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法治建设 工作围绕市委提出的“ 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 成果,强化‘ 法治溧阳’建设,不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法 治化水平” 工作目标,持续放大示范效应,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深化品质城市攻坚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市司法局被省司法厅评为“ 高质量发展先进司法局”。2023年,我市司法行政工作获省司法厅领导批示 5次,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获常州市级 以上集体荣誉 26项,其中省级以上11项,2人次获省级以上表彰。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统筹谋划,全面深化法治建设
扎实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实施“一规划、两方案”,召开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全体(扩大)会议,部署开展 全面依法治市“双提双评” 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市道路交通安 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持续强化法治督察, 依法治市水平不断提升,11月,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县级市在全省“以法治督察推动法治建设提质增效”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全面加强依法行政。 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制定 2023 年度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完善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合法 性审查规定。开展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大练兵,联合市委编办、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镇域综合行政执法定期进行现场评查,组 织全市1000余名一线执法(辅助)人员开展法治培训,举办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竞赛,全市行政执法队伍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力做好行政复议与应诉。完成标准化市政府行政复议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案件集体会商审议、专家论证制度;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今年以来,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24件,实质性化解率达 36.6%,位居全省前列,90%以上的行政争议在复议环节案结事了。
二、坚持惠企利民,提升法律服务效能
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落实涉企轻罚免罚制度,进一步 推进柔性执法,减少多头执法和交叉重复检查;深化“产业链+ 法律服务” 工作机制,印发《“2+2+X产业链+法律服务” 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为每条产业链配备一个专项法律服务团队,今年以来,累计为链上企业开展法治体检116场,提出法律意见和风险提示 300余条。深入推进法治惠民实事。将“公共法律服务惠民工程” 纳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提档升级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动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全覆盖;精心打造“ 智溧国际人才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让产业人才 “足不出社区”,就能获得多层次、便捷化、高效率的法律服务;开展村(居)法律顾问百场讲法活动,新增法律援助站点14家,2023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84件,接待群众咨询1.2万人次;开展远程视频公证,推动镇(街道)远程公证服务全覆盖,实现“公证+不动产登记” 一窗联办,市公证处获评“ 省公证业务创新成绩突出单位”。推动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全体律师开展政治轮训,加强律师协会各业务委员会建设。实施“ 青年律师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开展青年律师大讲堂、辩论实训、法律文书撰写技能竞赛等,激发青年律师投身品质城市建设精气神。广大律师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重大信访案件化解、疑难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援助等公益活动,行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赋能社会治理,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加强普法责任制落实,在市融媒体中 心开设法治直播间,各普法成员单位每月走进直播间开展“ 我 执法我普法” 活动;在《溧阳日报》开设“ 法润溧阳” 专栏,每 周三整版刊发以案释法、民法典解读以及法治文化作品等内容; 今年以来,就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青少年权益保护等热点问题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打造特色数字普法产品,自制微电影《坚守》获常州市委组织部全市党员教育全媒体作品创作大赛一等奖,《孟郊断案》以案释法系列获常州市委政法委“三微”作品大赛特等奖。全力化解矛盾纠纷。深入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专项行动,推动“ 援法议事” 工作机制与“ 百姓议事堂” 治理品牌深度融合,主动融入矛盾纠纷化解“ 一站式”平台建设。2023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超1万次,化解矛盾纠纷17000余件,98%以上纠纷在一线调解组织得以化解。强化特殊人群管控。在春节、全国两会、亚运会等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制定安保维稳方案,加强入矫、解矫、请销假等关键执法环节管理,全市特殊人群未发生有负面影响的案(事)件;我市社区矫正工作代表常州接受全省首批社区矫正工作巡回检察,得到省检查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