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司法所,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局机关各科室(处、中心):
现将《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评价激励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溧阳市司法局
2024年9月20日
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评价激励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进一步推动村(社区)法律顾问在推动基层依法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根据《省司法厅关于巩固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通知》(苏司电〔2021〕35号)《省司法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创新项目“回头看”的通知》(苏司办电〔2024〕21号)要求,制定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评价激励实施办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施对象
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
二、实施方法
每年11月底开展年度评价,评价时间范围为上一年度12月至本年度11月底。各司法所结合查阅工作记录(“江苏掌上12348”打卡系统抓取服务信息、服务记录、法律援助指引、代书材料等,没有系统打卡的可提供纸质材料佐证)和各村(社区)评价反馈情况,按照《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考核量化评分表》(详见附件)逐项打分。市司法局结合各镇(街道)全年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整体开展情况综合评定,按评定结果发放补贴。
三、评价内容和标准
(一)评价内容
1.为村(社区)治理提供法律意见。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其他管理规定。为村(居)委会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协助村(社区)处理换届选举中的法律问题。
2.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为群众解答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居民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接受村(居)委会或居民群众委托参与诉讼活动,应酌情减免服务费用。为刑释人员、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
3.开展法治宣传。定期举办法治讲座,普及日常生产生活涉及的法律知识,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帮助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为辖区企事业单位职工开展法治讲座。
4.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应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邀请,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为医患、交通事故、征地拆迁、劳资、环境保护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调处提供法律意见。协助做好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为村(居)委会的人民调解员、网格信息员提供法律培训。
(二)评价标准
1.法治讲座。法律顾问每季度开展法治讲座一次。
2.现场服务。法律顾问每月至少到村(社区)服务8小时,现场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义务咨询;到村(社区)所在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的,可根据提供的相应佐证材料,纳入村(社区)服务时长计算。
3.即时服务。在接到村(社区)的具体法律服务需求后,及时回应;在接到居民群众的法律咨询时,要及时答复,特别是通过电话咨询的,不能久拖不回复。
4.工作记录。法律顾问应建立和完善工作记录,包括值班签到、接待登记、法治讲座课件等。
5.信息反馈。发现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苗头,要及时向司法行政机关或相关机关报告,并按司法行政机关安排参与处理。
四、其他
1.量化评分表内容包括基层评价、现场服务、其他服务等方面,基本分100分,加分项10分,得分90分(含)以上为优秀,70分(含)以上为合格,低于70分为不合格。优秀比例为被考评村(社区)总数的20%,合格以上的发放补贴,不合格的不予发放补贴。
2.各镇(街道)可以根据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交通费、话费等补贴。
3.对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村(社区)法律顾问,将通报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或者基层法律服务所,并更换人员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
4.村(社区)法律顾问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如存在违法违纪行为或在接受考核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经查证属实的,当期考核直接评定为不合格,经溧阳市司法局批准后取消参与服务村(社区)的资格。
附件:
溧阳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考核量化评分表
村(社区)
镇(街道)
姓名
所在
单位
工作成效(填写服务次数)
接待
咨询
法治
讲座
参与
调解
宣传
起草、审核文件合同等
典型案例
(另附页)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分值
评分标准
得分
基层评分
(30分)
评价
15分
非常满意得13—15分,满意10—12分,基本满意得9分,不满意不得分
司法所
现场服务
(56分)
每个月到村(社区)现场服务
36分
每个月至少到村(社区)现场服务一次,3分/月
每季度举办1次法治讲座
20分
每季度举办一次法治讲座,5分/次
其他服务(14分)
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参与调解、出具法律意见书,参与百姓议事堂议事等
14分
前述服务每提供一次得2分,最高14分
加分项目(10分)
参与调解
成功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协助处理重大社会矛盾纠纷
2分
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化解每件加1分,最多加2分
引导申办法律援助、公证的
指引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或公证的
通过指引成功办理法律援助或者公证案件,每件加1分,最多加2分
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发挥重要作用,形成典型案例的
6分
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如协助起草、修改和审核村规民约;受邀参加重大合同的谈判、签约等;积极参加援法议事的;每项加2分,报送典型案例的,再多加1分,最多加6分
村(社区)评价
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