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镇区动态 >>内容
《山这边、山那边》两篇报道,反映的是发展上的差距,暴露出的却是思想上的问题。实践证明,谁思想解放得快、解放得好,谁就能走在发展前列。竹箦作为溧阳的“四大古镇”之一,北依茅山、南临濑水,自北宋年间就是溧阳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北山重镇”之称,骨子里从来都不缺解放思想的基因。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竹箦积极摆脱路径依赖,集中力量投资建设了20多条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铸造生产线,培育出科华、虹翔、万盛等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其中科华控股率先登陆上交所,竹箦也被评为国内唯一的“中国绿色铸造小镇”。与此同时,激活茅山老区红色底蕴,整合资源建设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拓展红色教育培训内涵,破茧成蝶,把水西一座小村落打造成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内知名的红色教育培训品牌。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竹箦的发展起步于解放思想,更得益于解放思想。如今,置身于新时代发展大潮中,新一代竹箦人敏锐地意识到昨天的解放思想,不等于今天就同样会解放思想。相反,过去取得的成功,有时往往会成为未来的包袱。特别是面对五大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竹箦在产镇融合、发展氛围、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在凝聚全镇上下干事创业精气神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只有不断地坚持和依靠解放思想,竹箦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区域竞争中把握机遇、突出重围,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为此,今年以来竹箦紧扣市委、市政府“两大推进年”工作主题,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全面对标找差、全力争创一流”等活动,抢抓接轨南京战略机遇,在横向上主动对标常州新北孟河、宜兴方桥、苏州勤美达等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在纵向上积极拓展与中国铸造协会的深度合作,全力书写百亿级绿色铸造产业集群、国家级特色产业园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三篇文章”,通过抓集聚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标准铸就高质量发展新内涵,在全镇上下进一步凝聚起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实干担当的强大力量。
在打造百亿级绿色铸造产业集群方面,紧紧围绕“建链、强链、补链”要求,高点定位、放眼全局,积极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带动辐射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以优质项目增量带动产业的整体提升。
今年以来,先后引进了行业领军、上市公司纽威股份,高压电器连接件行业“单打冠军”智绿科技,铸造再生利用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柳晶科技等等,有力提升了竹箦铸造产业的档次和规模。同时,突出“中国绿色铸造小镇”绿色内涵,助力虹翔、万盛、新力等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本土企业加快转型,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抢占市场份额,夯实“百亿”根基。
在打造国家级特色产业园区方面,创新思路做好产镇融合这篇文章,一方面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的鲜明导向,高标准推进园区规划建设,引导集镇工业企业向园区转移,提高亩均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益。另一方面,高水平搭建公共平台,着力推进4.5万平方米的孵化中心建设,使之成为园区展示铸造产业的科普馆、招商引资的会客厅、企业服务的工作站。同时,全面落实“3550”改革要求,推行项目建设“红黄绿灯”管理制度,创优服务环境,创造“竹箦速度”,让每一位来竹箦投资的客商都能感受到国家级特色产业园区的一流服务。
在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方面,抢抓“溧阳1号公路”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全省“四好农路”现场会召开为新起点,坚持规划引领,融合“亲山近水、路景交融”的发展理念,从建筑、道路、配套、景观等多方面入手,打造“显山露水、自然通透、乡村野趣”的生态景观带。不断完善农业发展规划,从特色农产品推广、生态农业采摘、地域特色农家乐培育,再到美丽乡村精品茶舍和精品民宿开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充实沿线百姓的钱袋子。同时,优化镇村网格化治理新模式,有效回应群众在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社会和谐等方面的新关切、新期待,选树时代乡贤,弘扬文明新风,合力绘就山青水美、人杰地灵的生动图景。
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竹箦将以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调动全镇上下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上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水平,聚焦“三篇文章”,聚力改革创新,在实现“红色传承、绿色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为溧阳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