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市水利局
2024年6月17日
今年以来,市水利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自身、迎难而上,各项重点工作进展有序,水利要素在品质城市突破中得到充分彰显。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防汛抗旱防台各项应对工作扎实有效。严格按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应对工作,努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开展汛前检查。全市共派出148个工作组1080人次,检查1076处工程,共计发现险工隐患32处,17处一时无法整治到位的逐一制定了度汛应急方案并通过市防指审查,同时针对中河破堤等问题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目前中河破堤已修复。二是完善工程体系。完成石坝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文武岭水库坝体防渗处理、磨恒坝水库坝体防渗处理、沙马坝水库坝体防渗处理等;北冲塘、破塘、黄泥塘、老虎洼等除险加固工程已具备运行条件;奥体撇洪沟工程已进场施工,青龙山水库扩容、长荡湖(溧阳市)退圩还湖及环湖堤防、沙河水库中干渠西干渠灌区水源工程续建、小型水库防洪能力及设施提升、中小河流排涝能力提升等项目均在稳步推进中。三是提升应急能力。组织开展了“溧阳市2024年军地联合防汛抗洪综合演练”,防汛抗洪应急抢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对各镇(街道)分管领导、水利站、抢险队伍和水库管护员进行集中轮训,内容涵盖水库管护知识、防汛基础知识、巡堤查险、险工处置方式和流程等。
(二)供水治污建设管理体系愈趋完善。在供水方面,经过全市上下多年努力,城乡供水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当前正在进一步加快研究落实水源保障工程,南渡应急取水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和大溪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预计7月份完工,正从投资、水质、水量等方面科学分析长荡湖和塘马、吕庄、大山口水库等水库群作为补充水源的可行性,努力形成具备主水源、备用水源、调节水源的供水新格局。同步推进“三水分离”及集镇老旧管网改造工作,确保优质优用、充分利用。在农污方面,全市共1406个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体由水利2017-2021年PPP建设的771个、乡镇自建的316个、2022年度水利建设的提质增效107个自然村、2022年度溧阳市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工程123个自然村,溧阳市全域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工程2023年度社渚片区89个自然村组成。对照最新考核要求,171个行政村满足“双60” 覆盖率的数量为97个,行政村治理率为56.7%。全市所有农污设施均实现第三方单位专业化运维,运维比例达100%。
(三)Ⅴ类、劣Ⅴ类支浜消劣工作成效明显。以河湖长制为总抓手,结合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河流水质提升工作等“三大行动”,全域开展V类、劣V类支浜消劣工作,完成了全部V类(33条)和劣V类(67条)问题河道的点位上图工作;主动对接各板块,完成V类、劣V类支浜的污染源溯源76条,完成整治15条。市河长办将本次消劣工作纳入河湖长制工作绩效评级和河湖长履职评价;将支流支浜消劣整治工作纳入到17条市级河道、12名市级河湖长对镇级河湖长考核任务,并报送市级河长签发,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压实责任,有效推动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
二、存在的相关不足
一是防洪短板仍然存在。中河等骨干河道治理仍未开展;部分集镇、村基段圩堤、泵站等存在隐患较多,针对极端天气的应对能力存在不足;城市防洪4枢纽尚未配备双电源,遇到突发情况,无法保障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二是全域农污管网建设推进缓慢。对照最新考核要求,我市171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均需要达到“双60”的标准,目前仍有74个行政村受限于资金和建设模式,推进缓慢,且部分镇区的农村还存在养殖废水入河、生活垃圾直接倾倒进河等现象,村庄环境较差,影响农污实施效果。
三是“五统一”未能真正到位。全市区域一体化工作机制刚刚建立,“五统一”任重道远。特别是统一建设,原乡镇存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和工程发挥的收集效能,与厂站网建设运维管理保障体系,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直面短板的治理力度不够,一些薄弱环节仍未有效解决,特别是明显存在短板的乡镇区域污水治理项目偏少,数量和质量均达不到城乡污水收集处理的目标要求。
四是河湖长履职不够到位。部分镇(街道)、村级河湖长履职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定期巡河存在走过场现象,一些实际问题不能第一时间予以有效解决;河湖长工作覆盖面不够广,一些农村河道、小微水体未纳入河长制管理,河道和水系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及应对工作。持续对2016年防汛洪水演变情况,雨水情、险情、灾情及针对性措施进行复盘,对梳理出的531处出险地段逐一复盘受灾情况、抢险情况、灾后险工治理情况,并初步分析如再遇16年洪水是否会出险等,针对性的制定预案。统筹抓好防汛抗旱防台工作,密切关注梅雨期天气变化,加强重点领域防范,如遇突发干旱,及时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调度,认真分析水源供需情况,做好水库、塘坝蓄水保水工作;进一步强化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防台预案工作和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是加快推进农污治理。多方面筹措资金,确保实施资金到位。积极探索资源化利用模式,2024-2025年将继续实施剩余行政村农污治理,届时可全部完成行政村治理“双60”任务,尽早实现农污治理率100%的考核目标。
三是加快推动“五统一”机制落地见效。由市水利局牵头编制排水管道检测、排查和整治工作指导手册,建立城镇污水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管、验收等各个环节管理要求。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原则上新建的污水管网工程,由溧阳国投负责统一推进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全流程管理工作。
四是全面压实河湖长职责。督促镇级河湖长做好巡河(湖)履职工作,协助推进各项河湖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巡河履职中要以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确保河湖治理保护重点任务得到及时交办和督查。在加强对村级河湖长履职情况评价方面,镇(街道)河长办应参照《溧阳市镇级河湖长履职评价办法》加快制定《村级河湖长履职评价办法》,打通河湖治理“最后一公里”。
五是积极寻求供水保障能力新突破。计划通过选取第二水源作为补充水源,减轻两大水库供水压力,保障全市饮用水安全,目前正委托太湖院进行第二水源方案技术论证;同步推进南渡应急取水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能统筹利用区域水资源,完善应急水源以应对极端天气导致的两大水库可供水量不足的供水安全保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