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今年以来,溧阳市人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高度重视法治工作,把落实全市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局重点工作来抓,围绕《溧阳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扎实开展工作,灵活运用法治思维破解人社事业发展难题。人社系统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高,人社法治建设取得了新成效。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及2025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突出思想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人社法治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重要论述。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人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谁执法谁普法”活动中的重大事项提交局党委研究决定。严格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圆满完成2024年度局领导班子、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
(二)强化统筹协调。印发我局《2024年市人社局普法工作要点》,明确要把普法作为全面推进法治人社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纳入工作总体布局,做到与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组建我局普法工作宣讲队,同步在各街道、乡镇成立宣讲小组,开展和谐劳动关系领域普法宣讲。
(三)强化领导带头。推动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带头学法普法,发挥导学促学督学的“头雁效应”。局党组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信访工作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二、突出学用结合,扎实做好系统内学法用法
(一)夯实依法行政政策基础。现行人社政策法规工具书编撰工作共13册,收纳现行人社政策1116件(其中,法律12件,行政法规15件,规章81件,规范性文件1008件),涵盖从全国人大、国务院、部、省、市、县六个行政层面。该工具书以6个政策层级篇章和15个业务分类篇章双组合编写,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篇27件、就业篇189件、劳动关系篇225件、人事人才篇173件、社会保险篇422件、其他综合篇80件,总页数达3901页,总字数超328万。所收纳文件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31日,资料来源于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目前已向人社系统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发放947册,提高政策落实的鲜明导向。
(二)深化指导案例示范作用。该工作举措得到了省人社厅法规处的高度认可。新一期的案例精选汇编已完成,共收纳案例190例。其中,劳动关系类18例、劳动合同类24例、工伤管理类22例、用工管理类48例、劳动争议类13例、劳动报酬类17例、竞业限制类5例、人事管理类1例,法院类案例42例。
三、突出以法惠民,全面开展法治人社工作
(一)将普法转化为人民群众知法学法用法的自觉行动。针对案件多发企业适时开展专题普法宣讲培训。通过对近年来投诉举报、仲裁、工伤案件多发的100家企业的分析,以及实际走访调研情况,将根据适时组织企业负责人或人事经理开展宣讲培训,由劳动关系科、监察大队、仲裁院、工伤科负责同志进行宣讲授课,配合案例汇编实操手册辅助,进一步构建以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聚焦劳资矛盾调处,通过企业劳资纠纷矛盾点深入政策解读和案例剖析来起到释疑解惑、纠偏扶正的作用。今年以来,仲裁院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进社区等“送法上门”活动,将劳动力密集、劳动争议多发的行业、企业及区域作为普法宣传重点,针对企业用工误区和劳资争议纠纷易发问题进行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分析和疑难问题解答。
(二)建立仲裁员常态化联系企业和主动送法入企机制。全力帮助企业破解难点、堵点和痛点,织密新形势下劳动用工的法律“防护网”。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用工资料等方式,从劳动合同、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把脉问诊”,帮助企业剖析争议隐患和法律风险,有效提升自主预防和化解劳动争议的能力。2024年仲裁院党支部前往多家企业,如江苏友发钢管有限公司、江苏正昌集团有限公司、溧阳市安顺燃气有限公司、江苏安靠智能输电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进行普法宣传活动。为在源头治理和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将法治转化为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生动实践。一是以根治欠薪为重点推动工作往实里走。截至12月13日,监察大队接待投诉举报3689件,比去年同期(3326件)增加10.91%。在劳务市场清理整顿专项行动方案中,联合市监、公安、属地政府成立专项行动检查组,全面排查使用劳务派遣工企业数、开展劳务派遣业务单位数,开展专项联合执法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34人次,检查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3家。对13家劳务派遣机构下发《限改指令书》,督促92家外地劳务派遣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取消5家劳务派遣机构经营许可资格,对2家劳务派遣机构经营许可证到期后不予延续。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执法与普法相结合,会同司法局在市人社局劳动关系楼负一楼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聘请金牌调解员及时介入劳资纠纷,提高讨薪维权纠纷化解效率,降低务工人员维权成本,最大程度地吸附欠薪线索。通过“近距离”普法、“面对面”答疑、“点对点”宣传的方式,多方位、多途径为劳动者提供普法、法律咨询、法律维权等法律服务,强化对欠薪违法行为惩戒威慑,达到以案释法普法的目的。二是依法有效化解劳资纠纷。2024年市仲裁院共立案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250件,案件总量比上一年度同期(1072件)增长16.6%。其中,劳动者申诉案件为1244件。所立案件中,结案1247件,结案率为99.6%;其中,裁决结案206件(其中终局裁决56件)、调解结案805件、撤诉结案222件、其他方式14件,调解率为86.26%。从案件类型分析:工伤待遇类743件,占比59.44%;劳资纠纷类507件(追索劳动报酬、赔偿金、违约金),占比40.56%。三是复议机构以案释法。对一些重大、复杂或者事实争议较大的行政复议案件实行开庭审理,在庭审现场向当事人释明法律法规。四是信访机构以案释法。2024年以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接待处理群众信访累计接收各类信访、投诉举报4132件。其中,12345热线1314件,阳光信访78件,网络舆情344件,政府信箱27件,领导留言板7件,群众来信14件,劳动监察投诉举报2631件。
(三)将法治转化为服务中心大局的生动实践。一是以保障民生为根本推动普法往深里走。重点开展“社保惠企、就业暖民”系列政策宣讲活动。重点从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技能培训、劳动关系等方面进行政策宣讲,解答企业疑问,为广大企业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强信心。2024年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390人,新建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数4个,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530人。二是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推动普法往心里走。创新优化政务服务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基层减负便民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人社政务服务升级。持续推动跨部门“一件事”联办机制常态化,进一步拓展全市就业登记、企业职工退休等“一件事”推广应用范围及深度,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新一批重点事项清单顺利落实,涉及五大类八小类(单位事项三项,个人事项五项)目前均已落实到位,其中四项个人事项在镇级平台已均可办理。借助常州“政企通”平台推动实现更多人社政策服务事项“一网汇聚、精准直达、智能快享”。大力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监管效能。“就近办”“苏服办”合作银行一家优质网点和四家基础网点代办社会保险、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卡、公共服务等业务工作顺利推进。
四、困难与挑战
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严峻挑战,劳动关系问题持续增多,工伤和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激增等都给人社工作带来不断的压力和挑战。
五、2025年法治工作计划
(一)持续开展法治教育宣传系列活动。市人社局将按照“统一规范、职责明晰、依法行政、务实高效”的原则,扎实深入推进法治人社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继续强化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创新普法宣传的招法,将普法有机地融入群众的生活之中,在形式上注重趣味性,使“要我学法”逐步转变为“我要学法”,有效增强服务对象和群众的法律意识
(二)坚持“双随机、一公开” 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综合运用提醒、约谈、告诫等手段,强化对主体及有关人员的事中事后监管,把握监管风险点,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机制,有效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化解风险。
(三)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局综合柜员制的发展,按照业务经办实际,扩大调整综窗业务受理范围,丰富业务受理模式,同时在“便民利民、一窗受理、信息互联、公开透明”的基础上,继续对人社系统现有业务进行梳理,实现经办流程再造,提高经办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着力点,严格落实重大执法事项法制审核制度,各单位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预留出合理的法制审核时间,未经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严格落实以评促改,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工作,严格规范案件办理的程序,注重办案细节,规避办理瑕疵,杜绝逾期立案、结案等情况发生。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机制、抓关键、提素质,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进一步深入、扎实地开展好,积极进行法制宣传,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构建法治社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