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镇区动态 >>内容
这个夏天,比天气还要热的一个词叫做“垃圾分类”。2019年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实常州市在2018年12月12日就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已是大势所趋。
2016年,在大部分人还没有听说过“垃圾分类”这个词的时候,在别桥,有一对夫妻已经开始了他们把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的创业计划。戈芬是别桥镇七谷农场的女主人,大学毕业后她一直从事环保相关工作。2016年,当丈夫决定辞去常州的稳定工作去开办农场时,她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干净优越的工作环境,随丈夫回到老家开始新的事业。
吃的是垃圾,产出的是资源。黑水虻——这种不起眼的小昆虫却是七谷农场实现转化与循环的秘密所在。作为农场的“灵魂人物”,黑水虻在农场运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场的名字也由此而来。黑水虻的幼虫喜生活在潮湿的淤泥、草皮、树皮、动植物残体中或猪舍、牛舍、鸡舍、垃圾堆上,以新鲜的猪粪、牛粪、鸡粪、腐烂的动植物为食,也可以农副产品下脚料及豆腐渣、米糠、麦麸、酒糟为食,因此可用其处理垃圾。
每天,戈芬都会将运回来的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先分拣出筷子、瓶子、塑料袋等固体物,然后滤水、加入微生物进行发酵,再用来喂养黑水虻幼虫。黑水虻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各种动物所需微量元素,虫体可以直接作为饲料喂养鸡、鱼等经济动物。
因此,七谷农场有一条绿色生态循环养殖产业链:有机废弃物养殖黑水虻——以黑水虻为饲料生态养殖鸡鸭鹅、鱼虾蟹——养殖鸡鸭鹅产生的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作为食物喂养黑水虻。
经过三年的发展,七谷农场已有生态种植示范区100多亩,以喂养昆虫蛋白为主的生态水产养殖示范水面30亩,以及果园家禽生态种养结合区10余亩。
2017年,七谷农场完成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小试(处理量200KG/D)及初期建设。
2018年,七谷农场完成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中试(处理量1T/D)及配套建设,注册商标“余乡七谷”。同年,获得常州市巾帼优秀家庭农场、常州巾帼创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常州市优秀示范农场等荣誉,而戈芬本人也荣获常州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2019年,七谷农场完成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一期(处理量5T/D)及配套建设。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戈芬常常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自己的创业历程。从了解黑水虻到建设以黑水虻为生物媒介的生态循环农场,戈芬一直在探索学习。为了掌握黑水虻养殖技术,她一方面自己埋头试验多种养殖模式,一方面走出去学习,终于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合在溧阳养殖黑水虻的技术。戈芬说:“我的目标是发展种养结合可持续可复制的环保型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农场,有效解决乡镇范围内有机废弃物就地处置,资源化综合利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