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24年,溧阳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司法厅“四个深化、四个率先”目标任务,紧扣溧阳“品质城市突破年”工作主题,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坚持法固根本,统筹推进法治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全体(扩大)会议暨专题述法会议,推动依法治市工作任务落实落细。高标准通过常州市委依法治市办2024年度法治常州建设实地督察。二是压紧压实“法治责任”。常态化开展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活动,全年开展市委常委会集体学法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2次,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三是深入开展法治督察。将镇(街道)、部门法治建设作为巡察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案卷评查、综合执法实地评查等工作,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建立法治观察员队伍,拓宽群众参与法治实践的路径渠道,推动法治督察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二、坚持法立规范,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管理。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目录化管理,公布2024年度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修订《溧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强化行政决策事前论证机制,针对天目湖中再生项目、聚湖雅苑实质性交易、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安全监管等重大决策,积极协同研判、提供法治支持,提升了政府决策质量和效率。二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扎实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聚焦执法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基地,完成1400余名执法(辅助)人员分层分类培训,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协同推进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工作,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发展赋能。三是全力做好复议应诉工作。加强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宣贯,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全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233件,调解、和解等终止处理76件,实质性化解率达32.2%;共收到市政府一审行政应诉案件81件,审结68件,无一败诉。
三、坚持法促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一是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出台《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方案》,推行企业安静日、白名单企业、联合检查、综合查一次、柔性执法等多项举措,全市行政执法部门日常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0%,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营造公平有序政策环境。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清理工作,废止(失效)市政府规范性文件6件、政策性文件66件。共审查《溧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等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33件,建设用地报批材料51批次,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40余条,采纳率达100%。高效法治审查工作获省司法厅通报表扬。三是加强法律服务供给。强化园区法律服务供给,精心打造“锂享新能源产业人才公共法律服务室”等5个人才公寓法律服务站点,把法律服务送到产业人才“家门口”。开设企业法治大讲堂,邀请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熊樟林教授就企业风险防范等内容为全市500余家重点企业负责人授课。普法讲师团走进企业开展各类法治讲座80余场次。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全市34家500人以上企业全部建立内部调解组织,科华公司“小事不出班组,大事不出厂区”矛盾纠纷化解经验做法获常州市委政法委充分肯定。
四、坚持法惠民生,高效赋能社会治理
一是健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公共法律服务百村行”,重点推进“法援惠民”“法治宣传”等6项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全市12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部进驻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平台,让群众“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2024年,市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咨询23000人次,接听法律服务热线5875次。二是兜牢法援惠民保障底线。打造“溧即援”法律援助品牌,加大对残疾人、妇女儿童、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力度,为农民工群体畅通讨薪绿色通道。全市228个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实现全覆盖。全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121件,累计为群众支付诉讼代理费用、追讨劳动报酬、赔偿、补偿等共计1000余万元。三是提升公证服务质效。创新公证服务形式,建立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公证提存机制。持续扩大远程公证覆盖面,在镇(街道)远程公证全覆盖的基础上新增2家远程公证服务站点。加大减证便民力度,全年共办证3060件,各类公证事项平均办结时间缩短20%。
五、坚持法促和谐,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一是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每月播出《我执法我普法》节目,每周在《溧阳日报》刊登法润溧阳专版,每天在“法治溧阳”微信公众号推送以案释法、法治文化链接,形成全时段、跨媒介的法治传播闭环,实现普法内容从可听可看到可知可感的立体化覆盖。创新普法形式,将法治宣传与我市非遗文化相结合,两项非遗法治作品被省司法厅推荐至司法部。二是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完成市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搬迁,设立市人民调解员实训基地。建立外卖送餐、网约车等新业态人民调解组织,切实保障“两新”群体权益。2024年,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10096次,化解矛盾纠纷16550件。三是抓牢重点人群管控。目前,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436人,安置帮教对象1931人,后续照管对象159人,全年形势平稳。给予社区矫正对象训诫37人次、警告3人次,提请治安管理处罚3人次,3人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深入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各项法律法规,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力推进社矫中心直管溧城街道社区矫正对象试点工作,获常州市局高度认可。
六、坚持法励精兵,淬炼司法行政铁军
一是筑牢政治忠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把党纪学习教育激发的动力转化为推动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的实绩。2024年,市司法局党总支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实施青年律师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打造“律心向阳”党建品牌,市律师行业党委获评“全省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全年参与全市重大信访案件化解、法律援助等公益活动的律师达3000余人次,行业形象不断提升。二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定《2024年度溧阳市司法局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把开展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认真接受市委巡察和法治常州督察,针对发现和反馈的问题切实抓好整改。三是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加大队伍建设力度,蓄好司法行政事业“源头活水”,开设“蓝盟课堂”“司青说”大讲堂,通过开展主题演讲、写作比赛等活动,推动青年干部“上讲台”“展风采”,全方面增长才干。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司法局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上还有待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的精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普法的载体还需进一步拓宽,形式还需进一步创新等等。
下一步,司法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政法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司法厅“四个围绕 四个强化”和常州市司法局“五个聚力”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现代化水平,为全市奋进“品质城市深化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做好“十四五”法治建设收官评估与“十五五”法治建设规划编制谋划工作。狠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制度,丰富述法形式,提升述法质效,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发挥“法治观察员”作用,组织法治观察员参加法治调研、督察等评价评议活动,更宽渠道收集法治建设意见和建议。
二是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编制2025年度规范性文件计划、重大行政决策目录,推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做好市委、市政府第二届法律顾问换届工作,进一步发挥法律顾问智囊团作用,助推市委、市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加大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提前介入和监督指导力度。分层分类抓好行政执法人员培训,重点提升法制审核人员与新领证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打造“溧复连心桥”复议品牌,推动形成“有行政争议、找行政复议”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是高标准做好“八五”普法收官。提前谋划,系统推进,抓好“八五”普法收官各项工作。全力打造线上与线下、传统与现代、精准与普惠相结合的普法矩阵,持续擦亮“法润溧阳”品牌,推出更多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数字新媒体普法产品,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联动,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化“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持续擦亮“百姓议事堂”品牌,更好发挥百议堂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夯实基层法治根基。
四是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大经营主体法治保障力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和我市《关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综合查一次”、柔性执法等举措,开展法治护航民企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强化500人以上企业调解组织培训指导,扩大民营企业调解组织覆盖面。
五是着力办好法治惠民实事。聚焦银发群体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实施“全溧助扶”民生工程,在全市养老机构、如意小食堂建立公共法律服务联络点;设立市级老年活动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室,为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遗嘱公证等服务;全年开展老年人普法微课堂系列活动12场、巡回服务38场。开展“溧”享公证服务提升行动,拓宽“公证+”服务内容,针对旧城改造、拆迁回迁安置等矛盾多发领域,提前介入回迁安置工作。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活动,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军人军属等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
六是固本强基筑牢稳定防线。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严格对照《江苏省司法所工作责任指导清单》,加强镇(街道)司法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增强法治专业力量,有效发挥法治对镇(街道)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开展人民调解案件质量提升行动,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全力夯实社区矫正工作,提升规范管理、精准矫治水平,确保特殊人群安全稳控。
七是全面锻造过硬队伍。全面提升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激励引导党员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岗位实践、上培下挂等方式,加大法治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深入实施溧阳市律师行业人才队伍三年发展规划,持续推进“青年律师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推动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做好政治巡察“后半篇文章”,将巡察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优势。加强法律服务行业监管,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