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今年以来,溧阳市审计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常州市局和溧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跟“GDP万亿之城”建设步伐,紧紧围绕“532”发展战略,锚定“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目标定位,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全力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年度获得全省审计通联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审计机关综合考核改革创新奖,多名同志先后获得全省审计通联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溧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一、强化政治统领,在党的全面领导中把稳审计方向
坚持高点站位谋划推进审计工作,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贯穿审计全过程各环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
一是深化党建引领,夯实政治建设。树牢审计政治机关意识,抓实思想建设,利用多种形式载体,及时组织学习党史党课、廉洁纪律、审计相关理论和会议精神等,在理论学习中提高政治素养,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坚强党性。突出审计法治宣传,制作通俗易懂的法治宣传微动漫《审计知识小课堂》,在学习强国、上级审计部门网站和公众号上推广,审计干部的《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法治溧阳建设的重要作用》被常州市法治办评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优秀作品三等奖。为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局党支部正式调整为党总支,下设机关党支部和退休干部党支部,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针对性开展多样化的党组织生活,传递党组织关怀。
二是推进主题教育,深学细照笃行。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创新组织形式,确保扎实学习。为应对审计工作流动性强、党员分散的特点,市审计局机关党支部在审计组派出驻点阶段设置临时党小组,独立的借调和挂职人员则通过线上交流和参加所在单位的学习等形式,保证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及时开展,在人员被大量抽派、借调的背景下井然有序的落实学习计划。立足审计职能,践行服务宗旨。按照“三个一线”活动要求,党员在审计工作一线亮身份做表率,积极开展“审计促进立审立改,促进溧阳高质量发展”行动。
三是完善监督体系,优化组织架构。局党组主动作为,努力破解中长期制约审计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动下属经济责任中心“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进一步厘清职责和任务,确保其在经济责任审计领域更好发挥专业优势和充分实践研究型审计。建立规范化的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健全定期通报和协调机制,强化和局机关的信息共享、工作协同,提高审计质效,常态化督促党政领导干部恪守权力边界。
二、实干担当促发展,聚焦主责主业
紧扣全市中心工作,找准审计职能定位,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点事项精准发力,推动“审计全覆盖”,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一是聚焦财政管理,促进提质增效。全面部署财政“同级审”,顺应经济新常态。我局在“同级审”中,积极聚焦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市级新冠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审计和政府债券管理使用情况等三个专题,紧扣财政资金监督,分版块明确了专人负责,统筹力量、全力攻坚,一体推进2022年度市财政和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力争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促进财政政策落实,规范财政收支行为,进一步激发我市高质量发展动能、进一步建立健全民生资金长效机制、进一步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二是规范权力运行,发挥“免疫”功能。准确把握和适应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的新定位、新任务和新要求,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经济卫士作用。本年度有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共11项,过程中做到与财政“同级审”融合开展,将审责任与审资金、审项目有机结合,充分整合运用审计资源,发挥大数据审计优势。其中,实施“三责联审”项目——戴埠镇原党委书记陈波同志经济责任审计时,做到与市委巡察工作相结合,项目实施中深化全流程协作,形成监督合力;做到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同步开展,促进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强化投资监督,保障民生福祉。坚持为国而审,为民而计,本年度共完成美意田园行动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情况审计调查、天目湖水源地保护(沙河水库)生态清淤工程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老小区整治项目决算审计、校安工程决算审计等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共7项,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对投资审计的要求,在审计中聚焦重点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堵点,重点关注项目招标、工程变更、施工现场管理、投资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实现精准监督,促进惠民政策加快落地。通过审计,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重大政策落实,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关于强化河湖长制、推进重要水体生态保护和治理等决策部署,全面反映项目建设管理和投资完成情况,促进我市工程建设规范有序推进,提高公共建设资金重大公共工程的使用绩效。
四是履行监督义务,落实指导责任。严格执行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制度,通过各内审机构对内部审计统计报表的填报,精准、全面掌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形成常态化、动态化的监督机制。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在深入基层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积极指导行政单位、镇(街道)和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科学谋划内部审计工作发展,2023年内推动4个镇(区)成立基层审计委员会。
五是提高政治站位,服务中心大局。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彰显审计担当。响应审计署、江苏省厅、常州市局组织要求,实施或参与了“一条鞭”项目共计8个,和上级审计机关形成监督合力,助力构建审计“一盘棋”新格局。此外还立足部门职能,完成了市领导交办的6个项目,揭示问题、预警风险、评估情况,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参谋助手作用。
三、创新发展挖潜力,激发审计动能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深挖创新发展潜力,推动审计工作高效快速发展,开创创新涌动的审计新局面。
一是利用大数据赋能审计,重视信息化配套建设。加大信息化人才培训力度,积极向上级争取计算机中级培训班名额,有计划地委派4名骨干力量参加培训。以构建“审计实验室”为导向,以数据安全存储、永久存储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年度项目实施实现大数据审计应用全覆盖,并积极攻坚复合技术领域应用,例如:地理信息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领域的交叉领域的GPS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技术与数据技术的交叉领域的APRIORI算法应用等,填补技术空白。此外,今年对2008年以来600余本审计档案进行数字化整理归档,强化档案安全管理的同时,大大便利了调阅和分析研究,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支持与保障。
二是加强项目审理,促进审计质量提升。建立“主审-法规-分管领导三级审核”制度,重点复核审计发现问题定性及表述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审计发现问题适用法规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将各级审核结果签字归档,作为审计工作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审计人员责任意识,提升审计报告质量。逐步开展审计报告行文规范、审计实施现场管理、审计档案归档管理等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局审计业务质量。
三是强化项目整改,做好审计“回头看”。落实审计项目整改“建档销号”制度,明确各项目主审为该项目整改责任人,建立审计项目整改时间表,定期对各整改临期项目主审进行提醒,要求及时上交审计整改报告和整改清单。定期召开全局推动落实审计整改工作会议,由各项目主审汇总汇报整改进度,落实整改责任,进一步督促被审计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整改工作。推动溧阳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摸排清理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暂存款情况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市级单位银行账户清查的通知》,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扎实开展自查工作并如实上报清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暂存款管理,确保财政资金收支的规范,全面加强我市行政事业单位暂存款风险管控,有效防范化解重大财务风险。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结构上通过招考、调动、人才引进等多种渠道,新增了金融领域人才。梯队建设上,持续加强领导型年轻人才储备培养,本年度提拔副科职干部2人、中层干部5人,目前全局科股级干部中90后占比率达64%。能力培养上强化实务导向和实践锻炼,通过参加“一条鞭”重大项目和挂职借调、业务大练兵、实务导师、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提升审计实战技能,选派年轻干部前往省厅学习锻炼,10名干部参加异地交叉审计项目,4名干部参加省市县三级巡视巡察,进一步开阔了工作视野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