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3月17日,常州市民政会议召开,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第十九次全省民政会议要求,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最突出的问题着眼、最具体的工作抓起,努力开创常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常州市委书记王剑锋作出批示,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常州市领导夏思军、完利梅和市政府秘书长周承涛参加会议。
王剑锋在批示中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全市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民政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厚植为民情怀,系统推进民政领域改革,完善政策制度、服务保障、监督管理、社会参与“四个体系”,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奠定更加坚实的民生基础。
会议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更加务实高效服务重点群体。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加快健全老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大力发展助学、助餐、助行、助医等多元服务;兜牢社会救助底线,完善主动发现机制,主动帮扶“沉默的少数”,推动低保标准合理有序增长,探索就业救助、产业帮扶、慈善救助等多种形式;优化社会福利制度,坚持兜底、关爱两手抓,全面落实留守和流动儿童关爱保护政策,进一步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
要更加精准有力深化改革创新。挖掘民生经济富矿,善于找准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积极培育老年康养、个性化婚恋消费、地名文化打卡等消费新增长点,拉动内需有力增长;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优先发展平台型、枢纽型社会组织,有效发挥社会组织“正能量”,筹集更多公益资金惠及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推进殡葬领域改革,坚持殡葬行业公益属性,营造文明节俭治丧、绿色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的新风尚。
要更加科学规范抓好建章立制。完善服务保障体系,通过购买服务、整合资源、科技赋能等多种方式,提升民政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可及性,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提供个性化帮扶方案;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全覆盖、全过程、穿透式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完善社会参与体系,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有序参与民政事业,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的衔接配套和良性互动。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我市领导周永强、丁红在溧阳分会场收听收看。
会上,市长周永强就我市民政工作作交流发言。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创新,织密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让民生基础更牢固;瞄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让“朝夕”美好提质增效;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让多元力量协同发力;提升民政专项服务水平,让民政服务更专业、更省心。下一步,我市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握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契机,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不断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由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要优化流程,让社会救助更高效。一方面,全面推行只需提交居民身份证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一证一书”即可申请基本生活救助的做法;另一方面,在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窗口,将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等救助业务结合起来,实现“一门受理”“一站办结”。要多元参与,让社会救助更温暖。一方面,探索实施党建+系列服务活动,在落实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的基础上,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资金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施困难群众“暖心护航”工程和“点亮微心愿”活动,建立全市特殊困难群体重点帮扶家庭智能动态监测体系,为特殊困难群体重点帮扶家庭免费安装智能监护设备。要科技赋能,让社会救助更精准。进一步发挥“全溧助”智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作用,绘制低收入群体精准画像,实现覆盖群体从“在册对象”向“潜在对象”拓展、救助方式从“事后救助”向“事前预防”转变、服务链条从“多重单线”向“综合闭环”发展,实现以“智”促“治”,持续提升民政治理和服务效能。(黄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