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校(园):
岁末年初,冬春季节气候严寒、风干物燥,用火用电用气量增加,安全事故处于多发高发期。现就全市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示提醒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当前,气温下降,天干物燥,校园用火用电激增,火灾事故易发,消防安全风险明显增大。各学校务必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清当前校园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做好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意义。
切实增强“稳定第一”的政治意识,“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校园无小事”的敏感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提高工作前瞻性、预见性,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意识,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不断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紧绷消防安全这根弦,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刻汲取火灾事故教训扎实开展冬春火灾风险隐患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开展教育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加强火灾风险防范意识,把工作关口再前移、管理职责再细化,具体任务再落实,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校园稳定。
二、突出防范重点,彻底排查整改隐患
各学校要立即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全面覆盖,特别是对宿舍、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天然气、老旧线路、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地下空间、有限空间、易燃易爆危化品、食堂烟道、电动自行车、消防“两个通道”等重点场所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
持续推进电气火灾及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治理,严禁在公共建筑内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蓄电池充电。加强对变电场所、配电设备设施和用电线路的安全管理,开展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电气线路检测和消防日常巡查检查。及时清理疏散通道和消防通道,加强可燃物清理。
对查找出的安全隐患,要立即制定整治措施,迅速整改到位,谁检查、谁负责,对一时无法整改到位的隐患,要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寻求支持与帮助。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师生安全素养
各校要通过安全教育课、班级微信群、公众号、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强化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要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及时修订完善消防应急预案,积极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活动。
四、压实安全责任,完善消防管理机制
各学校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岗位责任,落实校(园)长第一责任人责任,要明晰消防安全管理归口部门,责任人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确保逐级、逐岗落实到位。
要健全完善消防安全工作的研究部署、督导检查、问题整改、内部通报、责任追究等机制;要加强微型消防站建设,配齐装备人员和器材。切实通过严管严控、死看死守等措施,做到防控严密、风险可控、消防安全。
五、校园安全消防安全知识
(一)校园重点区域消防安全提示
1.教 室
(1)不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
(2)无人教室的电器、照明开关保持关闭。
(3)发现教室中的设备出现异常,及时向老师报告。
(4)爱护学校的消防器材,比如走廊上的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等,确保其完好有用。
2.宿 舍
(1)每幢宿舍楼需具有两个以上疏散通道和出口;疏散通道不能被堵塞或被杂物侵占空间;紧急情况下,疏散出口不会因为设置的金属门落锁或内开设置等原因导致学生无法逃生。
(2)宿舍楼的每个楼层需设置消防栓、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灯等消防设施和器材,且保证完好有效。
(3)宿舍的阳台、外窗未设置阻碍学生紧急情况下逃生或消防施救的金属防盗窗、防护网。
(4)宿舍内没有私拉乱接电线、电气线路老化、违规使用电器、停放电动车或给电瓶充电等问题;每间宿舍按要求设置用电过载保护装置。
(5)宿舍内不存在卧床吸烟和乱扔烟蒂,使用蜡烛、酒精炉等明火器具行为。
(6)每间宿舍门后需张贴应急疏散线路指示图。
(7)是否配备宿舍管理员,管理员是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住宿生人数较多的楼层,夜间是否都安排了学校行政、班主任和宿舍管理员在楼层值班。
(8)夜间,是否安排人员每2小时开展一次宿舍防火等巡查。
(9)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学生宿舍应急疏散演练。
(10)宿舍楼内不存在设置物资仓库或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资的问题。
3. 实验室
(1)应该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2)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实验室设备。
(3)使用仪器设备前应认真检查电源、管线、火源、辅助仪器设备等情况。
(4)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并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知识。
(5)严格管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
(6)实验完成后,有毒废液不得随意倾倒至下水道、有害废渣不得随意扔进垃圾桶,须分类存放。
(7)定期处置危险化学品废弃物。
(二)校园公共场所安全重点提示
1.认识教室、图书馆、餐厅等校园公共场所火灾的危害性,时刻提防消防安全隐患。
2.严格遵守公共场所防火规定,摒弃不利于防火的行为。
3.进入公共场所后熟悉逃生通道。
4.善于发现和判断火情,能扑救的及时扑救,不能扑救立即疏散逃生。
(三)校园火灾逃生原则
安全撤离:火灾中的人员抓住有利时机,就近、就便,利于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工具,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救援结合:在火灾现场,要尽快撤离,切忌堵塞逃生通道。先救己,再救人,决不能因抢救贵重物品而耽误逃生良机。尽量消除险情,延缓火势蔓延,减轻火灾发生的规模。
溧阳市教育局
2024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