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十五五”发展新篇章的准备之年,生态环境局将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劲头,坚决守牢“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为品质城市深化年筑牢生态根基。
(一)坚持靶向施策,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水环境方面,接续攻坚太湖综合治理,紧盯山下河桥、山前桥、塘东桥和潘家坝等4条入湖关联骨干断面,开展沿线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淤泥清塘报备专项检查。加强劣Ⅴ类支浜溯源问题梳理和整治力度,有序推进平桥河、周城河、社渚河、龙溪河等水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133个污染控制区整治,进一步提升河道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方面,继续推进宝润钢铁和水泥行业全流程改造,新建友发钢管和华鹏电器RTO设施,加快新能源行业企业的提升整治,加强涉喷涂汽修企业VOCs全过程综合管控,开展建筑工地和港口码头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强化微环境管理,提高污染源跟踪溯源精准度。土壤和固废方面,完成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地下水重点监管单位及优先监管地块的土壤周边监测任务,做好历史遗留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新一轮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强化一般污染土壤协同处置单位监管,源头防范固废领域环境安全风险。
(二)坚持狠抓重管,全面化解突出环境问题
深化“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盘活闲置低效存量用地4000亩,完成点状出清企业200家,推动涂料和铸造企业提质,推进8个板块11个片区更新改造。排查整改重点环境问题,组织开展酸洗磷化行业、机动车尾气检测、餐饮油烟、重点区域环境等10项专项整治行动。
(三)坚持精品理念,全线升级绿色生态品质
持续“生态岛”试点建设,加快推进天目湖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物种保护小区等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天目湖自然学校开展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打造“生态岛”亮点工程。巩固生态环境损害补偿机制,用好天目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地,结合地域特点和文旅特色提档升级,打造生态文明教育新阵地。持续优化生态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协作机制,强化线索排查与生态修复并重,构建更高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体系。深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依托天目湖流域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在生态产品交易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生态容量和生态碳汇等生态权益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
(四)坚持靠前服务,全心助推绿色经济发展
强化重大项目服务,加强与上级审批部门沟通,全面助力高新区优化环评分类管理园区试点工作;积极做好印染、铸造等传统行业的污染物总量收储工作,全力保障合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污染物总量需求。深化清洁生产审核,以高新区为试点,深入开展行业污染问题排查和诊断,探索园区清洁生产审核新模式,提升园区整体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水平。积极向上争取,抓实抓细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全力提升申报成功率,为重点项目建设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支撑。
(五)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狠抓落实与担当,以风清气正的纪律风气,永葆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的青蓝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