建设科技服务(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3个,积极推荐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申报“科创中国”“科创江苏”系列榜单及项目,助力产业发展。
13.促进科创与科普进一步融合。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推动科创科普两翼齐飞。办好“科普溧阳”官微,与省级平台合作录制科普视频,大力推进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科普中国信息传播再上台阶。以创建江苏省科普示范市为契机,运用诵读会、现场行、视频集等形式,讲好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感人故事;宣传好国家、江苏省和溧阳的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科创载体建设进展。实施“科普万家”基层科普行动,围绕基础民生、公共安全等热点,丰富科普服务清单内容,提升公众应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品质的能力。全年争创1-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14.推动试点工作有力有序。进一步压紧“科创中国”常州试点溧阳工作建设责任。完善工作例会、信息上报等制度,形成国家级学会与地方、市与各镇<街道>和我市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动工作机制,明确科协牵头协调,科技、工信等部门政策保障,确保工作传导到位、衔接有序、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强试点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做好试点工作宣传总结。及时总结挖掘试点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成功做法,积极协调国家级媒体宣传推广溧阳模式、溧阳经验,打造“科创中国”溧阳典范。
责任单位:市科协。
政策图解:图解-《2023年“科创中国”常州试点溧阳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