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镇区动态 >>溧城街道 >>内容
为解决食品小作坊“多、小、散、乱、差”等问题,本着疏堵结合整治的原则,自2019年始,溧城街道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改造老旧厂房,建设了总建筑面积4300多平方米的食品小作坊集中区,可容纳商户46家,经过一年的提质改造,2020年10月底正式投入使用。
集中区根据不同作坊加工类别进行了功能分划,拥有完善的卫生质量检验、污水处理站、生产废弃物集中存放区、视频监控、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储存等配套设施。投资新建的污水处理站,总处理量达180吨每天,专用于处理集中区内入驻商户生产加工时产生的废水,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真正实现规范达标排放。
走进集中区,环境整洁优美,厂房宽敞明亮,“老头子”熟菜加工点的彭国超正在和工人制作熟食。
“我经营卤菜生意已经有二十多年,但在进驻食品小作坊集中区以前,一直过着‘打游击’式的生活。”
得知溧城街道要建立食品小作坊集中区,彭国超第一个报名,成为集中区的首批入驻的商户之一,过去的“散乱污”变成了“示范点”。目前,类似彭国超这样的商户集中区已签约28家,投入生产21家。
食品小作坊在传承传统饮食文化、扩大就业、丰富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产值低、纳税少,很多地方未将其作为一个产业来集中规划发展,同时,由于点多面散,小作坊加工缺失完整的生产管理制度,原料采购点混乱,生产工艺流程随意性大,产品出现问题难实现召回和追溯,一直是食品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如今,集中区对进出的原料、产品进行统一监管,既保证了来源,又便于监管,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有了进一步保障。
实践证明,通过建设集中加工区,实行“集中生产、集中排污、集中管理、集中检测”,不但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城区小作坊“多、小、散、乱、差”而带来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还能集中监管力量,保障食品安全,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食品小作坊虽“小”,却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食品安全“难事”。
下一步溧城街道将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精心扶持小作坊提档升级,积极培育一批示范食品小作坊,发挥“示范生”的模范带动作用,推动小作坊由“小、散、低”向“精、特、美”转型。