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12月7日,2024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发展推进会暨溧阳新能源船舶创新发展基地建设方案发布会在天目湖畔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省工信厅副厅长、省国防科工办主任李锋,常州市副市长徐军,溧阳市委书记叶明华,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总经理杨琪,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吴卫国,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副所长张拯,中船集团第七一二研究所副所长李明勇,省工信厅船舶处处长程梦玮,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云峰,溧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溧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庄松年出席活动。
徐军在致辞中表示,溧阳凭借动力电池产业的配套优势,溧阳港直达洋山港的物流优势,大力推进智慧新能源“车船云”公水联运试点,率先开通新能源混合动力河海直达船,与中国船级社武汉所、中船集团研究所协议共建船用陆上联调联试实验室,正在加快打造江苏新能源船舶创新发展基地。全市上下也将一如既往当好“店小二”,为产业发展提供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与大家共享时代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李锋在致辞中指出,常州、溧阳立足于自身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将船舶作为下一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方向,着力打造全省首个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必将为全省发展船舶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带来强大助力。希望常州和溧阳积极发挥动力电池新能源产业优势,加强船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研发,提升船舶电池动力组成能力和安全性能,大力推动纯电驱动技术在内河货船、滨江游船等产品的典型应用,加快形成系列化船型品牌产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通过线上方式致辞。他指出,电动船舶是大势所趋。全球90%的国际货物依赖海运,但船舶电动化率小于0.1%。船舶污染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显著,因此电动化是减少污染的重要途径。当前电动船舶电池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目前,卫蓝新能源公司已量产能量密度高达360Wh/kg的原位固态化锂电池并装车蔚来;溧阳天目先导公司已生产出世界上处理容量最高的纳米硅碳负极材料。
金翔龙院士在讲话中表示,船舶电力推进技术是当前新能源船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应该探索多种类能源来提供动力,例如氢能、甲醇等,这能够助力我国加快实现“双碳”目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溧阳作为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的主要地区之一,提前布局新能源船舶产业,意义十分重大。希望溧阳加速完善产业体系,顺势而为发展新能源船舶产业,将成功经验推广至全球。
活动中,溧阳高新区发布了溧阳新能源船舶创新发展基地建设方案;省工信厅船舶处解读了相关产业政策;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介绍了船舶绿色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武汉理工大学介绍了新能源船舶宏观态势。
在签约揭牌环节,溧阳高新区与逸动船用电机华东总部项目、数字化新能源船舶DDC系统总成、醇氢电动船舶动力系统联调测试中心及核心装备产业、欧卡智舶新能源智能船舶产业基地等项目进行签约;与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溧阳创新中心、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及核心设备检测实验室、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东湖实验室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进行研发平台签约;与溧阳港、溧阳市交通运输局、九漕航运、瑞潞 (江苏) 航运有限公司进行航运合作签约。苏控集团与易航新能源、开洋船舶进行场景造船签约。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溧阳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最后,与会领导、嘉宾代表共同按下启动按钮,标志着溧阳新能源船舶创新发展基地建设正式扬帆起航。
新能源船舶产业是产业发展新蓝海、经济增长新动力,涵盖领域广泛、产业拉动显著、应用场景多样、辐射效应突出,是江苏省着力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下一步,溧阳将立足动力电池产业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集研发、智造、配套及应用于一体的新能源船舶完整产业生态。
我市领导朱威、方学军、庄铠以及相关省级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吴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