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3公里,是步行20分钟的距离,也可能是外卖的就近配送范围。而在溧阳,3公里半径可以划出一个产业链。伴随我市新能源产业持续壮大,一批产业链相关项目沿链而来,集聚成势,“3公里产业圈”效应逐渐显现。
在位于溧阳高新区的江苏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内,企业的二期项目正加足马力投入生产。11余万平方米的车间里,一套套全自动化生产设备联袂成片,每天这里有400万件锂电池结构件生产下线,并在24小时内完成下游配送。
“目前,企业的年产能达2亿套,并以30%的幅度增长。我们相关的上下游企业都在溧阳,大家一起共同发展,蓬勃增长。”企业车间生产负责人介绍道。
科达利主营的锂电池结构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在溧阳,这两个产业正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产业链配套商的科达利也在适应这种“快”,24小时“从无到有”“从有到装”的速度,正是得益于其所在的溧阳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链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合作伙伴——江苏时代即在3公里产业圈内。
江苏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行政总监范振说,目前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有13个生产基地,其中溧阳是最大的,项目三期也已经建设完成,正在筹备投产。
距科达利仅一公里的地方,另一家锂电池配套企业——江苏和胜新能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正在生产锂电池所用的下箱体。
“我们是宁德时代最大的箱体供应商,并跟随江苏时代在这边建厂,这里营商环境好,政府各种配套服务齐全。”江苏和胜新能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浩说,常州正在打造新能源之都,新能源产业机会很多,未来企业会考虑加大布局。
名企一落地,众企都来聚。和胜的母公司位于广东省中山市,2018年来到溧阳设立分公司。彼时溧阳高新区正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最完备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时至今日,这里已集聚江苏时代、上汽时代、科达利等上百家上下游企业,从电池正负极、隔膜材料、电池单体到电池系统,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构建起全国县域规模第一的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要让“3公里产业圈”行稳致远,更要优生态、促长久,溧阳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促进措施正加快落实。相关部门深入企业,挨家挨户上门“一对一”服务,争取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评定高效率通过;积极与全国知名高校院所沟通联系,帮助企业牵线搭桥,注入创新活力;深入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对人才的奖励和薪酬激励力度,让更多的人才“留得住、扎下根”;高标准人才公寓落成,3所南师序列学校相继建成投用等,给产业链发展攒足了后劲。
县域经济的“发动机”,就是产业集聚区。从心脏、骨骼、到肌肉,溧阳新能源产业体系正不断丰满。今年,我市正抢抓省、常州市政策机遇,出台实施《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工作方案,加快推进超级拉线、光伏产业园等在手项目建设,加强绿电直供、保税仓库等综合保障,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同时,提前布局氢能、绿色航空、车联网、智能电网等产业前沿领域,努力形成产业先导优势,全力打造常州新能源之都县域高地。(邹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