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抓布局、早谋划,不断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一是深化总体规划编制。持续跟踪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优化规划方案,完善国空项目清单。同步启动编制国土空间近期实施规划,高效统筹全市公共设施布局和城市开发建设节奏。二是推动特色规划研究。启动编制《溧阳市村庄建设用地规划管理规定》,进一步健全乡村地区全要素管理,强化用途管制依据支撑。上兴镇龙峰村等村庄规划分获省优秀国土空间规划一等奖、二等奖。深化常溧一体化规划研究方案,探索近域合作和互补方式,构建安全稳定且具有特色的市域协同格局。完善两湖创新区溧阳片区概念规划,深入低空经济发展路径研究,整体谋划环长荡湖区域的一体化。三是提升规划服务水平。推动全市控规和村庄规划全覆盖,启动编制中心城区8个控规单元,参与3个镇区5个控规单元的编制和审查。累计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0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5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3件、规划核实63件。
(二)抓落实、护资源,切实强化资源管护能力。一是切实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全面推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5657亩。二是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工程。积极实施土地整治,计划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55个,拟新增耕地5910亩。加快太湖流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建设,项目总体进入收尾阶段。全面推动国土绿化行动,完成净增造林400亩、封山育林4000亩,推动绿美村庄建设8个;在市林场举办2024年常州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启动仪式暨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揭牌活动。三是严格落实执法监察责任。扎实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和执法领域纪律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全覆盖、严查处的执法监察工作机制,累计开展日常巡查425次,查办结土地类违法案件10宗、林业类违法案件10宗。年初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严控新增违法用地健全土地资源执法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护责任意识,维护全市土地管理秩序。严格森林植物检疫,现场检疫踏查面积820亩,签发检疫证书1944份。
(三)抓重点、促发展,全力提升要素利用水平。一是着力保障用地需求。优化调整生态空间管控区4875亩,有效保障利华纺织、中联金等重点企业的用地需求。完成用地报批600亩,编制成片开发方案面积2904亩,供应各类国有建设用地2616亩、涉及出让金91.6亿元。研究制定《溧阳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联营、入股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打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二是全力提升节约集约水平。以“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及全市盘活存量资产工作为抓手,积极推进存量用地高效盘活利用,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141亩、低效用地再开发823亩。获评2023年度全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县)称号。三是着力优化政务服务模式。积极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围绕全局业务事项的管理依据、办事指南、审批环节流程等,启动编制全业务管理手册。加快数字化转型业务上线,完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许可业务、建设工程验线及规划条件的上线测试。深化一站式“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服务模式,高效整合市级部门审批资源和要素保障条件,完成国越储能、溯联塑胶、铭丰电子等项目“拿地即开工”。
(四)抓服务、夯基础,有效落实为民服务宗旨。一是切实做好不动产权属登记。发放不动产权证书1.42万本,办理各类查询业务5万余宗,出具住房基本情况证明3万余份。二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组织开展全系统森林防火业务知识培训,联合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和天目湖镇,举办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校园进校园活动。全面开展各类森林防火督查,实施森林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和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累计排查并整改到位火灾隐患60个。三是高效推进信访事项调处化解。累计办理上级转交办和本级来信来访登记信访事项46件、12345热线工单231件、部门信箱信访事项9件。连续两年获评全省系统信访工作业绩突出单位。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充分发挥规划龙头引领作用。一是深化总体规划研究。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及时更新重点项目清单;8月份完成国土空间近期实施规划(2025—2030年)成果。二是推进村庄规划报批和全覆盖。分批次推进村庄规划评审报批和入库备案,确保9月底前完成全部规划发展村所在行政村的村庄规划报批。同步完成《溧阳市村庄建设用地规划管理规定》编制和颁布工作。三是深化市政“高效补能”。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太阳能光伏设施、储能设施布局,统筹规划部署城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服务站点,加快规划建设快充、快换等能源补给设施,提升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着力统筹全市资源要素保障。一是进一步加大要素保障力度。以重大项目应保尽保为目标,并联推进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土地征收等前期工作,增强用地指标保障能力。建立“土地资源要素配置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健全指标配置管理,统筹做好规划空间、用地计划等指标使用,对符合产业发展周期和导向的工业项目优先供地,重点保障省市重大项目。二是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以组建项目保障领导小组为抓手,建立健全重点项目会商、工作方案动态更新、土地挂牌供应预审和内部定期督查4项工作机制,在项目服务上做到提前介入、主动对接和并联推动,确保在用地预审、规划选址、土地林地报批等各个环节顺畅衔接、高效运转。优化集体土地供地办法,全面铺开集体建设用地联营、入股,打通农村产业项目落地的关键环节。三是强化存量用地盘活力度。摸清可盘活资源底数,以“困境企业”清理、“危污乱散低”出清行动和园区更新为重点,加大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为服务重大项目提前做好土地要素储备。坚持“亩产论英雄”,开展新上产业项目产业类型、容积率、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等多维度评价,重点保障优势产业项目强链补链延链。
(三)不断强化生态修复保护责任。一是严守资源红线。加快编制耕地保护专项规划,优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和保护机制,进一步破解耕地碎片化、“非粮化”等难题。根据核实处置后永久基本农田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全域永久基本农田的监督管理工作,推进落实片区整治更新中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建设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工作,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布局更集中。高质量完成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保有量指标落地上图,编制形成规划基期年林地管理“一张图”,完成省级以上公益林优化落界。二是狠抓生态修复。严格管理土地整治项目,定期会同属地镇区,踏勘督导项目现场,保证工程质量达标。全面完成2024年植树造林、绿美村庄建设、湿地修复等任务,持续做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完成太湖流域水源涵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切实打造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样板。三是强化综合执法。持续争创“执法模范市”三年行动,强化违法用地监管和督查举措,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明确提高违法成本,推广无人机执法监管,重点防范农村墓地、场地硬化和其他基础设施造成的违法用地现象。坚持问题图斑动态清零,积极化解各类存量违法用地,扎实抓好年度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和卫片发现违法用地的整改工作。对废弃矿山、在采矿山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巡查检查。持续加大对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不断落实惠民利企创新举措。一是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通过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在“拿地即开工”“一站式”审批等方面优化流程,配合市级层面不断提高全程网办比例,拓展线上服务类型,提升登记质量和服务效能。二是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继续加强法治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系统进一步营造尊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工作化解矛盾纠纷、解决行政争议的作用,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维稳工作,切实维护各方权益。三是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优化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和业务领域安全生产措施,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矿山开采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强化野外火源管理,严格执行林区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对南山竹海等旅游景点和森林经营单位等重点区域加大巡查力度,实行重点防范。加快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治理,年内完成天目湖镇西渚岭隐患点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